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爱百科 456 0

作者:莫孤烟

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决心分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徐向前、陈昌浩看到一方面军兵员损失太大,建议从四方面军抽调几个团补充一方面军,同时把一方面军里一些有经验的干部调到四方面军部队来当参谋长,加强司令部正规化建设。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这一主张得到一致赞同。红四方面军抽调4军32团、30军270团,33团294团,一共3800余人补充进一方面军。同时,张宗逊、陈伯钧、李天佑、李聚奎等一方面军干部调到了四方面军。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纪念碑

重组后的红四方面军,下辖五5个军,除了33军后来撤销番号之外,其他四个主力军的主要干部是:4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31军军长余天云,政委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

这12位主要首长,孙玉清和陈海松牺牲于河西走廊,余天云自尽身亡,其他9位均看到了革命的胜利,并在建国后担任要职。在1955年至1958年授衔时,李先念因转入地方工作而未授衔(原拟授大将),许世友、张宗逊、陈伯钧、李天佑、王建安、李聚奎均授上将军衔,而程世才和詹才芳获得中将军衔。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1955年授衔现场,最前面是聂帅和徐帅

看到这里,人们不免有疑问:以詹才芳和程世才在红军时期的职务看,他们和王宏坤、陈再道这些红四方面军的元老人物平起平坐,张宗逊、陈伯钧、李天佑、李聚奎都曾在他们领导下工作,更不用说陈锡联、洪学智、王近山、秦基伟这些“小字辈”都是他们的直接部下,以他们的资历和历史职务看,原本是妥妥的上将,为何最终授中将呢?

众所周知,红军在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干部全部级别下调,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级别降得尤为明显(李先念曾被降到营级)。詹才芳先是在抗大学习一年,而后到河北组建抗大二分校当校长,足足有三年时间脱离了战斗部队,1940年才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察冀四个军分区的正职领导杨成武、赵尔陆、陈漫远、周建屏、邓华、王平、刘道生等人,长征时期均为一方面军团级干部,而红军时期的军级干部詹才芳却仅为副职。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红四方面军留下的珍贵照片

直到抗战胜利前夕,詹才芳调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这是一项重要职务,因为承担着进军东北的重任。詹才芳率领冀东部队挺近东北,主要任务是壮大队伍,训练地方部队,直到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9纵成立,才正式担任野战部队的司令员,回到了十年前军级干部的位置上。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抗战时期的詹才芳(右二)

9纵是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的,和1纵、2纵这样的老红军部队自然没法比,实力在东野12个步兵纵队中仅比5纵、11纵、12纵强一些。不过,在詹才芳的带领下,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中打满全场,攻坚锦州、辽西会战,营口追歼场场不落,活捉范汉杰、卢浚泉两名高级将领,涌现出“白老虎连”这一闻名全军的英雄连队。9纵优异的表现受到东野林罗首长的表扬,从此跻身主力部队行列,改编为46军后,在攻克天津、衡宝战役、湘西剿匪等作战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詹才芳夫妇

被人称作“斋公”的詹才芳,一辈子吃素,但他带出的部队可绝不是吃素的。四方面军的军事干部都是得了徐帅“狠硬快猛活”五字真传的,詹才芳带兵、练兵、用兵都有独到之处,军事才能绝不在许世友、陈再道等人之下,只可惜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独当一面的时间太少,论战功,和韩先楚、陈锡联、刘震这些晚辈是不能比的。

按照1955年授衔的原则,红军时期的军级干部当然具备上将的资格,但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按照1952年评定的级别,也就是正兵团上将,副兵团可以上将也可以中将,酌情而定。副兵团级干部授上将的,多有一些特殊原因,要么有“山头”的平衡因素,例如刘震是红25军的代表,贺炳炎是洪湖根据地的代表;要么就是战功极为突出,例如韩先楚和洪学智都是抗美援朝的功臣。这两个因素詹才芳都不具备,因此作为副兵团级,他最终定为中将也算合理。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詹才芳中将

程世才的经历和詹才芳如出一辙。在西征的三个军长中,孙玉清和董振堂牺牲于马家军手中,只有程世才率领左支队翻越祁连山到达新疆,为西征红军保留了400多名宝贵的种子。回到延安后,和詹才芳一样,在抗大学习了一年,然后分配到晋察冀根据地,在萧克的“挺进军”中任参谋长。“挺进军”是由不同山头的队伍拼凑起来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收编的绿林武装,内部团结大有问题,程世才在这里实在难有用武之地,之后又被调去当了抗大分校校长,脱离了作战部队。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抗战时期是检验我军干部独当一面能力的时期,大家为了抢地盘、拉队伍,各显神通,结果不少后起之秀趁此机会崭露头角,而程世才这一时期英雄无用武之地,实在可惜。也是在抗战胜利前夕,他调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和詹才芳等人一起率部进军东北,并担任了东野3纵司令员和南满军区司令员的要职。他曾请求统一指挥南满的所有部队,但这一主张被林总拒绝。他在担任3纵司令员时,仗打得中规中矩,虽无败仗,也不甚出彩。这位曾被主席称赞为“不世之才”的猛将,被闲置多年后,锐气和红军时期相比已经有所不及了。

詹才芳人称“斋公”,一生吃素,打仗却不吃素!为何只授中将

程世才中将

解放后,总理亲自点将,让程世才去当公安军副司令员,给罗瑞卿当副手,此后还在沈阳军区、装甲兵部队任职,均为副职。他在1952年所定的级别为副兵团级,授衔时同样在上将和中将之间。既然詹才芳授中将,那战功不及詹才芳的程世才,授中将也就不奇怪了。

授衔之后,曾经给詹才芳当过警卫员和勤务兵的陈锡联上将、王近山中将,给自己当年的老首长恭恭敬敬地敬礼。詹才芳自己则说,他当初参加革命就不是为了什么军衔,想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又得到什么军衔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标签: 各显神通的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