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爱百科 124 0

一今天聊秦始皇

聊聊嬴政如何从童年追杀到统一天下

如何走过万苦,攀上人生巅峰

如何平叛继父叛乱,搞定同母兄弟

如何实现书同文车同轨,兴建直道和万里长城

工作狂魔和基建狂魔的背后,他又是有什么超越时代的眼光

他是不是暴君,够不够伟大,为何后人对他褒贬不一

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又有哪些重要意义?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二、被追杀的童年用现在的视角来看,秦始皇堪称爽文小说的男主角,有着高贵的出身和不幸的童年,家庭破碎、经历离奇,然后一步步逆袭。

故事要从商人吕不韦的一次投机说起,吕不韦年轻时游走于列国之间经商,偶然结识了在赵国作为政治人质的子异,出于商人的直觉,吕不韦敏锐地察觉到了子异的价值,也就是纯正的王室血统,认为他奇货可居,适合配种,于是决定做子异的天使投资人,把自己能歌善舞的小妾赵姬送给了子异,换了个未来官位的期权,博子异二代发展可期,也是因为这样,嬴政生父就成了一个谜题。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所以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但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的集解,“期,十二月也”按照这种解释,也就是赵姬嫁给子异这个冤大头12个月后才生下娃来,现代医学认定妊娠44周是人类的极限,要不就是赵姬怀了个哪吒,所以针对秦始皇的身世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史记有误,就是史记有误。在嬴政九个月大的时候,秦赵两国开战,异人也是个渣男,抛妻弃子,趁乱跑回来秦国,于是赵国便开始了对嬴政赵姬母子二人长达6年的追杀,所以嬴政的童年是在追杀中度过的。

三、霸道总裁手刃同母弟兄当然,他肯定也想不到,被追杀的童年阴影会伴随他一生,多年以后,会因为一个名叫荆轲的刺客而名垂青史,九岁那年历尽千辛万苦的嬴政终于回到秦国,4年后,在吕不韦扶持下,成为庄襄王的子异去世,嬴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秦王,那年他13岁。

然后嬴政遇到了人生第二次危机,也就是继父的叛乱。

嬴政继位时赵姬也才30出头,身为太后,但孤身一人难免寂寞,自然想到了老情人吕不韦,如今的吕不韦已经是相父,也占有秦国不少股份,当初的天使投资价值一路飙升,吕不韦很清醒,现在的赵姬已不是当初只会跳舞,要打赏的女主播了,如果出了幺蛾子,自己的前途就毁了,于是给太后找了个身怀特长的男宠嫪毐。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嫪毐进宫后不仅和太后生了两个小孩,而且傍富婆傍出幻象来了,逢人便说自己是嬴政继父,之后又假借太后名义造反,但嫪毐实力有限,毕竟经营范围不一样,嬴政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叛乱,然后将嫪毐车裂五马分尸,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也被秦始皇亲手摔死,接着软禁赵姬,流放吕不韦一气呵成,顺手还把秦国股权分散的问题给解决了,一举扫平了自己执政道路上的所有障碍。而此时亲政时的嬴政不过21岁。

在21岁这个我们即将大学毕业,还没有经历社会的毒打,也没有体会到生活残酷的年龄,秦始皇已经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平乱拨正,究其原因是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学到的基本生存技巧。

