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

爱百科 39 0

  杨炯,排在四杰的第二位,而这一点让他很不爽。据《旧唐书》记载,杨炯曾很不客气地扬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想,排在卢照邻的前面是否有愧不好说,不排除谦虚的可能性,不过,排在王勃的后面让他很不满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杨炯不服王勃,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或者我们姑且理解成文人相轻吧!

  王勃是神通,而杨炯丝毫也不逊于王勃,在小时候也是因为聪明被誉为神通。

  可见天赋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难怪一位伟大的名人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有时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

  显然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天赋。

  前半句但凡上过学的几乎都知道,而后半句往往被我们成功的忽略了,而被我们忽略的部分恰恰是最重要的。

  我们并不否认勤奋的重要性,但是相比较而言,天赋要重要得多,它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就像龟兔赛跑,兔子不会总睡觉,只要兔子不睡觉,乌龟累死也追不上兔子。

  天资聪颖本身就令人羡慕,而后天再勤奋,那就不得了了。我们的杨炯就属于天赋和勤奋全占了。因此他十一岁时就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

  这一待制就是十六年。

  优越的环境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进取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尤其是受儒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

  杨炯在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后,被补秘书省校书郎,负责勘校典籍。这个官品级很低,是九品小官。这对满腹才学又踌躇满志的杨炯来说是十分郁闷的。

  不过,杨炯的仕途之路要比王勃顺遂些。沉沦几年后,经过别人的推荐,于永淳元年,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司直,当时的太子是李显,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掌管东宫的事务,可以说这是杨炯仕途上的一大飞跃。这个官职品级是正七品,不算高,但是却接近了权力的中心——毕竟是未来皇帝的心腹。此时杨炯的心情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纵观古代文人,仕途之路一帆风顺的可谓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文人都历经坎坷,没有被贬谪的文人更是凤毛麟角。我们的杨炯也不例外。

  那么,杨炯是因为什么原因被贬谪呢?

  如果说王勃连累了自己的父亲,那么杨炯则是被自己的从弟给连累了。

  永淳三年九月,杨炯的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之后,杨德干父子都被杀了。在封建社会动辄株连九族的情况下,杨炯自然不能幸免。不过他也应该庆幸,庆幸他生活在极其开明的唐王朝,否则他不可能仅仅是被贬官了,早就小命不保了。

  这次被贬可算是飞来的横祸,让杨炯一下子远离了政治中心,被边缘化了,结束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到四川梓州报到去了,在这里他担任司法参军。

  被贬谪的这段时间他的心情显然不会太好,不过,好在,他命比王勃要好,唐天授元年,又被召回了洛阳。虽然回到了朝廷,不过,官职却不高,因此他的心情也不是很好。

  怎么才能让仕途顺遂呢?显然只有皇帝重用才行,所以,杨炯便歌颂武则天,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得到重用,看来武则天并不完全吃这一套。

  最终,杨炯的仕途之路终止在了盈川县令任上,去世后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杨盈川”。

  至于杨炯的政绩如何,或许杨公祠内的这幅对联能说明问题——“当年遗手泽,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贤令,泼水江旁千秋俎豆。”

  纵观杨炯的一生,虽然比王勃要好,但也不顺遂,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大凡有才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恃才傲物,杨炯也不例外。

  他讥讽那些趾高气扬的朝廷官员为“麒麟楦”。

  别人不解询问缘故,杨炯则回答得很直爽:“你看看那戏里的麒麟,刻画上头角,修饰上皮毛,看起来像麒麟,哪里是麒麟呢?脱了马甲,还不是一头驴子?”

  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能听出这话里的浓浓讽刺意味。只是我们的杨炯似乎还意犹未尽,非得直接老底:“你看看那些没有品行学问的,却一个个披着朱紫色朝服,装出一副道貌盎然的样子,和驴身上覆盖着麒麟皮有什么区别?”

  这么赤裸裸的讥讽,怎能不遭到嫉恨呢?

  总之,杨炯对后世的主要影响还是在他的诗文上。

  他的代表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诗作为一个重要的诗歌题材,到了唐代达到了巅峰。这与唐王朝强大的国力和开明包容的政策密不可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们是极其自信的,甚至也是极其自负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紫骝马》)

  这是唐人的自信与自负。

  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让很多诗人都有从军边塞的经历,即使没去过边塞的诗人也不影响他们写出经典的边塞诗作。

  杨炯的这首《从军行》就是边塞诗里的经典之作。

  “国之大事,唯嗣与戎。”

  战争是残酷的,军情自然也是紧急的。而诗人仅用了五个字“烽火照西京”将这种战前的紧张气氛给渲染出来了。

  战争迫在眉睫,作为有强烈爱国热情的诗人心中自然是不能平静的。

  于是主帅带着皇帝的调兵符信向皇帝辞行,家国情怀的强烈使命感,让士兵们快马加鞭地飞奔到了前线。

  而一个“绕”字,则尽显我军在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聪明的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是如何的激烈,而是从侧面进行渲染烘托,留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雪暗凋旗画”是诗人从视觉出发,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和恶劣。

  “风多杂鼓声”是诗人从听觉出发,烘托战争场面的激烈。

  最后诗人喊出了无数有志之人的理想——他们宁愿做一个小小的百夫长,也不愿意在书斋里皓首穷经。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壮志鼓舞了多少士人?投笔从戎本来就应该是大丈夫所为。

  整首诗从平仄声律对仗等作法上来说,绝对是一首极其成熟的五言诗。

  当然了,不管将士们有怎样的爱国热情,战争的残酷都是不言而喻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之下往往隐藏着“一将功成万骨枯”惨烈画面。

  我们看这首《战城南》: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整首诗表现出来的都是战争的艰辛与残酷,从中不能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和平的美好与难能可贵。

  再看杨炯的送别诗《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短短的二十字,以景作结,写得也颇有意境。

  最后,我们以一首小诗作结:

  杨氏出寒门,豪气干长云。耻居王氏后,愧在卢氏前。语讥麒麟楦,志在济苍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盈川五棵松,巍峨屹千古。

标签: 初唐四杰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