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爱百科 114 0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致歉

7月5日,中华书局1912公众号重复推送了前一日发表过的内容《于赓哲:给阎罗王治病——中国古代针法的神话》和《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 2020年6月第57期》,此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对我们的疏忽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今后将完善推送前的检查环节,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原定栏目“阅读《史记》”当天应发表《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一文,现重新推送。

读《史记》,最大的困惑是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后秦亡之速,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令人扼腕叹息,掩卷沉思。

贾谊《过秦论》中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归纳了秦亡的原因:“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一朝倏忽三世,一世一句话,针针见血,好冰冷。

但细读《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等相关核心记录,发现太史公很多地方语焉不详,某些重要历史人物背景交代不清不楚或是显示人格分裂,让人恍惚怀疑秦亡别有隐衷,乃至宁愿相信秦之兴亡是天命,是前定,是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故意笔笔把秦往死里写,往败亡的结局写。否则,历史似乎结不了尾,收不了场,对王朝一代接一代的兴替循环无法交代。下面就举其要者,简单说说太史公记载的卢生、李斯、胡亥和赵高这四个多少有些语焉不详、含糊其辞的历史人物吧。

1

卢生

卢生,太史公对其背景交代甚为不详,仅说其为燕人,似为求仙方士。他在《秦始皇本纪》中出现四次,其中第二和第三次出现对秦始皇和秦朝的命运干系极大,让人怀疑他是和荆轲一样的复仇者、刺客,一个用利剑,一个用利舌。

且看其第二次出现:“卢生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卢生为何说“亡秦者胡也”?因为始皇忌讳兴亡之言,故意以此刺激?始皇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的决策过程和依据是什么,仅因一句话?河南地属于当时的长城以北河套地区,根本不属于必争之地、当务之急,且对于刚刚统一全国的秦,百废待兴,亟需休养生息,轻易用兵是大忌。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卢生动机不纯。

卢生第三次出现,是诱导始皇当真人,导致他“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卢生第四次出现则纯粹是议论始皇性格、为人和为政方式,为博士七十人“特备员弗用”鸣不平,然后一逃了之。致使始皇发觉受谤受骗,发怒,坑方士。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焚书坑儒

这样一位卢生只是纯粹方士?他自己相信神仙和长生不老?太史公语焉不详,似乎写他只是为了佐证始皇独断乾纲,迷恋神仙长生不老之术,刚戾怠政,总之目的就是增其不德。

2 李 斯

对于李斯,太史公对他的出身来路和心路交代得相当清楚明了。但作为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相,始皇在沙丘突然崩殂之时,完全拥有立储决断权,最后竟然与赵高同流合污,有点不可思议。当其时,李斯已是一个智慧达到人生最高峰的七十五岁老人,看他与赵高激辩,也不像是老糊涂的样子,对立储之干系重大,利害得失,头脑清醒得很。以堂堂荀子之高足,历经纵横捭阖,辅佐始皇杀灭六国,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并统一全国度量衡,竟然被赵高三言两语子虚乌有的理由说服了!这简直是个奇迹!

胡亥立为二世,李斯与赵高矛盾逐渐加剧,而对二世登位后的昏庸混账,李斯应该也心知肚明,况且此时山东已乱、群豪并起,其子三川守李由恐怕已为乱军所杀或危在旦夕,以其智慧和权力,他完全可以采取主动,先斩后奏,杀了赵高,弥息祸患的进一步蔓延发展。以“愚悖”之胡亥,尚且意识到李斯可能会先下手为强杀了赵高,李斯反而愚不可及,错失机会,终究反被赵高腰斩咸阳。这就是李斯?毋宁说,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太史公春秋笔法、勾勒人物性格冲突的魔力!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李斯像

3 胡 亥

当赵高步步诱惑胡亥夺位时,胡亥已二十一岁,成年。刚开始时他应对赵高,言语和思路也完全符合一个成年皇子的表现,甚至深明大义。当赵高告诉他“长子立为皇帝,你怎么办?”他还完全无非分之想,“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接着赵高提制人与见制于人不可同日而语,胡亥所答犹然掷地有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赵高进而直接以僭逆史例诱劝,胡亥马上就退缩同意了,但内心尚且非常清楚事之成败关键在李斯,“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这话话里有话,相当于反过来提示赵高,“李斯那边的工作,就靠你了!”

