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掩埋的人物-《世界文化史》译者陈廷璠

爱百科 78 0

在百度输入陈廷璠,没看到什么介绍,只看到被人引用他的一些著作《世界文化史》《俄国史》.....,但又有谁想到这位当时的中山大学教授还在受着天大的冤屈?在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中被枪杀,至今没被平反昭雪,后人还在为其平反奔呼,而我们还在享受他的劳动成果。这让我们情何以堪,其实看了其所有事迹,得出结论,因其不是GCD人,悲乎!

   陈昆山,名陈廷璠,号昆山,曾用空三。1895年,降生于户县美陂湖西晋候村。8岁,在陈永和办的书房师从化南。9岁,上玉蝉台小学。15岁,上县立高等小学。18岁,考入省立中学。五四运动前夕,与人创办《社会运动新思潮》《农友会》等刊物。5月3日,以北大哲学系代表的身份,参加各系代表会议,会上决定游行示威。担任学生联合会庶务副主任。1922年,同鲁迅、周作人、爱罗先珂创办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总务长,后主特学校工作。1924年,在济南为李虎丞招兵。曾任冯玉祥部第二集团军南路军政治部副主任,被岳维峻总司令委任为别动队队长。1928年,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任教。与人创办上海建设大学。1931年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时翻译美国L·桑戴克的《世界文化史》。1989年4月,上海文化出版社据中华书局1941年4月版影印再版。译《俄国史》上册,1940年出版,作为一部分大学的教材。双十二事变后,拟定双方驻军方案,避免一场大战。

   曾在陕西教育厅特种人员培训班任教,担任兴国中学代理校长。1941年,开面坊,办益生造纸厂,任董事长。曾任省立高等专科学校教务长。1945年1月,任户县参议会参议长。创办知行农业专科学校,主持修户县到辣家滩公路、户县到机场公路。在白云山建一座桥,在涝峪口凿一条长洞,引水灌溉。

   1948年,赴南京,劝李宗仁代总统坚持和议,迫蒋出国。解放户县,被迫随县府逃跑。成都解放后,参与办汽车合作社。该社接济西康部队。他在华西协高中任教。

  1920年,列宁派维金斯基来中国,寻觅研究社会的人士。他找柏烈伟,柏找黄凌霜,黄找陈昆山。临成立组织,黄找张国涛、邓鲁等。陈昆山在北大学生会认识张国涛,“深知其为机会主义分子”,拒绝参加。

   李大钊对维金斯基说,陈昆山能拉拢一部分军人。维金斯基、柏烈伟、邓鲁到陈家交谈。.维、柏、陈在北大图书馆分析中国形势。他们问陈,发动军队需要多少经费?回答:1500万。他们说太多,陈讲,陕西靖国军胡笠僧(景翼)、郭坚、曹俊甫、高进娃均缺乏子弹。如能从外蒙空运,宁夏镇守使马福祥可疏通。维金斯基讲:“我只能批准500万元,多则要与列宁同志说”。

   维金斯基回国后,柏烈伟通知陈昆山,维要他去苏联。他和尤林春接头,准备出发。1920年,郭坚通电:“行政则取苏维埃,立法则采委员制。”京津各大报纸纷纷刊登。

   他到赫塔,上岸,没带证件(张民权带),被扣40天。驻京代表格洛夫代尤林春给黑河当局打电话,他被放行。到伊尔库茨克,得知莫斯科召开第三国际会议,他在党部招待所住数月,没有消息,只好随留学生回国。赫塔远东局秘书坚决留他,要其到日、中、朝部工作。他诚恳地说:“适逢直奉战争,或许有革命的机会,我必须回国。”秘书感动,送他10金币路费。

   回到北京,黑河华工会来信说,孙五昌在吉林集合6万人,怎么办?他派人到伯力给苏联党部发信。据说送给6门大炮,12万发子弹。

   有一年,他在开封住了一段时间。岳维峻国民二军同山东张宗昌开战,大败,吴部进驻——陕州。他同赵虞卿、王宗山渡过黄河到山西,狼狈回陕,直赴三原东里堡杨虎城司令部,同孙蔚如谈河南兵败情况,研究西北形势。孙蔚如请杨虎城来,杨问二军兵败情况,他们说:“西安是西北门户,先保西安才有办法,还得快,否则,刘镇华等部一进西安,便不好办了。”将军果断地说:“对!对!明天就开。”杨虎城早到西安一步,保住城市。

