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天工节、天工开物节

爱百科 39 0

   建议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天工节、天工开物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科技成就。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技家,如天空中璀璨的群星。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技家,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科技家中,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是中国古代科技家中杰出的代表。下面就介绍这位中国明末伟大的科学家、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人,中国明代末期伟大的科学家、科技家。宋应星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万历年间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汀州推官、亳州知府等职。明亡后弃官归乡。宋应星淡泊名利而重经世实用之学。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时写成了“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完成了《天工开物》这部伟大的科学技术著作,并刊行出版。《天工开物》这部科学技术巨著共分为上中下三卷,计有《乃粒》(粮食作物栽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陶埏》(砖瓦、陶瓷)、《冶铸》、《舟车》、《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膏液》(榨油)、《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锤锻》、《丹青》(颜料与墨)、《曲蘖》(酒母、酒)及《珠玉》共l8章,并附有123 幅图画。所叙述的内容涉及农业及工业近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百科全书”。尤为可贵的是,宋应星在广泛记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成就的同时,力求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有规律性的东西,因而在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上也有所建树。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在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在物理学方面,阐述了力学(包括流体力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在化学方面,宋应星通过对一些有色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形状、冶炼等的叙述,比较正确地说明了物质的化合和分解,屏弃了以往一些荒诞无稽的迷信说法。在生物学方面,书中记录了不少农家培育大麦、水稻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农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他通过对动植物界许多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断言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例如他在《乃服》中记录了农家利用不同品种蚕蛾杂交而引起变异的情况。在《乃粒》中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依据。宋应星在研究自然科学、总结前人经验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他所著《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水稻栽培、纺织服装、酿酒制糖、冶铸锤锻、舟车制造、珠玉识别与开采等全过程,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从民用机械到国防武器,应有尽有,内容广博,图文并茂,插图生动,是我国古代不朽的一部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是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把自远古以来到明朝末年的中国传统科技,做了系统的整理。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天工开物》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刊印出版后,很快引起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天工开物》流传到国外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被译成日、法、英、德等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尤其在日本,曾风行一时,到处传抄。1771年,日本发行了译刻本《天工开物》,这是《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也是第一个外国刻本。从此,《天工开物》成为日本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18世纪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界,兴起了“开物之学”。日译本称《天工开物》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可见其声誉之高。日本学者评议道:“作为展望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在欧洲,《天工开物》被译成法文、英文、德文。法文译本的书名为《中华帝国古今工业》;德国人所著《中国植物》也引用了《天工开物》;美国出版的英文译本书名为《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欧洲各国在发展当地的养蚕、造纸、合金的生产中,获益非浅,欧洲人惊奇不已,纷纷赞誉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科学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英国的李约瑟不仅称《天工开物》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而且还称赞宋应星是“中国的狄德罗”。然而《天工开物》这部伟大的科学技术巨著在中国国内长期失传近300年,直到1921年中国人才先后在日本、欧洲的图书馆里发现了中国明代的宋应星的伟大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的外文译本,这时中国人才知道中国的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曾写过一部伟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应星的伟大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才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才有了应有的地位。许多中国当代的科学家称赞宋应星是“伟大的科学家”,严济慈曾题词:“天工开物美名扬,巨著光焰万丈长”,周培源的题词是:“青年们献身四化的楷模”。

   “科学”与“科技”这两个词既有相同的内涵,又有所区别,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与“科技”这两个词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是“科学技术”的简称。这两个词有时概念相同,但一般来说,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有“科学家”这个名称,也可有“科技家”这个名称。我在上一个建议《建议把农历十月十五确定为“科学节”,或“科圣节”》中,建议设立的是“科学节”,但是这还不够,我认为还应该设立一个“科技节”。建议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这样,“科学节”、“科技节”这两个节日都有了:

  建议把农历十月十五确定为“科学节”,或“科圣节”

  建议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或“天工节”、“天工开物节”

   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家,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建议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家设立一个节日,建议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也可以称之为“天工节”,或者“天工开物节”。通过设立“科技节”、“天工节”、“天工开物节”,让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与当今世界的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对接”,使我们中华民族在中华先人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再创造新的更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建议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也可以称之为“天工节”,或者“天工开物节”。

   2008年10月1日

  细菌战史实宣传志愿者 韩广文

   乡籍: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

标签: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