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的传奇开创,与成都西郊的金牛坝有着莫大的历史渊源。
金牛坝如灵魂之所在,古来皆是上风上水之地,而坐落其间的金牛宾馆,其来历也别有一番意趣。
成都金牛宾馆
“新生村”(1939年——1949年)
最早的金牛宾馆,名为“新生村”。1939年,国民政府决定在成都设立委员长成都行辕,为了使内迁“行辕”的大小官僚及家属过的舒适,最终把地址选定金牛坝这片区域。“行辕”宿舍竣工后命名为“新生村”,村内分若干小区,有近百户人家,村中央有礼堂,面积约600平方米。村西北建“国民小学分校”和保育院,学校和保育院主要招收‘行辕’里的官宦子弟入学。
抗战胜利后,“行辕”搬迁,1948年到1949年间,“新生村内设过“尊经书院”、“四川省审计处”等单位。
“蓉城宾馆”(1950年——1974年)
1950年5月,成都县人民政府由茶店子觉庵迁到“新生村”办公。在1952年撤销成都县后,金牛坝县政府驻地由国家交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管理使用,省卫生厅在“新生村”的基础上改建为“四川省第一干部疗养院”。1952年5月到1953年底,干部疗养院兴建了6幢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与一幢小礼堂,两项工程的房屋建筑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
1954年到1978年间,疗养院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各国元首。
首长们在金牛宾馆居住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据说陈毅元帅在成都下榻金牛宾馆时,因怀念家乡红烧肉,忍不住吃了几片,并叮嘱服务人员千万不要告诉夫人。
而朱德委员长听说疗养院中的盆景园有兰花名种后,便直接来到盆景园参观,回京以后朱老总还特地赠送了数苗墨兰珍品给盆景园。
1974年“中共四川省委金牛坝招待所”更名为“蓉城宾馆”。
“金牛宾馆”(1978年——)
邓小平曾9次下榻这里。他朴素的作风、慈祥的笑容、风趣的话语以及浓浓的四川乡音,成为了金牛宾馆员工们永恒的回忆。如今的金牛宾馆四个大字也系邓小平题写。
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缅甸归来下榻蓉城宾馆。省委有关领导嘱咐宾馆工作人员:找个机会请小平为宾馆题写一个馆名。在一次与家人的散步中,陪同的工作人员趁机提到此事,小平笑道:“硬是要写嗦,我那字太差,写出来见不得人咯。”邓林在一旁热心地说:“人家宾馆给你服务那么多次,每次来就像回家一样。要写,你那字见得人的。”小平欣然挥毫泼墨,写下了“蓉城宾馆”四个字。写毕后他退后两步,看了看,又用毛笔蘸墨,一气呵成再写 “金牛宾馆”四个字。小平将两幅字对比了一下,说:“还是‘金牛宾馆’好!”同行的干部端详片刻,也觉“金牛宾馆”更好。小平点了点头:“金牛二字保留了它的原意。”就这样,经历了几次变更以后,金牛宾馆最终拥有了如今这个响亮的馆名。
更名以后,宾馆也先后对房舍和风景区进行了扩建。1982年2月建成钢混结构的东楼宴会厅,7月建成东西两湖相通的人工湖。1984年,8000余平方米的东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1991年,8800平方米芙蓉楼投入使用。
如今
改革开放来,金牛宾馆谨记邓小平对宾馆开放于社会的示意,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提供会议场所、住宿、餐饮等服务。如今的金牛宾馆占地360余亩。房舍既有现代建筑的设施,又兼具古典建筑和装饰。这里环境幽静,风光秀丽,湖光山色之间,使人流连忘返。而一代领导集体的红色身影,也照耀至今。
标签: 历史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