很难想象从小就学律法、学断狱判案、如此明达事理的胡亥,在成为二世皇帝后,就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彻底成为赵高的提线木偶,一心一意往覆亡之路狂奔。请问太史公,胡亥生母是谁?是嫡是庶?除了赵高之外,他还有别的朋友和老师么?在老爹始皇身边就没学到点儿好的?为什么称帝后,明知故犯,所作所为处处逆德,让天下不服,暴虐以重祸,最终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这不是人格分裂、精神错乱吗?难道就因为他的名字叫“坏”(胡亥二字合音),就让他坏得无以复加,乃至卢生“亡秦者胡也”,一语成谶?

4 赵 高

根据太史公的交代,赵高扶立胡亥的动机是与蒙毅有仇,担心扶苏上位后,蒙氏兄弟杀他。可是,赵高借机杀掉蒙氏兄弟后,胡亥顺利立为皇帝,已称心如意,可以高枕无忧,为什么还步步为营,变本加厉,非置秦于死地不可?太史公仅粗疏记载,赵高是诸赵疏属,世世卑贱,因强力,通于狱法,被秦王提拔为中车府令;且赵高曾经犯有大罪当死,秦始皇看在他“敦于事”份上,赦了他。可见始皇于赵高有知遇之恩,救命之大恩。赵高私心得逞后,为什么不仅不报恩、好好辅佐秦二世理政治国,反而处处挖坑,处心积虑非葬送秦朝不可?明摆着是置之死地而后快、同归于尽的架势。这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跟嬴秦有仇?

此外,赵高身为中书令、宦者,在僭杀秦二世时,却冒出个女婿咸阳令阎乐,也让后人猜不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总之,秦朝碰上这么一个赵高,只有糟糕一路可走。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赵高,《楚汉》剧照

5 天 命

秦汉及先秦时代,人深信天命,包括太史公司马迁。一个卜卦、地名、人名、物品乃至某个时间和地点,都可能隐含、谕示乃至决定某种命运、结局和生死祸福,先人们对此坚信不疑。比如,晋重耳逃亡路上,饥而向野人乞食,野人却进之以土块,赵衰说这是好兆头,预示将来得国土、得君位;晋献公十六年,以魏封毕万,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满数也,魏,大名也”;秦惠文王二年,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不胜枚举。

因此,顺理成章,史记荆轲刺秦的不成,也就不能怪荆轲剑术不精,而应该怪太子丹,因为他给荆轲派了个叫秦舞阳的副手,使秦王无恙。高渐离熏瞎自己的眼睛、处心积虑举筑扑杀秦始皇也注定徒劳无功,因为刺客名字叫“高、渐、离”,所刺或偏高或偏离,必定不中。张良为韩报仇,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也是注定刺杀无功,因为地点选错了,“博浪杀”,搏一搏,徒劳无用的刺杀而已。这些刺杀的失败,也说明始皇天命未终,命不该绝。但始皇终究还是命绝沙丘,沙丘者,杀丘也。始皇不死,始皇三十六年黔首所刻预言“始皇帝死而地分”如何成真?

而卢生所说“亡秦者胡也”,已道明亡秦者是始皇儿子胡亥呀,不是北方胡人,此胡非彼胡,一错而成千古恨。进而推之,嬴政、李斯、冯弃疾、赵高、扶苏、胡亥、蒙恬、蒙毅等等这些重大历史人物的名字,其大致谐音合起来似乎也就暗示了大秦王朝的结局:赢得政权又如何?历史逢契机,又坏又糟糕,蒙天蒙得好容易,只好服输。

还是相信太史公吧,他深信天命,笔端常带温度,处处表露含蓄而饱满的情感,因而也就难免有些地方情重于理和逻辑,有意无意地在残酷密实的历史事实中留下一点让人遐想、透气和回味无穷的空隙。

2019年12月31日

(本文为“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投稿)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095012

590.00元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

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华书局京东官方旗舰店购买本书

秦亡无乃是天命——浅议导致秦朝速亡的四个重要人物 | 阅读《史记》

《史记》(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全五册)

[汉]司马迁 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 译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42365

298.00元

新版“文白对照”本《史记》,约请中国《史记》研究会的专家学者,采用最新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为底本,参考最新校勘研究成果考订原文,精心翻译,并且新增了十篇史表的表格全部内容,是市场上真正文白对照的全本《史记》。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