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非同寻常

爱百科 32 0

  且说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皇帝拿着一本书,爱不释手,于是将它深藏在皇帝文库中,这本书书名叫《天工开物》。

  19世纪上半叶,《天工开物》引起了法兰西学院著名汉学家儒莲的注意,他便陆续翻译介绍《天工开物》,在法国重要的科学刊物上刊登,后转载在英国德国的科学刊物上。

  译作一发行,立即引起了欧洲各国农业科学家的关注。此后,这本书不但在法国不胫而走,而且当年之内就被转译成意大利文和德文以及英文。

  英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认真阅读儒莲的译著后,也情不自禁地选 举《天工开物》,称它是“权威著作”,并把中国古代养蚕技术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

  明末清初,《天工开物》东渡扶桑,流传到日本,成为日本人民普遍阅读的中国书籍这一。日本许多学者纷纷引用《天工开物》中的科学技术资料,推动了日本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们高度评价这本书,“作为展望在悠久的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是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人。”

  薮内清教授指出:“整个德川时代读过这部书的人是很多的,特别是关于技术方面,成为一般学者们的优秀参考书。”

  本世纪以来,《天工开物》继续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日本的学者们将《天工开物》全文译成了现代日语,并加译注、校注和标点,附中文原文。

  1967年,德国学者蒂洛将《天工开物》译成德文并加以注释,并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前四卷(论农艺及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

  1966年,美国也将《天工开物》全文译出,并同时在伦敦和宾夕法尼亚两地同时出版,引起了轰动。

  为什么《天工开物》会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各国学者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会越来越重视这部著作?他的作者到底是谁?

  诸位,请听我慢慢道来。

  却说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一部久负盛名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这部著作颇为详尽地记录了我国明朝中期到明朝末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状况,并有翔实的插图。

  它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它的作者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字长良,江西奉新县人。生于万历15年(1587),万历43年(1615),他和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宋应星于崇祯7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的一个管理教育的官职——教谕。

  在这个时候,宋应星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10年(1637)刊行,明朝灭亡后弃官回乡,终身再未出任,大约在清顺治年间(约1661)去世。

  《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3卷,又细分做18卷。内容十分丰富,并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

  这本书的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全书详细地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 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有精美的插图。

  作者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忠实地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宋应星很重视农业生产,他引用“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名言,作为《天工开物》各卷排列次序的原则,把有关农业的内容排在卷首,其次是衣、用方面,把“珠玉”排在卷末。

  在农业方面,宋应星系统地总结了广大农民在选育和推广良种、精耕细作、水利灌溉、肥田改土等经验,尤其是关于水稻的记载最为详细。

  他从丰富的水稻品种开始,详细论述了水稻栽培的全过程,包括浸种、施肥、育秧、耕耙、除草、灾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此外,对于当时使用的筒车、翻车、桔槔等多种提水工具和各种粮食加工机械,书中也有详细的记录,并附有插图。

  《天工开物》对当时颇为发达的丝、麻、棉的纺织技术作了详尽的记述,书中对蚕的饲养方法以及缫丝、织造等方面阐述尤为详细,反映了蚕农和织工的丰富经验。

  《天工开物》还在制盐方面,造纸方面以及生物学、金属冶炼,化学等方面的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

  宋应星除著有《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野议》、《论气》、《谈天》等著作。

  宋应星在科学事业上能够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除了当时生产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以外,他本人具有比较进步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也是重要的原因。

  宋应星既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又十分强调人的作用。他热情赞扬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如讲谷物种植,赞美“农家勤苦”;讲纺织技术,赞扬织工“心计最精巧”,能巧夺天工;讲陶瓷,称赞陶工“功多业熟,即千万个杯碗如同出自一模。”

  因此,他感叹地说: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人要靠五谷养活,而五谷要靠人来种植。把从事农耕的古代农民,加上一个“神”字,真是合情合理啊!

  他认为,对于有所发明创造之人,最值得称为“神人”的。正因为有这种的思想基础,宋应星才能够从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中吸取营养,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的成就。

  宋应星的唯物主义,还表现在对社会生活中一些迷信观念的批判上。他辛辣地讽刺烧纸钱、求冥福的现象,说给死人烧纸钱,是以为阴间也贿赂成风。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分析,宋应星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进步的思想观点,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和赞扬的。

  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将永远占据重要地位。

标签: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