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项羽:性格使其成功但又促其失败,一个性格决定成败的典型人物文/金色明月,一位热爱历史的,喜欢写点东西的小人物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摘要:
项羽性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他出身将门,有着坚韧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勇往直前,能够以少胜多,对秦的仇恨使其喜好残杀,结果是“越杀越好杀”,以致于滥杀无辜;
以复国为己任,秦亡后却为了虚名而甘心做一方霸主,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一统天下。项羽性格的特点使其成功,又促其失败,他是个悲剧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造成项羽悲剧下场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的不成熟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个人性格上的缺陷。
▲项羽剧照
秦汉之际,群雄并起,英雄横行,西楚霸王项羽就曾在中原大地上纵横了8个春秋,建立王权。然而,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终也难逃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项羽的成败,人们更多的是从军事、政治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而忽略了他的个人性格方面的研究。
项羽是个悲剧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造成项羽悲剧下场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的不成熟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个人性格上的缺陷。
▲楚汉争霸两大人物:刘邦和项羽(剧照)
一、楚地文化深刻影响着项羽性格的形成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在先秦诸国中,楚国曾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国力之强可见一斑。
地处长江流域的楚国可谓是北取中原文化之精华,南吸五岭蛮夷文化之精髓,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国文化,楚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尚武精神。
刚强刻苦、勇猛彪悍、重信守约,这些楚地文化特性深刻地影响着项羽性格的形成,并在其行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60年楚国版图
我们都知道,地域文化的差异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出身楚地的项羽继承了楚人骁勇尚武、爱国忠君、重视乡情的特性。
项羽起事,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北上,成事后急于称霸,定都彭城,就是其重视家乡,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的表现。
“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虽然表现出了项羽在政治上的短视,但是也说明了项羽不愿离开家乡的恋家情结。
垓下之围,项羽宁愿血染乌江也不逃不降,表现出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强烈自尊心。
▲秦灭六国示意图
秦灭六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楚人却不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作为楚国权贵子弟,项羽更是极其憎恨秦国,起事后,立楚怀王,号召楚人反秦,巨鹿一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攻下咸阳后马上掘秦陵,杀秦人、烧秦宫,反映出了项羽强烈的复仇意识和对于楚国灭亡而恨秦的情感态度。
▲巨鹿之战形势示意图
项家世代为将,项羽叔父项梁、项燕都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教育。项梁教他书法、剑术、兵法。项羽却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对于兵法又“略知其意,不肯竞学。”反映出了项羽的年轻气盛、桀骜不驯的个性。
项燕为楚国将军,“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位深受楚人爱戴的项将军最后却死在了秦人的手里。
项羽起事后,屡杀秦降卒就有为项燕报仇的意味,不过也说明了项羽容易意气用事,在利用秦国投降士兵方面没有多少“头脑”,在政治还是很不成熟,不懂得“降卒善以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的道理。
▲项羽戎装剧照
项羽出身于将门之家,对秦国灭亡楚国有着强烈的敌意。楚国灭亡后,项羽表面上顺从秦国的统治,可是实际上却在暗地里积极谋划起义推翻秦政权。
在会稽看到秦皇出巡时的盛况,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表现出其渴望推翻秦国,夺取政权的强烈愿望。
“长八尺余,人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也惮籍矣。”一代枭雄已然出道。
▲力能扛鼎的楚地汉子
二、成也性格,败也性格项羽也和其他人一样,他的性格特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从少年时代的年少轻狂到青年时代的刚愎自用,从楚亡后的仇秦恨秦到称霸后的狂傲自大,从家道中落时的低调容忍到乌江边的坚贞不屈。
深受楚地文化影响的项羽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大方面:
