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爱百科 116 0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历史忽略的细节,可能就是宏大叙事的主题逻辑。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前208年11月,项羽斩杀卿子冠军宋义,号令三军、疾行救赵。

公元前208年12月,项羽挥军五万渡过黄河,破釜沉舟、剑指巨鹿。

楚军锐不可当,一鼓作气、溃破章邯甬道;再接再厉、合围王离秦军;九战九捷、全歼长城军团。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荆楚勇士,剽悍肃杀,令秦军胆寒、也令诸侯惴恐。

大争之世,以武力论雄长。

于是,受封楚上将军的项羽,再拜为诸侯盟主,合天下雄兵对阵秦将章邯。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在相持9个月后,公元前207年9月,秦将章邯向项羽的诸侯军投降。

巨鹿战后,秦帝国丧失了自己的最后两支有生力量。

长城军团巨鹿鏖战、全军被歼,章邯军团洹水倒戈、新安坑杀。

于是,秦帝国的灭亡,便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巨鹿之战成就了项羽威名,天下雄长、诸侯霸王,自此始。

但这里面有问题,巨鹿之战一个大BUG。

而这个BUG就是章邯。

认识不清章邯以及章邯军团的种种反常,我们就理解不了项羽为何能够以少胜多,5万楚军如何以少胜多,战胜秦帝国的两大兵团。

同时,更理解不了曾经扫荡六国、廓清天下的大秦锐士,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在战争杀伐的波澜壮阔之下,还有权谋算计的暗流涌动。

1.项羽很生猛,但楚军并没有那么强。 巨鹿战前和巨鹿战后的历史史实,都已经给项羽的勇猛剽悍做了背书。

项羽确实很生猛。

但巨鹿之战的楚国军团也如项羽一般生猛吗?

他们果真能够以一当十吗?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正当项梁炙手可热之时、正当楚军士气高昂之时,大秦少府章邯,定陶一战就击溃了项梁的楚军主力。

所以,真正能打硬仗的楚军主力,已在定陶被章邯消灭掉了。

如果楚军实力尚在,章邯也不会弃楚伐赵。

经历过始皇帝灭国战争的章邯,不是简单人物。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引兵数十万的帝国少府,比司马迁以及后人更能参透天下形势。

公(陈豨)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而这里的“公之所居”就是代赵之地,这里民风彪悍,能出天下最能打的精兵。这是连韩信都能看透的,章邯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引兵攻赵,比在楚地收拾残兵游勇,更为重要。

唇亡齿寒,赵亡则天下诸侯皆危,于是齐燕等诸侯大军皆会于巨鹿。

而作为诸侯盟主的楚国集团,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于是,楚国君臣拼死也要拿出军队来伐秦救赵。

所以,项羽和刘邦的两支楚国军队,一支伐秦、一支援赵,他们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

如果楚军士卒确实精兵悍卒,卿子冠军宋义也就不会在安阳停留46日不敢进军了。

宋义并非胆小,也非愚蠢,他有自知之明。

临时拼凑起来的援赵楚军打不过秦军,所以只能相时而动,乘敝逐利。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也就是说,即便秦军打败赵国,也会将疲兵残,楚军就可以乘其疲敝而大举进攻;而如果秦军不能胜赵,反被赵地的诸侯联军消灭了,宋义就可率军直扑咸阳了。

所以,项羽的楚国兵团,并没有那么强,他们只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

2.章邯很反常,他一直在消极避战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这个作战部署就很成问题。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王离、涉间所率领的长城军团,一直以来的战略目标是匈奴胡骑。

他们要么善于守战,就是据守城寨、防范匈奴;要么善于野战,就是骑兵对骑兵,与匈奴骑兵弓弩论雄长。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善于攻城略地,更缺乏与中原诸侯的作战经验。

而真正善于攻城略地、真正了解中原诸侯的,就是章邯军团。

陈馀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河北之军,对于天下诸侯,极为重要。

这是一支亡秦的中坚力量。

这一点,天下诸侯能看透,所以齐燕之兵都来了。

诸侯共主,楚怀王及楚国君臣也能看透,所以千里救援。

章邯当然也看透了,所以他弃楚伐赵。

为了伐赵,章邯把整个邯郸城都夷为平地,徙其民于河内。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孤立河北之军,而将其彻底剿灭。

既然河北之军如此重要,那么章邯就应该全力以赴。

所以,章邯最应该的部署有两种选择:

一个是章邯直接上,打遍了天下反秦武装的少府章邯撇开中看不中用的王离军团,自己单干。

另一个是章邯跟着打,你王离打你的,我章邯打我的,在巨鹿周边最不可能的就是无仗可打,有张耳陈余的河北军团,还有随处可见的诸侯援军。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得到补充的章邯军团,早已不是最初的刑徒兵团,它已经是由关中秦卒所构成的帝国正规军了。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 章邯是个狠角色,他有足够的战略智慧。

