为什么楷书四大家很少提赵孟頫?

爱百科 168 0

这是因为很多人对书法的理解出现了问题,一说起楷书,首先想到的就是唐楷例如颜真卿、柳公权或者是欧阳询。这个问题的起源可能是源自清朝时期的书法理论吧,还有就是清初时期傅山对赵孟頫的诋毁和偏见。

唐楷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法度森严,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很多唐楷都是碑刻,而且很多都是皇帝下令书写立碑的。例如欧阳询的《九成宫》,是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时遇见了泉水,以为祥兆,于是下诏魏征撰写碑文,欧阳询书写,然后刻工刻于石上。给皇帝竖碑写的字和平常写字肯定不一样,写好字之后再由刻工二次加工刻在石头上。那么这个最后看到的艺术效果跟正常书写在纸上的字肯定差距很大,所以后世真正的那些大书家很少一开始临摹这样的字帖的。

为什么楷书四大家很少提赵孟頫?

赵孟頫的楷书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墨迹本,而且赵书一直再追求“二王”的书风,所以在用笔上,不像唐楷那样在转折处有过多的提按,而是转折更加自然,追求书写的流畅性,不然不可能日书万字。我们再看看被后世学习非常多的褚遂良的墨迹《大字阴符经》是不是写的很灵动,不像一般的唐楷碑文那么严谨。

为什么楷书四大家很少提赵孟頫?

另外就是清初傅山对赵孟頫的评价:“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他因明王朝的灭亡而对赵孟頫身为宋皇后裔而仕元意见很大,于是就连累了赵的书法,说赵的书法“浅俗”。而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书法主张,直接令后世更是远离赵体的这种妍美的书风。于是后世很多人就很少再学赵孟頫的字了。还有董其昌对赵孟頫的评价,也是影响后世的因素,董其昌说:“赵书因熟得俗态”,这都是对赵的不公正的评价。但是毕竟影响了后世很多年。

为什么楷书四大家很少提赵孟頫?

但很少人知道,傅山和董其昌晚年的时候,对赵孟頫的书法评价完全相反了,傅山夸赵孟頫是“奇人”,董其昌更是说:“今老矣,始知吴兴(赵孟頫)书法之妙。”

标签: 楷书四大家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