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爱百科 140 0

自古以来,中国人同名同姓的就有很多,其中不乏历史名人,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三位同名同姓的历史人物。

他们都有一个令人尊敬的名字,都叫“王承恩”,也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即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

并且,这三位同名同姓的历史人物,都算是大明朝的忠臣孝子。

下面,就简单讲讲他们的故事。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一:宦官王承恩宦官王承恩的故事不用多介绍,他一生留下来的事迹,也就那么轰轰烈烈的一件事被人津津乐道。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城。

最后关头,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殉国,当时,陪着他一起殉国的,只有一个宦官王承恩,“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

这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王承恩,他虽然只是个宦官,却用自己的行动让王承恩这个名字变成了一个让人尊敬的名字。

因此,南明弘光朝和清朝都分别对王承恩予以褒奖,“福王(指弘光皇帝)时,谥忠愍。本(清)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虽然崇祯只是个亡国皇帝,但王承恩以一个宦官的身份,陵墓进入皇陵和崇祯墓靠在一起,这算是清朝对这位忠宦极高的褒奖了。

此后,几乎所有涉及到明末历史的影视剧和相关小说中,王承恩全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后人对他的行为同样予以肯定。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二:将军王承恩将军王承恩在《明史》中的记载几乎没有,翻来找去,在《明史·曹文昭传》中找到几条关于他的记载:

(崇祯四年)李老柴、独行狼陷中部,巡抚练国事、延绥总兵王承恩围之……(崇祯五年)可天飞、郝临庵,刘道江为王承恩所败,退保铁角城。

另外,在《绥寇纪略》和《明熹宗实录》中有一些王承恩的记载,记载了他在天启朝入卫京师和崇祯朝跟农民起义军作战,并升官或贬官的经历。

如“宁夏宁州祁继祖庄浪王承恩庄凉高承勋大同入卫……升……甘肃大靖游击王承恩宣府南山参将……改宣府南山参将王承恩为神机二营参将”等记载。

从上述相关记载中可以得到三个信息:

第一,这位王承恩是西北地区的将门世家出身。第二,他后来成为了总兵级别的大将。第三,他长期参与一线战争。至于为什么一位总兵级别的将军在《明史》中没有传?这个后面再说,先从能找到的史料中了解下这位将军王承恩。

在一位同样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的推荐下,我在一本讲述地方人物的历史书籍中找到了将军王承恩的记载,这本历史书籍是《青海历史人物传》。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根据书中的记载,将军王承恩并非出身普通人家,而是明初靖难功臣之家。

王家祖上有位叫王友的将军是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时的功臣,并受封过清远侯(最早是清远伯)的爵位。

王友还参加过永乐朝征讨交趾之战,在永乐朝,王家也曾显赫一时。

后来,王友因罪激怒了明成祖,爵位被革除,明仁宗上位后,感念王友(已病死)在靖难时的功劳,封了他儿子一个世袭的西宁卫指挥佥事的职位。

从此,王家就扎根在西北地区为大明朝戍边,成为当地有名的将门世家。

至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时,王承恩18岁成年,继承了西宁卫指挥佥事的世袭职位,开始了一生的征战生涯。

从万历朝到天启朝,再到崇祯朝,王承恩多次参与明朝跟其敌人之间的重大战役,打过蒙古,打过后金(清朝),也打过农民起义军。

崇祯朝之初,王承恩担任临洮(今甘肃境内)总兵,“己巳之变”时,他率精兵1500人长途跋涉赴援京城。

别的部队走这么远的路之后,多少有些士兵哗变、逃亡的情况出现,但王承恩的部队却一人不少地走到京城。

因此,王承恩还受到崇祯皇帝的表彰,得以被皇帝亲切接见,王承恩后来也参与了孙承宗组织的反攻后金的战事,因功加封“太子太保、左都督”。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之后,王承恩回到西北地区,期间改任延绥总兵,在当地跟农民起义军和蒙古军队作战,为明朝屡立功勋。

