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洗白与抹黑

爱百科 101 0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虽然煌煌青史上,“洗白”与“抹黑”都是并不罕见的套路,程度到“最恶心”的也有好多桩,但很值得一说的,却是明朝的两桩典型,不止过程让人痛惜,更永远有着警世的意义。

  首先是一桩“最恶心洗白”的,当属嘉靖二十七年(1548)的双屿岛之战。

  明朝嘉靖年间,长期困扰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进入到空前爆发阶段,大股倭寇不但猖狂肆虐沿海,甚至还大摇大摆在中国沿海扎地盘,最出名的一处毒瘤,正是双屿岛。来自日本葡萄牙等地的各国海盗齐齐汇聚此处,修筑起坚固的堡垒工事,一边嚣张打家劫舍,一边大做走私买卖,以荼毒东南沿海的方式,迅速实现了“经济繁荣”。

  如此“繁荣”,明王朝当然不能坐视,连窝在深宫里练丹修道多年的嘉靖皇帝,这下都气的坐不住,迅速调集各路精兵,由名臣朱纨冷静统筹,对双屿岛发起暴烈打击。历经浴血奋战,终于攻克全岛,扫平了大股血债累累的倭寇团伙,进而又沿着双屿岛乘胜追击,在浙江福建沿海铁腕绞杀倭寇,是为明朝嘉靖年间,一场重要的抗倭胜利。

  但对这样的胜利,东南沿海的好些“大族”们,却是坐不住了。

  倭寇之乱为何在嘉靖年间,进入空前爆炸阶段?朝臣们心知肚明的一个原因,就是倭寇背后有“保护伞”。那些东南沿海的世家大族们,通过勾结甚至扶持倭寇的方式,早已吃够了“走私生意”的红利。这些人,当时被称为“衣冠之盗”。朱纨这一番捍卫国家尊严,保护沿海百姓的战功,却恰恰断了这些人的财路。“衣冠之盗”们怎能甘休?

  结果,当朱纨率领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时,那些“衣冠之盗”们“喂饱”的朝中御史言官们,开始了卑劣的“洗白”套路:兵科给事中杜汝桢与御史陈宗夔大咧咧“开火”,把被朱纨剿灭的葡萄牙海盗,竟说成是“和平入贡”的满剌加国使臣。其实他们所说的“满剌加国”,早已经被葡萄牙海盗灭国:沿海百姓惨遭截杀的苦难,倭寇的累累罪行,这两位“精英”视而不见,只是红口白牙,大肆洗白。

  于是,在他们的颠倒黑白下,外加大批收了好处的言官们纷纷跟风,一番炒作下,舆论陡然转向。这些倭寇团伙,就被成功洗白成了“和平商人”。为国血战的朱纨?反而被扣了“杀良冒功”的大罪。朱纨的爱将卢镗等人获罪下狱,朱纨也要勒令进京接受讯问。性情刚硬的朱纨,不甘忍受这等羞辱,竟以自尽来证清白,更留下了一声振聋发聩的遗言:去中国滨海之盗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

  朱纨死后,仍然是在这群“衣冠之盗”的纵容下,沿海倭寇死灰复燃,原本基本平定的海疆,又混乱了近二十年,才在戚继光的打击下回归太平。可这“去中国衣冠之盗难”的教训,却依然警钟长鸣。直到今天,类似的衣冠禽兽,依然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辨认。

  而比起这类“最恶心洗白”的事件,另一件明朝灭亡前夜,堪称“最恶心抹黑”事件,也同样当得后人一声叹息:卢象升之死。

  在崇祯帝叹息“诸臣误王”,大臣们“没良心”成习惯的晚明年间,卢象升却是敢担大任的良心人物。崇祯二年北京被围时,还只是大名知府的他,毅然率领一万新兵入京驰援。这以后的多年里,他扎根大名等地,练出了赫赫有名的“天雄军”。然后率领这支纪律严明的劲旅,多年南征北战,屡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成为当时声势浩大的农民军最为惧怕的强敌。

  但就是这战功累累的浴血年代里,劳苦功高的卢象升,也一直愤懑于朝中的暗箭。那个抹黑成习惯的明朝官场,以他自己的哀叹说,朝中那些名声在外的“清流”们,根本就不懂前线军情,只知道觍着脸张嘴乱骂。以至于“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出生入死的背后,常见泼天骂声。

  可坦荡为国的卢象升哪里想到,他最终还是倒在了这样的“暗箭”下。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迫近北京,忍着丧父哀痛的卢象升,毅然扛起护国的重任。可不曾想,坚决抗敌的他,竟被一心求和的晚明“名臣”杨嗣昌当作了眼中钉。为了让卢象升打败仗,杨嗣昌不顾国难当头,玩命在背后拆台:配属给卢象升的部队被调走,许诺的粮草军械不兑现。可怜孤守庆都的卢象升麾下,就只剩了五千老弱,直面清军数万虎狼。

  但杨嗣昌依然不罢休,于是在杨嗣昌的授意下,北京城里抹黑卢象升的风气大起,前线苦战的卢象升,被京城官员大肆辱骂,不分是非的崇祯帝,更给卢象升扔下严旨,叫缺衣少食的卢象升主动出击。悲壮的一幕终于上演了,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率军与数万清军在巨鹿血战,战斗打到半夜,卢象升部全军覆没。身中两箭两刀的卢象升,高呼“关羽断头,马革裹尸,在此时矣”,壮烈殉国。

  当他的死讯传来时,《明史》留下了一句生动记录:“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

  卢象升殉难了,可抹黑卢象升的闹剧还在继续:仗着崇祯宠信的杨嗣昌,扣押卢象升尸体八十多天不上报,严刑拷打相关的兵士,企图诬陷卢象升临阵脱逃。酷刑恐吓下,却没有一个人昧着良心污蔑卢象升谋反。即使这样,壮烈殉难的卢象升,其家人依然三年没得抚恤。

  把一个忠勇的英雄,逼迫到如此“抹黑”的地步,如此明朝,怎能有救?一个抹黑英雄成习惯的国家,必然,已失去了生命与前途。

  参考资料:《明史》、梁晓天《倭寇战争全史》、

标签: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