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爱百科 133 0

纵横是学经济的,虽然称不上商人,但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人很敬佩,一个是商圣范蠡,早年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功成后急流勇退开始经商,最终以商人身份名扬天下,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另一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与范蠡不同的地方在于,范蠡是先从政,在从商;吕不韦是先从商再从政。以战国时期“士农工商”的登基秩序来看,由政入商易,无非舍弃的是脸面,而由商入政难,想要改变出身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

吕不韦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战国时期虽然重农抑商,但是商业经济还是很发达,很多商人即使家富万贯也不去从政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吕不韦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不甘心一辈子都当一个商人,而是要做一个名垂史册的人物。(吕不韦虽然被称为杂家,实际上思想上存在很多儒家的思想)

在《战国策》中记载吕不韦早期的思想,有一天他问父亲 “耕田的利润有几倍?”父亲回答“十倍”。“珠玉的利润是几倍?”答曰:“百倍。”又问:“确立国君的利润是几倍?”父亲回答“无数”。

吕不韦是天生的商人,却不是一个天生的君王,所以在他的思想里面,不是要做一个君主,而是确立国君,从出身来看,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没有篡位的资格。

吕不韦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天生的君王是什么样的?在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刘邦和项羽都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阵仗,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可以看出,吕不韦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物,自己当一国的国君比确立一国国君还获利无数的无数,但是吕不韦没有这样想,因为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当一国国君性价比并不高。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描述了大商人吕不韦见到“居处困,不得意”的异人时的第一反应:“奇货可居”。从本质上讲,吕不韦的这个行为只能算作是商业上的行为,为了让这个“奇货”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他不惜倾家以资之。

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先是让子楚逃脱赵国,然后让其成为华阳夫人的养子,当真也是吕不韦的命好,买了股票就大涨,吕不韦资助子楚的时候,秦昭襄王还没死,子楚可以说是孙子辈的了,秦昭襄王特别能活,在位56年才走,立安国君为秦王,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登基不久就死了,然后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的政治投资到了这里获得巨大成功。

吕不韦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然而,吕不韦的成功其实只是到了这里,因为子楚在位仅仅三年就一命呜呼了,这个时候立嬴政为秦王。

实际上嬴政的母亲本身就是吕不韦的姬妾,子楚在赵国的时候看上了她,吕不韦就将赵姬送给了子楚,赵姬为他生下儿子,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

野史中说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所以,才称其为“仲父”,这个纵横没有考证过。

以吕不韦对子楚和嬴政他们这一脉的帮助来说,称“仲父”也不为过。

回归到题目,吕不韦想要取代嬴政则是不现实的事情,虽然吕不韦有雄韬伟略,有过硬的实力,但面对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他也无法左右事情的成败。

吕不韦主政秦国不过十三年,尽管权势很大,但是想要篡位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商鞅变法时就决定秦国是一个充满制度设计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想要打破这个设计,别说是吕不韦了,就是当初的魏冉都没有做到。

吕不韦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魏冉和宣太后主政秦国四十年都没能取代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说驱逐就驱逐了魏冉和宣太后;

借着这个机会也来说说秦国的宰相,商鞅变法对秦国居功至伟,遭秦惠文王车裂而死;

张仪为秦国东出立下汗马功劳,以连横破合纵之策取得巨大的成功,秦武王继位后,出逃魏国;

范雎取代魏冉,在秦国权势一时,结果后来也被秦昭襄王赶走。

吕不韦的舍人李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秦二世和赵高整的想要回家玩狗都不行,最后被夷三族。

秦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是,不管臣子做了多大的贡献,只要一句“君要臣死,臣就不得不死”。

吕不韦最后也是被秦始皇一句:“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万户侯,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最终“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亡。“

标签: 吕不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