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斗战经》的纠缠——评《乱.龙》

爱百科 46 0

《孙子兵法》与《斗战经》的纠缠——评《乱.龙》

  不知是怎么回事,每当我看到正史(其实日本还真没有中国传统体例所谓的“正史”)野史里,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这两个一世冤家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打打停停,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孙子兵法》和《斗战经》,这两部影响了日本几个世纪历史的兵书。

  将武田信玄和《孙子兵法》相联系并不难理解,“风林火山”军旗已经最好地打出了兵圣招牌,不仅如此,纵观武田为人、用兵、用智,权谋诈术,几乎充溢每时每刻,在他心里,怕是压根不想和上杉家缠斗,因为这既得不到形胜或实地,又和其巩固甲信、水陆并进、西下争霸问鼎的大志背道而驰,他曾有句名言,“百战百胜则殆”,谁能说不是和上杉家数载缠斗后无可奈何的肺腑之言呢?

  如果说武田信玄神似《孙子兵法》,那么上杉谦信则活脱脱就是一本《斗战经》。这本日本本土所出的兵书鄙视权谋诈术,主张“正攻”、“正战”,讲究以实力、而非权谋压倒对手,讲究“大义名分”,主张师出有名,一句话,要以气势和战力压垮阴险诡诈的敌人。可以说,《斗战经》的每一页内容,每一个主张,都酷似在为上杉谦信立传。

  上杉谦信号称“军神”,他自出世以来几乎无岁不战,胜多负少,不论是计谋百出的武田信玄,还是不可一世的织田信长,在战场上都占不到他任何便宜;他不论出阵关中,讨伐北条氏,还是南下信浓,和武田为敌,都刻意秉持“大义名分”,甚至为此不惜放弃更有利的战机。他鄙夷诈术,憎恶贪欲,仿佛是为战而生,而于土地城池民人无涉,因此虽战辄奏凯,到头来自己的版图却并没有太多扩张,这一切,仿佛都是在为《斗战经》的“正攻”、“正战”背书。

  有人评说,武田信玄之所以战辄以诈,视信义如无物,是因为武田氏地处资源匮乏、四面环敌的甲信山地,非如此不足以自存,更无法一展信玄虎吞天下之抱负,所谓时势所逼,不得不然。而谦信之所以“无义不动”,也是因为其领下领主林立,地广而人稀,作为“大领主”的他事实上无法有效集权,不得不用这种简单但容易调动的“正战”法用兵。

  这话既对也不对。上杉领内未完成兵农分离,领主实力有限,这些都是事实,但正因如此,用兵时本应更注重夺地、夺城等实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部下出战的欲望,完成如织田氏那样革新。然而上杉谦信的战法,消耗多而虏获少,名多而利少,久而久之,他可以名扬天下,他的部下领主们却要财殚力竭,又如何能持久?

  事实上上杉谦信并非所谓“无欲”,对于他而言,战便是欲,名便是欲,他要捍卫“大义名分”,因此明知“三角同盟”形势已成仍要每岁出兵,明知武田氏难以攻灭仍要苦斗不已,这是因为既敦大义,便不应畏难,甚至愈难愈要向前;既求大战,便不应畏强,甚而愈强愈要挑战,他于武田席卷信浓、如日中天际出兵,却在信玄病重,武田家风雨飘摇之际议和;他在“信长包围网”初期织田氏四面楚歌之际与织田敦睦,却在信长大业将成之际与之翻脸寻战,正是这种“战欲”的体现。

  谦信仰慕幕府,将“关东管领”的幕职视若珍宝,究其心里,又何尝没有做“天下人”的大志?无如他的领地、部属、统治结构,都注定了这种念头的不切实际,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天下”,不如追求力所能及的“战道”,这也许就是他真实的想法吧?当年蜀汉刘备曾说“操以急,我以宽;操以暴,我以仁;操以诡,我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我不忍也”,然而他最终诈取西川,还是“忍”了。他之所以变“不忍”为忍,是因为目下有西川,身边有孔明,上杉谦信的西川、孔明安在?

  《乱.龙》便是一部以上杉谦信为主角的历史小说,战神的意气风发与无可奈何,得意与失意,他之所以能为战神,之所以只能为战神,都在作者赤军笔下有历历如绘的演绎和描写,《斗战经》与《孙子兵法》的纠缠,也在这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历史小说所最难把握的,便是“历史”与“小说”的配方比例,在资信发达的今天,罗贯中的“七实三虚”已难吸引读者,而在网络文学泛滥的当下,“十虚零实”的架空穿越更早已新鲜不再。

  赤军潜心于日本战国史已有多年,在大陆业余研究圈中颇著声名。他早涉书传,文字功底也扎实,更对中国传统纪传体史书和章回体历史小说有独到研究,这些都对其创作日本战国题材历史小说,有很大的裨益。

  曾有朋友将大陆写作日本战国题材历史小说者按风格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中见大”型,习惯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入手,赤军的小友春水,包括区区在下,都算是这一类的;另一类则是“长枪硬马”,直接展现大画面、大场景,堂堂之旗,正正之师,读来荡气回肠,颇为过瘾,赤军便正是这类风格的领军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斗战经》与《孙子兵法》的纠葛吧。

  和赤军见面只有3、4次,交谈也不算很多,但认识却非常早,且无巧不巧,竟在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圈子——历史写作和古诗词——同时出没,算是相当有缘,此次得悉他出书,便抢了篇书评来写。身处异国的关系,只能读WORD版本,咬牙切齿总算读完,感触却不免多了一些,便有了书评前那个颇大的背景帽子。见猎心喜,文人通病,这也同样是无可奈何的事吧。

   陶短房

   7月11日于北美列治文市

标签: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