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的成名之作:井陉之战

爱百科 198 0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贡献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战例,后世称韩信为“兵仙”。

他暗度陈仓、平定三秦、擒魏破代、败赵降燕、伐齐灭楚,其中,歼灭赵军的井陉之战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例,我们所熟知的成语“背水一战”、“拔旗易帜”就是出自这里。

下面,就来讲讲这场经典战役。

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凭借着一番高谈阔论赢得了刘邦的信任。紧接着,他又为刘邦迅速制定了“暗度陈仓”的反攻计划。

汉元年八月,汉军从巴蜀出兵,夺取陈仓后向东挺进,很快就平定了三秦。到了第二年,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的刘邦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之后,刘邦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趁着项羽忙于平定齐地的时机,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彭城。

可是,项羽率三万人马返回彭城后,将刘邦率领的汉军杀得大败。多亏了韩信一路收拢溃散的汉军,在荥阳与刘邦会合,才阻挡住了楚军的攻势。

汉军退守荥阳以后,本来已经投降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跟项羽达成了和解。六月,魏王魏豹以探望父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回到自己的地盘,马上切断了黄河上重要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与楚军订约讲和。

刘邦虽然十分恼火,但苦于实力不济,只能派郦生前去游说魏王,但却没有成功。不得已之下,这年八月,刘邦又搬出韩信,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

当时,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一面安排部分兵力在临晋摆开阵势,布置战船,假装要在此渡河。另一面则将其他兵力隐蔽运动到夏阳渡口,用盆瓮等容器绑在木筏子上,大大增加了浮力,借助这种工具,迅速把人马渡过黄河,偷袭安邑。

“兵仙”韩信的成名之作:井陉之战

魏王正在临晋摩拳擦掌等待与韩信一决高下,突然发现汉军出现在了自己的侧翼,惊慌失措之际赶紧带领军队迎战,可是渡过河的汉军势不可挡,很快就击溃魏军,魏王也被俘虏了。

平定魏国以后,刘邦派张耳和韩信一起,乘胜领兵向东北方向继续进发,攻击赵国和代国。韩信和张耳的军队想要攻击赵国,必须要经过井陉。

“陉”义为山脉中断之地,井陉是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要道之一,军事意义十分重要。井陉这条道路十分狭窄,《史记》描述井陉“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说的就是战车和骑兵经过这里时,只能排成一路纵队前进,可见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气势汹汹地杀奔赵国而来,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部署在井陉出口处。此时,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给陈馀献计说:“韩信的军队刚刚渡过黄河,俘虏了魏王,现在又有了张耳的辅助,势头正盛,兵锋所向锐不可当。”“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弱点也很明显,有言道‘不远千里运送军粮,士兵一定面有饥色;临时砍柴生火做饭,军队一定不能吃饱’。”

“井陉的道路狭窄,在那里行军会前后绵延数百里,军粮一定在战斗部队的后面。您可以拨给我三万精兵,我从小路去拦截汉军的辎重粮草,您在这里拒险固守、以逸待劳。”

“到那时,韩信的部队向前不能进攻,向后又无法撤退,用不上十天,我就能把韩信和张耳二人的首级送到您的帐前。如果您采纳我的计策,保证不会被汉军所俘虏。”

按理说,这条计策是非常符合战场实际情况的,但凡有一点头脑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法。可是偏偏这个成安君陈馀是个儒家弟子,打仗也要讲究个仁义道德,怎么能用诡道计谋呢?

于是,他对李左车说:“兵法上讲,兵力十倍于敌就可以实施包围,超过一倍于敌就可以正面交战。韩信的军队虽然号称数万,其实根本没那么多,而且他们长途跋涉,早已精疲力竭。面对这样的敌人都不敢主动出击,今后遇到更加强大的对手,我们如何抵挡?各诸侯要是知道我们这样胆怯,就都来攻打我们了。”

韩信派在赵军的卧底刺探到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消息传回汉军后,韩信非常高兴,放心大胆地率军进入了井陉。

在离井陉出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韩信下令全军宿营。半夜时分,他挑选了二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携带一面红旗,隐蔽在两侧的山上待机,并部署任务:“赵军看到我军撤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进行追击,这时候你们立即冲进赵军大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军旗帜。”

韩信又让副将传令全军,就地先简单吃点东西,还告诉将领们说:“今日攻破赵军之后再饱餐一顿。”接着,韩信部署任务:“赵军凭借有利地形扎下营寨,他们不看到我军主将的旗号,是不会出营攻击的。”

于是,汉军先派出一万人的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着河水摆开阵势。驻扎在营内的赵军,看到汉军摆出这种阵势,不禁大笑,认为韩信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不懂,怎能背水布阵、将本军陷于死地?

天亮后,韩信竖起主将的旗号,大摇大摆地开出井陉口。赵军见状,马上出动发起了攻击。激战了一阵子以后,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汉军佯装不敌赵军,慌乱地丢弃旗鼓仪仗,往河边撤退。赵军见到汉军抵挡不住进攻,又撤向河边,就倾巢出动,准备全歼汉军。

韩信、张耳率部撤退到河边后,迅速与事先部署在那里的先头部队会合。汉军将士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河水,已经无路可退了,所以人人奋勇死战,竟然抵挡住了赵军的凶猛攻势。

“兵仙”韩信的成名之作:井陉之战

同时,半夜时分就埋伏在赵军大营两侧的汉军骑兵,乘着赵军大营防守空虚,飞速冲了进去,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了汉军旗帜。

在河水边与汉军鏖战的赵军主力迟迟不能取胜,就想撤回大营,突然发现自己的营内已经插满了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取胜,顿时乱了阵脚,纷纷溃散逃走了。即使赵军带队将领斩杀逃兵以儆效尤,也没有办法阻止。

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骑兵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切断了赵军的退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一举全歼赵军,陈馀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

战后的庆功宴上,众将问韩信:“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我等起初并不信服,然而竟然真的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

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说的,只是诸位没认真看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所指挥的都是没有经过认真训练的士卒,这就是所谓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

“在这种形势下,把他们置之死地,人人为了保命就会拼死战斗。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肯定就都跑了啊,还怎么用他们取胜呢?”众将听罢纷纷佩服地说:“将军的谋略确实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啊。”

井陉之战,胜就胜在韩信不拘泥于兵书的条条框框,灵活机动地安排战术,抓住赵军一心寻求主力决战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故意露出破绽给对手看,引导对手一错再错。

同时,韩信成功地利用了己方士兵“置于死地、放手一搏”的心态,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赵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精彩篇章。此役之后,北方再无可与汉军相抗衡的地方割据力量,为后来“不战而屈人之兵”降服燕国奠定了基础。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