(一)彪悍勇敢、刚愎自用
项羽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彪悍、勇猛,令人敬畏。出身将门的项羽在巨鹿之战中:
“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瓢,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之心······与军遇九战······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这充分地表现出了楚人的彪悍本性,司马迁这样点评项羽:
“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未尝有也。”
项羽的坚强、果敢、彪悍,尽显英雄本色,直引英雄竞折腰。
▲破釜沉舟
项羽的行为使其赢得了崇高的威望,也正是因为他的英勇威武造就了他心高气傲的个性。对于兵法“略知其意,不肯竞学。”对于用人则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要善于纳谏,集思广益,择善而从。
项羽的刚愎自用、目光短浅恰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刘邦勇猛虽不及项羽,可是项羽却只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在政治上不断失误,逐义帝、烧秦宫、封章邯等举措均不得人心。韩生建议他定都关中,非但得不到采纳反遭烹杀;范增劝他急攻荥阳,却被怀疑私通刘邦。
最终,项羽成为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
▲范增剧照
(二)残忍好杀、迷信武力
秦灭楚战争中,秦兵烧杀抢掠,致使项羽由贵族子弟沦落为亡国奴,其对秦政权的仇视与生俱来,在起义后常常带有复仇色彩浓厚的烧杀行为。
如攻打襄城,“已拔,皆坑之。”
攻下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项羽的残忍好杀又被其对手刘邦所利用,指责其滥杀无辜,号召天下群雄一起攻楚,“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剧照
项羽的好杀,让对手在道义、舆论的高度上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反对自己。
韩信点评项羽: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司马迁认为: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可以说,项羽迷信武力,残忍好杀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天下大势纷纭不定,时势造英雄
(三)目光短浅、贪慕虚荣
项羽把灭秦称霸作为其毕生的追求,在秦灭亡后,认为天下大势已定,急于称霸。项羽不顾众人的反对,大肆分封,大掠秦宫宝物,致使民怨日增。
如果说项羽分封诸侯,掠夺财宝是一大失误,那么他杀掉义帝则是实属不该。
天下未定,项羽需要的是收拢兵权,以上率下,而不是广立诸侯,同时大家都还尊义帝为共主,如果项羽继续利用义帝作为一面旗帜号召大家,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未必不可。
一旦这样,那么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称霸后,项羽决意要恢复秦统一前的分据局面,这反映出了在政治上的目光短浅,分封诸侯,只为了称霸,衣锦还乡,足见他贪慕虚名,缺乏远见。
▲楚汉战争示意图
项羽兵败乌江,亭长以船相送,希望他能够东山再起,但是他却不肯过江,毅然自刎于江边。
对于项羽的乌江自刎,宁死不屈,后人多是敬仰,但是我却认为这正是项羽目光短浅的一大表现。
当时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但是天下大势未定,一切皆有可能,项羽在江东楚地有着至高无上的号召力,楚国人果敢勇敢,坚毅不屈,如果项羽过江,重新招募兵丁,调整战略,大可再战,楚汉相争的形势仍有扭转机会。
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说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项羽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接受一时的挫败,贪图坚贞不屈的虚名,自认为“何面目见之”而自杀,白白地丢掉了翻盘的机会。
▲项羽乌江自刎,英雄落幕
三、性格决定成败的典型历史人物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主体和客体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并且会时常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项羽性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他出身将门,有着坚韧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勇往直前,能够以少胜多,对秦的仇恨使其喜好残杀,结果是“越杀越好杀”,以致于滥杀无辜;以复国为己任,秦亡后却为了虚名而甘心做一方霸主,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一统天下。
▲霸王别姬,千古流芳
项羽性格的特点使其成功,又促其失败。
诚然,项羽的失败与历史潮流、民心所向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我们不可以忽略其个人的性格特点对其事业成败所产生的作用影响,毕竟性格决定成败。
项羽,一位深受性格影响的悲剧英雄!扼腕叹息!呜呼哀哉!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妙玉的茶具之谜:“分瓜 瓟斝、杏犀䀉”这六个字你认识几个?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新加坡: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小国也有“大外交”
西伯利亚大铁路:工人尸骨累累、沙皇人头落地、苏联受益无穷
标签: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