而章邯军团也不是碌碌之辈,他们是大秦帝国的正规军团。

但是,在巨鹿围歼之时,章邯及章邯军团只担任了辅助任务。

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即便是辅助任务,章邯也没有完成好。

他们一击即溃,将王离和涉间的长城军团彻底暴露给了项羽楚军。

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项羽是九战九捷之后才灭了王离,但这期间,章邯在做什么?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一直在消极避战。

3.陈余很重要,一封书信是否动摇了大秦少府。 巨鹿城中的张耳,是为求生而战,他只能人在城在。

巨鹿城外的陈余,是为天下而战,他就是死命不退。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陈余

同时,陈余还办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章邯写信劝降。

这封书信很重要,它主要说了三层意思:

一是名将功多,秦不能尽封,所以只能以法诛之,如白起、蒙恬等。

二是天下汹汹、平叛多靡费,因此以法治国的秦朝堂必杀章邯以塞责。

三是章邯领兵而见疑于外,赵高用事而见信于内,所以章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最后,陈余劝降章邯: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陈余书信是在巨鹿之围时写的,还是巨鹿解围后写的。

巨鹿解围后,张耳责让陈余见死不救,陈余争辩不得,于是“脱解印绶、推予张耳”。

张耳则借机收了陈余的兵权,陈余便离开诸侯大营、流落江湖。

张耳遂收其兵,陈馀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 由此见,陈余当是在巨鹿之围未解、项羽大军未至的时候,写信给章邯的。

《史记•项羽本纪》: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 《史记•黥布列传》:

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 英布先行渡河,项羽再引军跟上,英布开路而项羽随后,这个作战顺序没问题。

但是,当阳君英布过河之后,究竟是“战少利”还是“数有利”,《史记》的记载是有冲突的。

当阳君作战得利,项羽则敢全军渡河;当阳君作战不利,项羽则不敢全军渡河。

但是,这里面有冲突,有冲突便只能存疑。

所以,项羽敢举全军渡河,还当另有原因。

项羽之所以敢全军渡河,而且渡河之后便破釜沉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那就是:

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悉引兵渡河”后的项羽,当即就上演了一幕“破釜沉舟”。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那么这期间,陈余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陈余给章邯的劝降信,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章邯回信了吗?回的是什么?

陈余请兵之前,项羽试探着进攻,楚霸王也很谨慎。

而陈余请兵之后,项羽则破釜沉舟,楚霸王孤注一掷。

陈余的一个“复请兵”,项羽就像得了军令一样:立即引全军渡河,渡河之后就破釜沉舟,破釜沉舟之后便势如破竹。

这期间,陈余到底是怎么“复请兵”的,他跟项羽说了什么?

陈余与汉为敌而后为汉所灭,所以史家的记述着实不多,于是不能做过多臆测。

但是,我们需要记住陈余这个人物,他不简单,也是巨鹿之战的一枚英雄。

4.王离很悲催,他扛不住天下诸侯。 楚霸王胆气过人,他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但我们必须得承认:河北之军也很彪悍。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张耳 陈余

从9月被围到12月解围,面对四十万秦军,数万之众的河北之军,他们足足扛了三个月。

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 如果没有这三个月的死命相争,就不会有项羽的破釜沉舟、也不会有天下诸侯勠力攻秦。

河北之军,堪称天下精兵。

破釜沉舟之后的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一战便破章邯甬道,再进则围王离军团。

将是兵胆,有令千人皆废的楚霸王,就会有以一当十的楚战士。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项羽

但是,项羽楚军仅有五万人,而王离军团至少二十万,五万是围不了二十万的。

所以,当项羽楚军出击之时,陈余的巨鹿外围军团和张耳的巨鹿守城军团,自当彪悍杀出,里应外合才能包围王离军团。

同时,“齐将田都叛荣,往助项羽救赵”,齐国军团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项羽的江东子弟敢死,齐地的技击之士自也死命一搏。

所以,巨鹿解围的过程应该是:

楚军担当先锋、壁上诸侯群起,天下英雄勠力同心。

这才歼灭了王离的长城军团。

所以,三世为将的王离,再厉害,他也扛不住群起而攻的天下英雄。

他是一个悲剧。

楚国之兵,虽是临时拼凑,但楚霸王项羽为将,破釜沉舟便是背水一战,只能死地求生,所以群羊变群狼,他们以一当十。

河北之军,不愧为天下精兵,他们能扛住秦军进攻、也能会合楚军的进攻,三个月被动僵持换来了今日的绝地反攻,他们不甘人后。

天下诸侯,十余壁的诸侯之军,当此反攻之时,又怎么还能作壁上观,既然参透唇亡齿寒的道理,自也明白此时便是生死决战。

或许只有一个人还在故意参不透巨鹿形势,还是在作壁上观,他就是大秦少府章邯以及他的20万大秦正规军。

5.章邯很能打,但止于公元前208年10月。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而后主力攻秦、分兵略地。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大泽乡起义