   1931年,宁粤分裂,胡汉民、焦易堂硬让陈昆山加入国民党,并作介绍人,请他参加国民党四中全会。“蒋介石之作风,我个人早不赞成,因其自私自利,不顾民众及国家利益。蒋不除,国家永不会搞好”。会后,他同焦易堂等人回沪,组织“中华人民救国会”。

   1933年,陈昆山参加胡汉民的“新国民党”,该党旨在推翻蒋介石集团。中山大学放暑假,陈昆山教授进京秘密联络。后来,日军侵华,形势严峻,胡汉民及其干部觉得倒蒋对日有利,决定同南京合作。

   邹鲁秉胡汉民之意,派陈昆山赴泰山,作冯玉祥的工作。他同将军多次交谈,终于使其同意赴南京任职。

   陈济棠、李宗仁因蒋介石乘胡汉民之死,向两广进逼,起而反蒋。陈济棠派陈昆山回陕,联络杨虎城反蒋。他到韩城,杨派苏资琛 迎接。他到三原,杨准备会晤,得知陈济棠兵改,未谈。

   全国解放前夕,陈昆山到成都,关麟征让他住进军校。杨尔瑛找校长张耀明:“你为什么教陈昆山住军校?陈是反动分子,你知道吗?”张把此事对陈说,他讲:“那么我搬家,免得连累你”。张说:“你公不怕,胡(宗南)说谁啥,不理就是了。”一天,杨党天对陈昆山说:“胡先生对你很不满,你要注意,最好别出门”。

   他同成都工作人员王作宾、曹四勿联系,动员关麟征反蒋。关不满蒋左右陈诚之流,对蒋有意见,却不想造反,有思想包袱。陈昆山劝张耀明反蒋,颇为所动。他用车接王作宾、张履谦到校长办公室秘谈,拟定把邓锡侯,刘文辉和军校拉到一块,推关为总司令,在川南起义。张耀明赞成。这时,成都特务头子徐中济在楼下等不及,闯进办公室,大惊。他认识王作宾。

   重庆解放,军校搬迁费迟迟不到。蒋介石来军校,留一部分学生,其余开走。张耀明留校,军校归胡宗南节制。胡与张在陕西时有矛盾,处处刁难。川西开战,军校被隔断,陈昆山对张耀明说:“你向胡宗南通电,王作宾已把电报呼号给我。”王说过:“如张耀明起义,把军校保住,刘伯承愿给张西南副 ,军校归他”张到陈家,陈说:“川西、川北只要出胡的范围就可以。”张讲,到川北要和邓锡侯说通,表示次日联系。第二天,军校同24军发生冲突,溃败。他坐飞机去台湾。过几天,成都传言,张耀明被蒋介石处决。

   王作宾被捕,几乎死亡,解放后出狱。

   成都解放后,户县有人看到陈昆山,向公安局报告。他被逮捕,押回户县。关押8个月,一再申明无罪。法院要他写悔过书,拒绝。刑前6天,写好自传,向后人表明自己的历史。

  法院判决书写道:陈昆山担任“省参议、伪县长……网罗惯匪头子闫文良、沈步云、杨先茂等五十余人,编为特务队,以反共为名,四处抢劫、敲诈群众财物百十余次,烧伤群众十余人,枪打烧死五人……1949年,去南京两次,与匪头子李宗仁、陈诚等共谋反共措施……唆使贾筱侯大量制造炸药、地雷,修理枪械,充实反动武装……同时发给匪首杨志茂长枪五十多支,轻机枪三挺,秘令坚守城防……” 法院以“领导勾结惯匪恶霸破坏革命事业罪”,判处陈昆山死刑。

   1951年7月1日,陈昆山被押赴刑场,腰中别着白毛巾,昂着四五运动先驱者的头。

   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昨天,没有跪在胡宗南的面前。今日,被迫跪在新中国的面前。他的屈辱,同天大,同地大。

