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不读也罢!

爱百科 78 0

孙子实在是个笨人,别人一见即知的道理,他要想白头发才能明白,还要献宝似地捧给大家,以为人家都和他一样笨。而且,他有一切笨人的通病:罗嗦!

  斗大字不识一筐的武夫,开打之前也会吆喝一句:快快下马投降,否则我就要如何如何!无非是希望不劳而获。就这么点子常识,一到孙子那里,那学问可就就大了,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考据家尽可由此考证出战国时的军队编制。不过,在我看来,孙子这文章做得和下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螃蟹曰:1吨白金比1吨黄金值钱;1斤白金比1斤黄金值钱;1两白金比1两黄金值钱;1克白金比1克黄金值钱。所以,黄金啊黄金,不是最值钱的啊;白金啊白金,才是最值钱、最值钱的啊!

  有人说了:吨、克是公制,而斤、两是……(?),反正不是一个度量衡体系。

  哟,对不起对不起!我对孙子实在是太融会贯通了,因为孙子接着就是这么干的: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谋”就包括“交”,“兵”就包括“攻城”!为了敷衍成文、朗朗上口,管他,混着说呗!说出个啥?还是那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接着写:“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该死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还是在同一个层面,既无归纳,也无演绎,并无任何推理递进,但这一点点也不妨碍他做言之有据状:“是故”怎样怎样、“故”怎样怎样。

  我由《孙子》考证出:“话说三遍惹人嫌”的俗语战国时即有,但略有不同,那时是:话说“四”遍惹人嫌!所以,“不劳而获”比“多劳多得”要便宜得多的道理,孙子要说三遍才打住。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要命!又一条永远正确的真理。可,谁不知道要任用有才干的人为帅,要他说?!

  接着,孙子还说了,有三件事千万要不得:不该进军的时候进军,不该退兵的时候退兵;不懂管理的人管理军队;不懂指挥军队的人指挥军队。(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孙同志刚才讲的三点都很重要,讲得很好,我只补充几点:不该包围敌人的时候包围敌人;不该用骑兵的地方用骑兵;不该放箭的时候放箭,不该追击的时候追击,……也统统的统统的要不得!还有:不懂后勤的人搞后勤,不懂战车的人造战车,……也统统的统统的要不得!

  名言来了:“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我又考证出来啦!那时一定经常有人请孙子题字,所以,他养成习惯了,下笔就是这些正确而无用的废话!自人类有组织的战争开始以来,想获胜的一方没有不希望知彼知己的,用不着孙子提醒;而战败的原因,大半是因为并不知彼知己,用不着孙子总结!问题在于战前没有、或无法打探到那些情报,怎么办?把孙子的名言念1000遍也于事无补。

  而且,要抬杠的话,孙子这话还有点问题。我1个人,水果刀、《孙子兵法》在手;对方10个人,人人端着冲锋枪。我可谓是“知彼知己”了,想“百战不殆”?我看大约是没可能的。

  这就是被收入中学课文的《孙子·谋攻》,当年是我们写议论文的范文,还有《荀子·劝学》和某位领袖的大作。我们的作文题目是:《勤能补拙说》,对这样显而易见的真理,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仔细研究三篇范文后,我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所谓议论文,就是把一个道理正说反说N遍,再加上举例、比喻、名言,凑够字数完事!

  言归正传,《孙子》全书可分为4个部分:

  1. 永远正确因而也永远无用的“真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贵胜,不贵久”之类。

  2. 重复罗嗦的废话(见上)

  3.似是而非的“真理”。例如:“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前半句等我当了元帅题词用。后半句,把守敌人不攻击的地方!守得再好又怎的?我实在难以理解!

  4.修辞的废话。例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细一想,NN的,他根本什么都没说!

  去他的《孙子兵法》!:)

标签: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