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悠长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很多思想都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发展,不少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后人,如法家、墨家、道家,更不要提占据中国封建社会将近两千年的儒家思想了。
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如《孟子》《庄子》《左传》《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等,这些书籍传承了千年,作为国人,是不能不读的经典。读经典,就必须从小培养,然而对于儿童来说,不是如何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而是䀲涩难懂的文言文对他们太不爱好了,《故事中国》编者特意为少年儿童编撰的一传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书中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二次创作,故事生动有趣,又蕴含着生活哲理,书中对于生僻难懂的文字这也作了注音或释义,还配上了大量的插图,再加上一些引导孩子思考的感悟,非常适合孩子们读。下面,我们就跟着《故事中国》去看看孟子和韩非子吧。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大气凛然,不趋附权势,他的一些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他在《鱼,我所欲也》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千古,皆因道出了一种高贵的人生价值观“义重于生,舍生取义”,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例如文天祥,夏明翰等。
当然,孟子性格的闪光点不止这些,他亦善辩、雄辩,能够用很有趣味的故事来解释一些道理,在《故事中国:孟子寓言、韩非子寓言》就写了关于孟子辞令的故事。在我们今天看来,孟子妥妥的就是一个“杠精”,因为他总是将人“杠”得哑口无言,无可辩驳。但是,孟子可不单单是“杠精”这么简单。
《五十步笑百步》说的是梁惠王向孟子请教治国道理,他问孟子为什么他用粮食救济了邻国受饥荒的百姓,百姓还是不到魏国来?我们知道,在古代,没有机械,没有石油,所有的劳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加之时不时地战争,人口一直紧缺,各国的国君都在努力增加本国的人口,救济受灾的百姓来吸引他们来本国居住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孟子是怎么回复梁惠王的呢?他说梁惠王是“五十步笑百步”,虽然邻国的国君对百姓不怎么样,但梁惠王对百姓也只是小恩小惠,和邻国国君并没有什么不同。
正直的孟子就这么直戳戳地将梁惠王的国君的错误给指出来了,虽然用了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孟子是在“杠”啊,明明梁惠王用自己的粮食邻国受灾百姓,不但得不到表扬,还被暗讽了一下,但往深处想,孟子却是道出了梁惠王最根本的问题:做事必须坚持到底,半途而废的话,就算是做了这件事,也没什么值得炫耀,因为和那些没做的人一样,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当然,孟子也不是处处在“抬杠”,该表扬的时候他还是会表扬的,在《以羊易牛》这篇中,孟子表扬齐宣王用羊来代替牛去行祭已经具备仁心,只要他能够施仁政,就能成为好国君。
其实,孟子“抬杠”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的放矢,在劝谏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时,便用了迂回论说,先扬后抑的办法,最终让齐宣王心服口服。作为一个四处宣传仁政的思想者,孟子的善辩是很有必要的,而他说话的艺术亦是看人而论,该直言就直言,该迂回就迂回,这样的说话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来说韩非子,韩非子是韩国的宗室公子,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以法治国、富国强兵,此言论甚合秦王心意,但遭到李斯等 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里面引用了不少故事,《故事中国》选取了其中比较有趣味的故事。
比如《郑武公的诡计》选取的是《韩非子.说难》里的一个小短文,说的是郑武公想打胡国,却假意和胡国亲善,还与其联姻,以降低胡国对他的防备,等胡国放下心防里,郑武公便将胡国侵占了。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说的却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大道理。
还有《吃剩的桃子》中,说卫君宠爱大臣弥子瑕,即使是弥子瑕私自乘坐国君的车子都能免去他的罪,弥子瑕吃剩半个桃子给卫君,卫君却赞弥子瑕处处想着他,可以等卫君不喜欢弥子瑕时,想起曾经的事,就认为他是大逆不道的人,就马上治了他的罪。所以说,一个人做事也要有分寸,否则被挖出“前科”,便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能一一枚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故事都很经典,都很有味道。
对于经典书籍,大人要看,孩子更要看,孩子热爱读经典,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知识,才能有效地学习现代知识,而读经典的第一步就是当经典当故事来读,《故事中国》正合适。
标签: 讲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