四、从统一天下到“996工作狂魔”当然亲政也不算啥,秦国历来国君都有一个统一天下的梦,秦始皇也有,并且他是个行动派,不到10年就横扫了六国,效率极高。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六国的统一必然基于先王为秦国打下的强大基础,但也离不开秦始皇个人的管理才能,一个CEO可能自己在某些方面并不牛逼,例如乔布斯不会写代码,但一个牛逼的CEO必备的能力就是让牛逼的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打工。秦国打算出兵灭楚时,老将王翦说,非60万人不可,而少将李信则说,不过用20万人,李信年纪小,也想充点业绩,嬴政一算,李信比王翦少了足足两倍预算,于是决定给新人一个机会,结果李信大败而归,但秦始皇也没有对李信严厉惩罚,然后是给了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然后又亲自请回王翦,两年后王翦攻楚,楚国灭亡,而李信也在后来帮助秦始皇消灭了燕国和齐国,历史上不少皇帝为了除后患,都会杀掉功臣,比如刘邦和朱元璋,而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没有杀过一个功臣。王翦攻楚的时候,嬴政并不是不担心60万大军跟着王翦跑了,王翦也害怕秦王不放心自己把自己给灭了,所以王翦天天找秦王索要金钱和土地,以表忠诚。秦王看到王翦要钱也就放心了,至少不是权。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能统一天下,在人才管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除了用人,秦始皇自己也是个工作狂魔,并且非常自律,虽然麾下有一干得力人手,但在统一天下创业成功之后也没想着天天KTV打高尔夫球,还是天天996,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一石是120斤,也就是说,秦始皇要求自己一天看120斤奏章,不看完,不休息,堪称秦国第一劳模,比牛仔还忙,但是工作是工作。秦始皇也不是不喜欢享受和虚荣,打下天下后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自己的名号叫什么,再叫“**王”就太没逼格了。后来,秦始皇自己给自己想了个牛逼的名号,叫皇帝,所谓”德兼三皇,功高武五帝”,而且秦始皇叛逆又大胆地以黑色为尊,身穿一袭黑袍在身,因为从风水学角度上来说秦朝本性是五行中的水德对应黑色,所以不像其他皇帝都喜欢黄色。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除此以外,秦始皇还把“朕”这个自称变成了自己的私人专享,在此之前,“朕”还是一个比较正式的自称。跟“吾”一样,谁都可以自称朕,然后因为秦始皇的原因“朕”开始变得高贵,要是用错了就明显不是那个味了。

所以从秦朝开始,谁在滥用“朕”,就是说掉脑袋的事,秦始皇,也是通过种种方式,让世人明白时代变了,已经不是过去的王道旧制,皇帝在上最重要。

皇帝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如果尽想着怎么厉害,那秦始皇的统一梦想可能就此窒息。

秦始皇并不是要为梦想窒息,他要让梦想落地,他想做的也不仅只是创新,而是比创新更进一步。他要做的是颠覆,首先下手的就是废分封行郡县的制度。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如今这种中央统一地方的制度可能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时的人是不理解的,毕竟周朝的制度用了800多年,周朝的分封制度建立于宗法血缘之上,简单来说几个儿子各管一国一片祥和,但无论天子还是公卿大夫士500年前咱都是亲戚,500年后还不如隔壁邻居,因为血缘越撇越远,各个诸侯都有自己的财力,人力和武力,因为利益产生的家庭内斗也只是时间问题。当时欧洲也实行分封制,虽然是建立在契约之上,但古代欧洲也一直很乱,在某种程度上分封制是一种文明的必然,那郡县制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礼,也就是分封制度,大多数统治者也都信奉圣人的真理。

而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就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颠覆过去,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可能存在六国博弈的偶然,那郡县制的推出则让统一的持续成为必然,不管统治者是谁,后世各朝的治国框架也都是在秦始皇制定的框架里修改,即使朝代更迭分分合合,但打来打去,都是中国,这就是秦始皇为什么厉害。

不像差不多同时和秦始皇进入历史舞台的凯撒大帝,退场时只留下一个称号散落在欧洲各地,或许如果以前非欧大陆上有帝王和秦始皇一样,那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可能只有现在的一半。

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里是这样评价的“秦始皇统一中国,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何不让人仰慕”。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另一方面,秦始皇除了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还实现了经济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古代世界上不乏很多庞大的帝国,但真正做到文字统一的其实没几个,而秦始皇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我们之所以有强大的民族认同感,也是因为我们说同一种语言写同一种文字,语言不通则是啥也干不了。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当一个非魁北克的加拿大人在魁北克讲英语时,魁北克人会用法语回复,纸币上印有17种语言的印度,也只是貌合神离的人一起住在一个区域叫印度,而将六国文化进行统一,是秦始皇真正统一中国的第二步。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比如楚国吃素祭祖的日子可能是齐国大鱼大肉的时间,赵国的审美标准是乔碧萝,韩国人则偏爱韩美娟,如果没有在文化上实现统一,那这样的一个集体,哪怕聚在一起,也只是表面兄弟。与之类似的还有度量衡,它不仅有利于经济,还有利于联姻,有了这些统一,我们才有了对彼此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觉得自己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不像隔壁的印度,至今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和语言文字,每年都会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冲突,死伤无数,给孩子量体重,还得用板砖。