   人民警察举枪,人民惊心动魄。子弹穿透教授的大脑,打落眼球。

   这样的眼睛,看清五四前的形势;这样的眼睛,看清西安事变后双方布阵形势;这样的眼睛,看清蒋介石的面目;这样的眼睛,看清世界语的前景;这样的眼睛,放射多少智慧的光芒。

   上午枪决,下午接到中央指示,不准处决。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只有一次。

  不知陈廷璠教授何时才能洗去那些冤屈,归还清白。那些做文史研究的人应该都会用到其所翻译的著作,请你们也帮助呼吁一下,使陈廷璠教授早日安息,瞑目。

  下面为中山大学名教授名单,其中陈廷璠教授就在其中。

  国立中山大学的著名教授

   国立中山大学(1924-1949)由于是孙中山亲手创办,也由于历任校务主持人的重视和著名专家学者的相互推荐,故来校任教的著名教授极多。由于有的时期资料缺乏,无法作出准确的统计。

   早在国立广东大学筹备期间,筹备员被聘为教授的就有周鲠生、王世杰、许崇清、皮宗石、梁龙、徐甘棠、邓植仪、程天固等人。周鲠生、王世杰和筹备员胡适、吴稚晖,后来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周鲠生后来还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院士)。许崇清后来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是中山大学奠基人之一。梁龙是首任法科学长,在学校率先开展自由学术活动。徐甘棠是数学系教授兼首任理科学长,后曾任学校教务主任及广东通志馆主任。邓植仪是首任农科学长,以后曾任学校教务长、农学院院长,是广东土壤调查所创办人,并且成立全国首个土壤学部。程天固是政治系教授,梁龙离校时接任法科学长,曾任政治系主任。

   筹备期间由筹备员李大钊推荐来校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的张松年,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及巴黎党小组的发起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应聘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成仿吾则是理科教授,讲授物理、德语,后被聘为文科兼预科教授。应聘为教授的,还有张真如、谢无量、严石莫、曹四勿、张寒、萧诚、黄国华等。

   广东大学正式开办后,聘陈钟凡为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科学长,吴康为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中国文学系主任,以后为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科研究所主任,讲授多门课程,曾赴欧洲多个国家讲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李笠,后曾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和中国语言文学部主任。王独清,中国文学系教授,曾代理文科学长。萧鸣籁,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多门课程,后为历史学部指导教授。史学系中共党员教授兼系主任段锡朋,是改名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特聘委员,因参加北伐战争离校。史学系教授兼文科学长郭沫若和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冯友兰,后来均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主任或常务委员(院士)。陈长乐、郁达夫,先后为英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郁达夫曾任学校出版部主任。世界语学科奠基人黄尊生也应聘为文科教授,后被世界语学院聘为通讯院士。

   法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为卢兴源。法律学系教授郭冠杰、杨光湛,后来先后担任法律学系主任,郭冠杰还曾任法学院院长。政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黄季陆,政治学系教授孔宪铿曾代理法科学长。政治学系教授陈公博,是广州共产党小组发起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曾代理广东大学校长。经济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是梁明致。经济学系教授刘光华,后曾任经济学系主任、法科主任。中共党员教授陈启修,是改名中山大学委员会特聘委员,曾任法科科务 兼经济学系主任。

   数学系教授陈国机,物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柳金田。物理学系教授黄巽,后来曾为物理学系主任。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陈宗南,后曾任学校教务主任及理科主任、理工学院院长、工学院院长。生物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费鸿年,以后多次进出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并曾再任系主任。生物学系教授黎国昌,曾与陈宗南教授代表学校赴北京参加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全国科学研究会。地质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黄著勋,后多年任教于地质学系,讲授多门课程。

   农科有农艺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利寅,教授吴文利。农艺系教授兼系主任欧华清,教授兼农场主任黄晃,教授丁颖、郭崧龄,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黄植,教授张福达、曾济宽、侯过、萧诚、林汝民,畜牧学教授谭锡洪,园艺学教授邓其志,蚕桑学教授韩旅尘,制糖学教授周厚枢,工学教授许木齐。其中,学术造诣极深的丁颖教授,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后来被任命为新中国首任农业科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被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农业科学院聘为通讯院士或荣誉院士。

