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爱百科 109 0

林散之和沙孟海是现当代书法两个代表性人物,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同得高寿,也同处在江浙地区,都是走碑帖融合的书法路子,然而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书风,一个萧散飘逸,一个沉雄壮阔,获得了举世的公认,并峙于中国书法史册上。

由于他们得享书法大名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书法

近似的经历、不同的侧重

就出身来说,两人皆出生在风景秀美的江南——江浙地区,都是农家子弟。求学之路也很相似,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当然经历上还是有很大差异。林散之自3岁始,喜就案头涂鸦。五岁能对物写生,喜塑泥人。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聋,遗疾终身。6岁入塾读书,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14岁之后,林散之父亲去世,家道衰败。林散之去南京拜师张青甫学画养活家计。一年后生病回家,满身脓疮,骨瘦如柴,为强身健体,开始习武。17岁时装订一本诗集手稿,名《古棠三痴生拙稿》(藏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自号“三痴生”。32岁经老师张栗庵介绍,辞去教书工作,赴上海从黄宾虹学画山水。被黄宾虹含蓄的批评了轻浮的毛病。并嘱咐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俗病可医。37岁的时候,舍家业,求艺术,开始了徒步的万里壮游,辗转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林散之诗书画并重。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青年林散之

沙孟海早年即获得了良好的专业教育与熏陶,这在同辈人中是非常幸运的。他虽然出身在浙江沿海乡村,但是他的父亲沙孝能,以乡里郎中身份兼善诗歌、书画、印章。15岁时,沙孟海进入城市,入读浙江省立第四师范,接受了四年系统教育,获得了安身立命、持续自修的能力。期间,沙孟海已获教于冯君木,毕业后,沙孟海继续追随冯君木进修古文,并随钱罕、赵时棡学习书法篆刻。23岁迁居上海后不久,沙孟海先后拜谒吴昌硕、郑孝胥、康有为、况周颐、朱彊邨等文艺前辈,从其交游,获益匪浅。沙孟海书法、篆刻、古文兼修。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在授课

同得名师指点、迥异的书法践行

1929年春末的上海,32岁的乌江青年林散之敲开了沪上西门里七号黄宾虹住所的大门,开始了他三年重要的学艺生活。林散之随黄宾虹研习山水之道,37岁又作万里游,得画稿八百余幅,林散之是意在山水,却结果于草书。黄宾虹的书画对林散之影响很大。 在《书画自序》中,他记录了黄宾虹对青年林散之书法的评论:“‘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余闻言,悚然大骇。”林散之聪明在于善学,在于应用,在于把书画之理浑然渗透一处。

有了黄宾虹大师的指点,林散之汲汲于古碑古帖中,对王羲之、米芾、王铎、祝允明等帖学和魏碑都在不同时期有大量的临摹研习,尤其是汉隶更是穷究一生。广博的学习,深厚的功力,林散之最终将黄宾虹在山水画里的开创化为他烟波浩渺的草书大境里。

林散之终其一生在黄宾虹大师开创的山水画新境里拓出了自己书法的一片大天地。而沙孟海的学书生涯一生基本遵循“转益多师、穷源竟流”八个字。他在《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一文记述了其简要的学书经历:14岁初学《集王圣教序》,五六后又转学篆书,再学梁启超方笔,又转学黄道周、兼学魏碑。后看到沈曾植作字是参用黄道周笔意上溯魏、晋的。就进一步去追黄道周的根,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并且访求前代学习钟、索书体有成就的各家字迹作为借鉴,如唐代的宋儋、宋代的李公麟、元末的宋克等人作品,都曾临习取法。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

此后,沙孟海在转益多师的路子里,以穷源竟流的方法临习了大量的真行草隶篆五体碑帖。他认为:什么叫穷源?要看出这一碑帖体势从哪里出来,作者用怎样方法学习古人,吸取精华?什么叫竟流?要找寻这一碑帖给予后来的影响如何?哪一家继承得最好?

