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建立之后司马炎分封了多少同姓王?

爱百科 54 0
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开国皇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 ... 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开国皇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对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其核心人物自然来自于西晋皇室的同姓王,比如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等。当然,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对此,在笔者看来,;八王之乱”固然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司马炎分封27个同姓王,显然为这场叛乱埋下了祸根。

  一

  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立之时,晋武帝司马炎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封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甚至还可以设立数量不等军队。基于此,司马炎分封27个异姓王的行为,可以说是在恢复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当然,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的时候,不仅有姬姓诸侯,也有很多异姓诸侯,比如齐国、楚国、宋国、越国、秦国等。不过,虽然分封的对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从实际权力来说,西晋初期分封的异姓王,也拥有不下于周朝诸侯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周王室的衰微乃至于灭亡,无疑是因为分封制下,各个诸侯的实力不断壮大所致的。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晋武帝司马炎来说,显然应该知道分封制的不利一面。并且,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对于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也引起了;七国之乱”等叛乱。所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为何晋武帝司马炎还要进行分封,并且是分封27个异姓王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西周和西汉初期的教训不能忽视,但是,对于司马炎来说,眼前曹魏灭亡的教训无疑更加深刻。就曹魏来说,是被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取代的。当然,司马氏能够取代曹氏,或者说掌握曹魏的大权,显然要归功于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在三国时期,司马懿不仅和蜀汉丞相诸葛亮巅峰对决,展现出自己的军事实力,更以权谋见长,这无疑体现在高平陵之变中。

  三

  在高平陵之变中,看似极为不利的司马懿,居然反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更为关键的是,在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整个曹氏居然缺乏从司马氏手中夺回权力的实力。究其原因,虽然曹魏也分封了同姓王,但是,因为魏文帝曹丕等君主的限制,这些封国根本没有勤王的实力,这和西汉初期的封国显然不能相提并论。换而言之,如果曹魏像西晋一样拥有数十个掌握兵权的同姓王,且不说司马懿敢不敢造反,即便造反成功,也要担心各个封国实力的反抗。综上,曹魏灭亡的教训,显然要比西周和西汉初期的教训更加深刻。进一步来说,如果分封制是饮鸩止渴,那么,晋武帝司马炎宁愿饮下这杯毒酒,也不愿意西晋重蹈曹魏的覆辙。对于司马炎来说,为了避免士族篡位情况的再次发生,所以分封了27个异姓王来拱卫西晋朝廷。

  四

  最后,一般来说,分封制必然会带来地方诸侯和朝廷相抗衡的结果,不过,这一过程很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也即需要时间来扭转二者之间的实力差距。但是,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西晋诸侯王的势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职务。西晋的诸侯王多担任一方面的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也即这些异姓王不仅在封国内拥有兵马,还可以因为担任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的身份,以此掌握封国周边地区的军队、钱粮等。而这,无疑加快了各个异姓王的实力增长速度了。基于此,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的第二年,八王之乱就爆发了。总的来说,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吸取曹魏的教训后,晋武帝司马炎在分封宗室王时,只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却没有重视宗室王的势力过于膨胀所造成的对西晋朝廷的潜在威胁,从而给叛乱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也即造成了更大的隐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