直到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王承恩因母亲去世,悲痛之下,请求辞职归乡守墓,“以亲未葬,乞归故里”,从此远离军界和战争,时间长达七年之久。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后,李自成麾下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势大难治,明朝的精锐部队和部分善战的将军也都损失殆尽,明朝的形势十分危急。

崇祯皇帝此时又想起了远在西北的王承恩,于是派使者去召他出山,让他赶到北京带兵御敌。

因道路的遥远和被农民起义军隔绝,王承恩接到诏书,再孤身(长期离职,他已无军队在手,大概就少量家丁和亲属跟随)和使者一起赶到北京时,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三月份之后了。

此时,不但李自成已经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连山海关之战都打完了。

身边没有部队的王承恩不知道该怎么办?结果一耽搁,遇到乱兵,王承恩不幸死于北京城外,时年57岁。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他生前担任过一镇总兵,还有“太子太保、左都督”这样的高级别头衔,之所以没能在《明史》中有传,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崇祯八年到他亡故,一直远离军界,被世人遗忘。第二:他无意中死于“甲申之变”时的战乱,没人知道他远赴京城勤王的事迹,如果知道,南明朝廷一定会追赠他官爵的。第三:当时天下大乱,很多史料缺失,有遗漏在所难免。因此,这位出身靖难勋贵及西北将门世家的明末军界高官,被修《明史》的文人们给遗忘了。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三:特务王承恩根据少量能找到的记载,这位王承恩或许出身锦衣卫世家,有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官位。

在现在网络上的关于他的介绍中,前半部分有一些跟前面所讲的将军王承恩重合了。

大概是因为名字相同,当时的史料对他们的记载又有缺失,所以搞混淆了。

之所以把他定位在搞特务工作的锦衣卫的职位上,除了他的世袭官位外,在南明隆武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中,能找到相关内容。

如《思文大纪·卷七》(只讲述隆武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记载:

锦衣卫王承恩疏请三眼铳百门、弓百张、皮套百个……火药千斤,俱照数发与之……上谕锦衣卫王承恩曰:‘关外驻札重兵,以便相机驱剿;关内联络乡勇,以资守望应援,自是守关胜著。择用本地乡绅同地方官料理关内事务,使兵不得扰民,尤为紧要。尔此奏具见方略’。

这足以证明,这位王承恩,在隆武皇帝的朝廷中干的就是锦衣卫的活。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隆武朝灭亡后,王承恩没有投降清朝,他继续拥戴永历皇帝抗清,公开的资料中,他还因拥戴永历皇帝而受封宣化伯的爵位。

他后来死在自己人手中。

永历朝廷曾顺利招降了在清军南下江南时投降清朝的前明朝大将李成栋(南明四镇之一的高杰的部将)。

南明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李成栋出兵帮助永历朝廷攻打江西信丰等地。

同时,永历朝廷派出王承恩到该地区招揽愿意抗清的前明官员、宗室和民众。

当地的一些愿意反清的民众看不起曾投降过清朝的李成栋,不愿意接受李成栋的征召,反而愿意接受王承恩的招揽。

因此,李成栋对王承恩起了芥蒂,对王承恩的号召力深深嫉妒。

南明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李成栋在广东英德遇见了王承恩,他找王承恩宴饮,然后在宴席上把王承恩给杀掉了。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还有一个是特务

四:结束语以上是我从能找到的史料中,总结出来的明末三位名叫王承恩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因为史料的稀少,其中或许有混淆和遗漏,欢迎对此有所了解的读者在评论区补充和探讨。

参考文献:《明史》《青海历史人物传》《绥寇纪略》《思文大纪》等

推荐阅读:明史:首任武状元为何被崇祯皇帝连升十四级?他后来是什么结局?

明史:大凌河之战,明军败于添油战术,谁在逼主帅孙承宗这么干?

明史:高第和高第,一文和一武,文的遇敌赶紧逃跑,武的引狼入室

崇祯皇帝一生勤政、节俭,终也救不了明朝,李自成:他不是昏君

标签: 讲历史人物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