五、备受争议的“基建狂魔”再说一下秦始皇备受争议的事。

秦始皇是中华大地上的基建狂魔。那时候他就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富先修路”。秦直道横穿今天的陕西、内蒙和甘肃长7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最快只要三天就能从咸阳出兵蒙古,四通八达的直道,能以最快的速度抵御匈奴,而道路的开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秦国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生生地开辟出了秦直道,一方面,道路在后市裨益众生,无论是军事上快速支援马踏匈奴,还是连接西域和中原,形成草原丝绸之路。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另一方面,工具和技术的落后,让修路变得无比残酷,大兴基建的选择,往往是公布在当代利在千秋,修路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工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基建的属性。修地铁满城挖路必然造成短期拥堵,而在2000年前付出的代价,则更为痛苦,与修路一样的还有修建长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侵略,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镇守国界。

秦始皇最大的争议之一就在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小时候我奶奶就老听孟姜女哭长城,年幼的我耳濡目染,也觉得秦始皇就是个强抢民男的暴君,后来才知道孟姜女的故事跟秦始皇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会儿秦始皇甚至还没出生。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经过古人的脑洞大开和不懈努力,故事从春秋战国变到了秦朝,到明朝征兵修长城,百姓苦不堪言,就开始找秦始皇背锅,《左传》中齐庄公到临淄家里吊唁的故事便彻底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但是故事能这么编也确实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修长城,确实劳民伤财,从战争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投入军事是一个经济上修长城,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不修长城,匈奴入侵百姓还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跟俄罗斯发展军事一样,要么牺牲经济,要么被人入侵,而且在古代交通极为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要运输一旦粮食到前线最起码要消耗几十旦,人要吃饭马也要吃饭成本实在太高,秦始皇认为,修筑长城是最经济的选择,抵御匈奴的入侵,也减少了边境的其他军事投入,并不是像川普一样脑子一热,只不过匈奴铁骑远没有孟姜女哭长城来得生动,秦二世亡后历史只能交给后人书写,后人往往会批判前朝来借古讽今,所以秦始皇的风评也就差了,但这事儿也确实是劳民伤财了。至少是去服徭役的人,在这种矛盾下,你们觉得应该修长城吗?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然后除了大搞基建,还有一个争议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同样出自《史记》,记载秦始皇在两年间“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背后世批判为“任刑罚可以治”任意刑罚,搞思想专制,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认为“秦始皇实在是冤枉的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般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关于这一点,其实涉及儒家和法家的核心矛盾。

鲁迅批判儒家批判的最多,在批评秦始皇的著名人物里,多数又是儒生。而秦始皇崇尚法家,强调的是富国强兵,以法治国。

《秦朝十八律》中秦律非常详细系统,对秦朝公务员公车私用,民间放高利贷,男女婚外情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也是秦始皇当时全面构建法治社会的一种超前眼光,焚书坑儒的具体分析,咱们日后再讲。

六、秦始皇的伟大之处秦始皇是个有争议的人,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他们看见更多的是秦王朝的苛政,或许他们离历史太近,2000多年后,我们再去回看秦始皇或许会看得更清晰一些,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对应的是不同的生产力现状,人所追求的自我意义和能够实现的自我价值都是有极限的。虽然秦始皇要超越时代的眼光,但也逃脱不了时代局限性的束缚,没有实现所有的理想与抱负,何尝不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孤独,但无论历史如何书写统一中国是秦始皇前无古人的厉害之处。

秦王朝对于凝聚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穿越了无数个历史变迁,历经千年,将我们深深地绑定在一起,直至现世,车同轨书同文让我们统一经济和文化。

就像统一货币普及普通话一样,秦直道、秦驰道让高速公路的诞生,先于200年后的古罗马,军事和经济的崛起,取决于交通的发达。无论是罗马帝国的凯撒,还是想统一欧洲的拿破仑,波拿巴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和国家的强大。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家的开放,世界充斥着经济的博弈和军事的角力,其他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矛盾也在对比之下,让我们意识到国家统一的来之不易。

秦始皇,工作和基建狂魔的背后,是被历史误解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文明得以保护传承,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延续,欧洲人几经努力,也从未达到长时间的统一,而中国却能够将一个文明延续至今,一个承载着多民族的大国,能够走向世界,统一始终是前提,一个强大完整统一的国家,是每个国人最大的底气,所以我们面对灾难可以无所畏惧。面对挑战,可以携手共进。

这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也是我们共同认同的中华文化。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