   医科学院是1925年7月并入的广东公医大学改组成立的,由曾任署理校长的生物学系教授褚民谊任医科学长兼医科学院院长。不久聘桂毓泰为外科教授。由于缺资料,这时期的教授情况不详。

   这时期,广东大学还聘来几位著名的中共党员教授,讲授德国普哈德编写的资本论的章伯钧教授,与郭沫若等参加了北伐战争。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孙炳文,和讲授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的熊锐,均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广州反革命政变时均被逮捕,遭到杀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改名国立中山大学后,来校任教的名教授之多,以及他们的学术业绩简直难以尽述。著名的革命文学大师鲁迅教授在中山大学任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教学、道德文章,巨大的学术影响,却为中山大学校史写下了极其光辉、永不磨灭的篇章。原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与周佛海在日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施存统,是学校改名时应聘来校任教授兼秘书长的,何香凝推荐他为学校政治训育部委员,他为学校迎接鲁迅任教和政治训育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其时,文科改名文史科,至1931年改称文学院,陆续聘请的名教授甚多。许德珩、傅斯年、何思敬、顾颉刚、江绍原、毛准、汪敬熙、庄泽宣、陈功甫、商承祚、崔载阳、孙伏园、俞大维、马衡、赵元任、罗常培、杨振声、丁山、吴梅、黄炳芳、徐信符、罗庸、沈刚伯、许寿裳、刘奇峰、容肇祖、古直、龙木勋、曾运乾、李沧萍、方孝岳、陈鼎忠、钟敬文、岑骐祥、詹安泰、谢扶雅、王力、杨树达、陈望道、葛定华、朱希祖、朱谦之、黎东方、

  {陈廷璠}、

  陈安仁、吴宗慈、郑师许、杨成志、罗香林、王起、方光熹、朱师辙、吴宓、朱延丰、刘节、岑仲勉、曹汝匡、罗鸿诏、张源祥、谭太冲、陈节坚、郑寿麟、祝伯英、陈定谟、林砺儒、许蓬熙、范锜、王越、林本、尚仲衣、周谷城、黄文山、傅尚霖、邓初民、言心哲、许地山、胡体乾、萧隽英、石兆棠、洪深、张葆恒、张宝树、符佑之、韦士桐、黄学勤、畸理、孙寒冰、余世鹏、高剑父、马思聪等等。

   其中,学术大师和政界要人也甚多。比如:文史科主任、创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并兼主任的傅斯年,该所教授、顾问赵元任,该所顾问及后被学校研究院聘为历史学部名誉导师的陈垣,曾任该所代主任、在该所成立中国第一个民俗学会的史学系主任顾颉刚,曾参加该所工作的文史科副教授,后被聘为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名誉导师的董作宾,文科研究所特约教授、历史学部名誉导师、后长期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的陈寅恪,中国文学系教授杨树达,均于1948年春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垣、陈寅恪、杨树达和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罗常培,文学院院长兼中国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王力,中国文学系教授陈望道,后来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院士)。

   许德珩教授和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周谷城,后来陆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社会学系教授邓初民曾任山西大学校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萧隽英教授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法科曾改名社会科学科,1931年改称法学院。何思敬教授原为文史科哲学系主任,转法科后为副主任,正主任何思源离校后由校长戴季陶挂名主任。法科、法学院(1939年度,文学院社会学系划归法学院)陆续聘来一批著名教授,如:薛祀光、余群宗、朱显祯、林诚厚、徐焕、任启珊、吕复、曾昭琼、饶炎、陶因、郭心崧、黄荫普、李超桓、黄元彬、千家驹、王亚南、梅龚彬、彭尘舜、范扬、高廷梓、邓孝思、邓孝慈、王造时、漆琪生、郑彦芬、钱清廉、汪洪法、卢干东、李浩川、刘耀桑、雷荣珂、万仲文、秦元邦、彭芳草、章导、黄文山(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曾任法学院院长)、杨开甲、李达、梁朝威、杨之春、庄竹林、钟梦甦、王辉明、刘渠、关自恕、董家遵、高达观等等。据台湾黄福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国立中山大学(1924-1937)》提供的教授名单有马寅初,讲授经济学。故在法科、法学院任教授学术大师如:马寅初,后来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经济学系主任的千家驹、王亚南,政治学系教授李达,后来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是许崇清第二次出任中山大学代理校长时聘请的,许崇清聘李达教授一事被人状告教育部,故教育部解聘李达的中山大学教授职务时,也免去许崇清的中山大学代理校长职务。此外,被誉为中国第一流法学家的何思敬,和学校中被教育部聘请的为数不多的部聘教授梅龚彬,均是当时的中共秘密党员。