除了学习古人之外,沙孟海也从亲接亲炙的近现代书家的创作中汲取养分。他在25岁至28岁四年中间,得到吴昌硕指教较多。并由此特别注意气魄,注意骨法用笔,注意章法变化。

就学书路子来说,两人皆宗古人也不废今人,博采兼收。然而由于不同审美取向和名师的不同影响,形成了两人迥异的书法风格。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书法

林散之与沙孟海的风格差异

就作书思想而言,林散之是道家的、佛家的,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就像黄宾虹的山水画一样,一种缥缈无人烟的境界,最后归于“无我之境”。林散之有诗写道:“我是当年杨风子,几经尘劫堕凡胎。于今又入婆娑界,写出人间色相来。”而沙孟海则是儒家的,注重的是阳刚和气势,为人为世所用,因此在榜书上独步古今。在字形上回避险绝,力求通俗,但在字法上不避古奥奇僻。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书法

就用笔而言,林散之除书法基本技法外,还喜以画法入书,爱用长锋羊毫。浓、淡、干、枯、湿的墨分五色,在他笔下无不用其极。沙孟海也完善和升华了书写技巧,运笔之际大胆开创,刷、扫、折、转、挫、扭,同时修炼了非凡的心理素质与创作经验。中晚年以后喜用毫毛较短的斗笔,爱用浓墨。晚年所书,人书俱老,笔到意随,任笔为体,涉笔成趣。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书法

就总体风格而言,大家都喜欢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来形容林散之的书法,书法之中一派画意。沙孟海的书法,求实避虚,以拙去巧,以厚重去秀弱。项羽绝唱“力拔山兮气盖世”、东坡故事所谓“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辛弃疾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均可移来比况其书。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书法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书法

概而言之,林散之重境界,以出世之境抚慰观者的魂灵,有悠悠出尘之想;而沙孟海重气势,用大气场震撼观者的心灵,产生精神上的振奋。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书法

林、沙书法创造带来的启示

首先应该确立艺术思想。艺术的风格与创新向来是于艺术家禀赋和取向有关的,书法艺术更是这样,因为书法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从林散之的履历来看,他一生都是以诗书画为生,喜道事佛,并在1943年成为在家居士。他一度出任副县长之职,但不久便调入他更习惯的江苏书画院。与佛教界如赵朴初、邓西亭居士和圆霖、圆彻法师等关系密切。出世是林散之的主要思想。由此他的书法作品大多缥缈迷离,很少有烟火气。沙孟海则相对是入世的,他早年曾在以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的身份为编撰过蒋氏宗谱。作为家中的长子,由于各种变故,他很早就承担了栽培和抚育三个弟弟的事情,解放前曾通宵达旦地鬻文卖字。解放后,便在大学当教授,同时做文物调查和陈列等工作。他的入世思想造就他书法的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风格面貌。因此,要想在书法上有所作为,首先就应该对自己禀赋和自性有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赋予书法不一样的风格。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书法

其次要能打通书法五体。数千年的书法史,诞生了很多书法大家,他们在五体上各创面貌而彪炳千秋,很多人认为书法留给后人的创新空间几乎被堵死了。其实也未必。林、沙书法都走得是碑帖融合、博采众长的路子,两人皆五体兼擅,最终以一、两体名世。这也是历代书法家成功最主要的方式。那些妄想一辈子只攻一体路子还是很危险的。因为书法五体相通,不能打通五体,要想自己的书法作品内涵丰富、在高峰并峙的书法史上立住足是很难的。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书法

第三是字外功决定书法能走多远。尽管林散之一辈子都是以诗书画为生,但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书法上,而是诗词、画、太极等多种传统文化兼修,并有这些字外功滋养了他曼妙的书法。沙孟海也然,他早年的篆刻成就就很高,并获得了吴昌硕的推崇。学术成就也很高,而立之年就发表《近三百年的书学》,名动当时。还出版过《印学概述》、《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兰沙馆印式》、《印学史》、《沙孟海论书丛稿》等著作。深厚的积淀,熔铸了沙孟海具有博大气象的书风。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书法

最后是高寿很重要。林、沙分别享有92岁、93岁的高寿。书法延年益寿他们俩是很好例子,但是还需要善于保养自己。事贵有恒这是做好一件的前提,对书法犹如是。古人留下浩如烟海的书法包括,单要取其一瓢饮,没有50年以上的功夫难以兼收并蓄的,更何况还要好好地履行做一个充满正能量人的本分,还要有字外功,融汇成自己的面貌。高寿是很重要的,至少影响一个人的书法深度与广度乃至最终成就。很多人可能会说,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师都不到60岁就去世了,例如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王宠、王铎、赵之谦等等,他们成就一样很高。古代人于书法是日常书写,而当代书法已退出实用,书写机会自然更少。古人活了60岁的书写可能就相当现当代人80、90岁的书写量。因此,要好好写字,更要好好养好身体!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在写字

“草圣”林散之与“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有何异同,从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在写字

标签: 草圣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