大将周文引军数十万,不仅成功扣关,而且兵迫咸阳。

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外有大军迫近、内无守战之卒,二世大惊、群臣震恐。

当此之时,秦帝国当真是“危急存亡之秋”。

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于是,章邯临危受命,武装骊山刑徒后,立即迎战张楚大军。

关中保卫战,让农民起义军见识了大秦锐士,也让天下领教了少府章邯的厉害。

章邯的刑徒军团,一战则破张楚的数十万大军,将农民起义军赶出关中。

而后趁胜追击,再战则破曹阳、略渑池,渑池兵败、周文自杀。

兵出关中,直逼关外重地荥阳,四面出击的张楚政权只能仓促应战,以求稳定战局。

但是,少府章邯太厉害,野战、灭军,攻城、城破,兵进荥阳。

从关中杀到关外,大秦少府挥军数十万,千里奔袭而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直至扑灭全部张楚政权。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陈胜 吴广

这还不算完,在得到秦帝国的有力补充后,少府章邯横扫楚地,阵杀楚国领袖项梁;再后临济破魏,迫使魏王咎自焚而死。

北上伐赵的章邯,仍旧兵锋所至、无往不破。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 章邯大军一到,便攻占了赵地重镇邯郸,而后夷其城、徙其民,以孤立河北之军。

此时,正是秦二世三年10月,即公元前208年10月。

自此之后,彪悍的大秦少府,便再无战绩,直至公元前207年9月举众投降。

6.核心坍塌,大秦少府雄风难再。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 秦以十月为岁首,所以,二世三年冬,还是公元前208年。

当此之时,秦帝国已经扭转了最初的被动局面,再一次鞭挞关东。

但是,这仅是军事上的形势。

朝堂形势,一点儿也不乐观。

二世皇帝刚愎自用,宦官赵高当朝用事,丞相李斯已然退无可退。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赵高

所以,白热化的政治斗争正式爆发,并于公元前208年决出了胜负:赵高胜而李斯败,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腰斩咸阳市,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被逼自杀。

于是,赵高势力一统秦朝堂。

秦战国的政治传统以及秦帝国的权力格局,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

朝堂丞相能够决定带兵武将的生死。

武安君白起为秦战国立下了不世战功,但丞相范雎妒功,则白起杜邮赐死。

蒙恬蒙毅兄弟文武并用成就了秦天下,但丞相李斯小计,则蒙氏兄弟蒙难。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李斯

原因无他,就是丞相的权力太大。

秦丞相不仅能够垄断行政权力,而且能够制约百官。

比之丞相,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权力都有些许逊色。

赵高必得当了丞相之后,才能指鹿为马、才敢弑君篡权。

武将在外打仗,必须得有朝堂保障,因为秦将军不是后世的节度使。

他们要有后勤补给、要有兵员补充、还要有秦皇帝的功爵封赏。

而这些统统需要帝国丞相府的支持。

李斯与章邯的关系,没有史料的支撑。

但章邯前线作战,要兵则有兵员补充、要粮便有粮食输送。

足见,李斯执政也是章邯武功必要条件。

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章邯请事,向谁请事?

就是向当朝丞相赵高请事,而不是向秦二世,因为帝国权力在丞相府,这是规矩也是制度。

所以,拥军二十万的章邯,一旦得不到丞相赵高的信任和支持,其结果就如陈余和司马欣所言,战胜受诛、战败亦受诛,无论如何,章邯都难逃一死。

秦帝国的政治设计,其实非常科学合理,既保证了效率又保证了制约。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秦兵马俑

皇帝垂拱而治、决大事,丞相掌行政、领百官,御史大夫掌监察,太尉掌军事。

皇帝权力、丞相权力、监察权力、军事权力,相对独立又相互制衡。

一个坏皇帝,不要紧,因为还有丞相可以勉强支撑。

一个坏丞相,没关系,因为还有皇帝可以高度制衡。

但中央集权的最大问题,就是核心坍塌,这可能是秦始皇都没能想到的。

那就是糊涂无道的皇帝加居心叵测的丞相,就当真没办法了。

秦朝堂的核心已然坍塌,曾经的大秦九卿章邯不会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所以,不用陈余劝降、不用司马欣鼓动,他也要赶紧为自己谋条生路。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章邯不骂二世无道,而专言赵高欺人,足见赵高为相才是章邯投降的主要原因。

7.总结:巨鹿之战不止有项羽的豪迈,还有章邯的无奈。 大秦帝国,失信于天下。

这个“失信”,不是秦之无道、秦政残暴,而是习惯了诸侯政治的天下黔首,理解不了大一统、适应不了秦法治。

天下不信任秦政治。

所以,陈胜一呼,则六国诸侯群起、天下百姓响应。

项羽破釜沉舟、章邯消极避战,核心坍塌断送了大秦帝国

秦始皇与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失败于朝堂。

虽然六国诸侯群起,虽然天下百姓响应,但秦法秦制是足够的高效,它就是一部战争机器,于是少府章邯一战定关中、再战破张楚、三战平楚地、四站围巨鹿。

关东六国,再一次联起手来,也不是强秦的对手。

但核心坍塌之后,秦帝国这座大厦便轰然倒塌。

巨鹿之战,成就了项羽的霸王传奇,但也暗含了章邯的无奈。

核心坍塌的大秦帝国,少府章邯已然无力回天。

标签: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