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评:深刻领会大历史观的新时代价值

爱百科 75 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大历史观在总结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成果。《决议》的诞生标志着大历史观的正式形成,大历史观是强调从纵向历史长河和横向整体社会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历史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牢牢树立大历史观,探究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明确时代使命,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历史经验,探析历史规律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着基于实践成果和历史经验继承的一体化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只有善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探析历史规律,才能在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成功,避免前人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析,不仅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汲取到了丰富的智慧,而且创立了大历史观这一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大历史观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中历史、现在、未来的一体化认知,强调要以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从完整历史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探析历史规律。大历史观这种立足当下、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从完整历史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探析历史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科学性确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号召全党“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正是我党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立足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的需要,科学运用大历史观从党成立百年这一完整历史过程出发,深刻总结百年来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成果。通过总结,我党得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方面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决议》以科学、系统、深刻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总结成为我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成就,充分证明了大历史观从完整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探析历史规律以指导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在顺利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科学运用大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探析历史规律,为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奠基坚实的经验理论基础。

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对时代特征、时代方位的考察,认识、把握历史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历史和实践都表明,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大历史观是基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确认必须以整体性视角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历史大势的方法论,强调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不仅需要在自我提高上下功夫,还需要拥有国际视野,敢于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引领人类文明进程。

近年来,世纪疫情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大历史观分析当今时代历史大势,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在明晰历史大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立足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掌握历史主动,提出了要处理好改革和开放统筹推进的关系、“五位一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强调要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相互联系、环环紧扣的整体推进,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等方针政策。同时,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强调各国家和民族在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上的一致性,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朝着更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正是通过大历史观对当今时代历史大势的科学把握,掌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明确时代方位,创造历史伟业

时代方位是指具体时代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科学研判时代方位是明确时代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历史伟业的前提。

大历史观基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科学认知,强调在研判时代方位时必须将其置放于历史、现在、未来的整体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一方面要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把握,看到当下时代相对历史而言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其对于未来长远目标实现上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科学运用大历史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基于对时代方位的把握,得出了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使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被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进而明确了新时代的时代使命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担当时代使命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大历史观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历史和实践证明,大历史观是我党科学考察历史、开创未来的科学方法论,必须牢牢掌握和科学运用大历史观研判历史方位、明晰时代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金羊网 文/牟修新 刘卓红)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研究》(项目号GD22ZDZ01——07)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束孟卿

标签: 历史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