   在理科(后改称理工学院、理学院)任教的著名教授如:张云、何鲁、何衍璇、袁武烈、刘俊贤、胡金昌、黄际遇、邹仪新、赵卻民、朱物华、朱志涤、朱志沂、卢鹤绂、江仁寿、周誉侃、康辛元、张仪尊、姚万年、李翼纯、刘克平、黄锡雄、徐贤恭、辛树帜、罗宗洛、董爽秋、朱洗、张作人、吴印禅、戴辛皆、蔡源明、董绍良、吴尚时、孙宕越、朱家骅、谢家荣、叶良辅、乐森璕、朱庭祜、张席褆、何杰、孙云铸、杨遵仪、斯行健、潘钟祥、罗开富、陈国达、钟盛标等等。其中,后来许多人当选为院士,如:地质学系教授兼任主任朱家骅,在校期间与地质学教授谢家荣等创办两广地质调查所,并创办全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地理学系,曾任中山大学校长,与生物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罗宗洛,后来均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谢家荣、罗宗洛、和数学天文系副教授胡世华,物理学系教授朱物华、卢鹤绂,生物学系教授朱洗,地质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杨遵仪,地质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陈国达,地质学系教授孙云铸、乐森璕、斯行健,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兼地质股长冯景兰,后来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委员和地学部委员(均为院士)。工学院是1934年7月成立的,其中也汇集了一批著名教授,如:桂铭敬、方棣棠、徐学澥、郭舒然、张公一、崔龙光、王之卓、陈永龄、吴鲁强、罗雄才、李敦化、曾广弼、刘鸿、黄秉哲、胡慕缓、潘永照、朱惠照、黄昌谷、李文尧、赵哲如、萧冠英、刘均衡、李子祥、曾启新、关东伯、李丽馥、曾学厚、彭勿奴、邓焕华、李松生、张铣生、卫梓松、刘英智、夏昌世、林为干等。

   工学院著名教授中,土木工程系教授王之卓、陈永龄,电机工程学系教授林为干,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或技术科学部委员(均为院士)。农科曾一度改称农林科,实行学院制后称农学院。其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这期间聘请及自身培养的教授为数不少,如陈焕镛、温文光、沈鹏飞、刘荣基、张农、罗大凡、林家齐、黄昆仑、张焯堃、张巨伯、黄枯桐、王毓瓒、黄范孝、冯子章、黄士辉、黄菩荃、谢申、杨邦杰、廖崇真、彭家元、沈敦辉、桂应祥、王仲彦、黄昌贤、赵善欢、林亮东、蒲蛰龙、彭师勤、黄仲文、陆发熹、梁光商、蒋英、罗浵鉴、汪厥明等等。其中,学术大师除丁颖教授外,尚有陈焕镛、赵善欢、蒲蛰龙等人。

   陈焕镛教授原是自然科学科植物系教授兼系主任。创办植物研究室后转为农林科林学系教授,研究室扩大为农林研究所,成为中山大学名牌单位之一。因研究植物而名著于世,成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他和农学院培养的以植物防治病虫害和以虫治虫的著名教授赵善欢、蒲蛰龙,后来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汪厥明则当选为台北院士。

   医科曾聘请几位德国学者来校任教,创办了我国医科大学几乎是最早的研究所后,学校经过物色聘请,并通过自身培养,涌现了一批著名教授,使中山大学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高校中居于前列的位置。其著名教授有:许陈琦、陈元喜、杨子骧、陈翼平、林椿年、李其芳、梁伯强、马诒绶、刘璟、孟宪藎、杨子韬、梁仲谋、李挺、左维明、吴国良、彭玉书、曾志民、姚碧澄、刘祖霞 、庄兆祥、叶少芙、崔元恺、张梦石、潘士华、李雨生、罗潜、黎希干、吴鲁圣、杨简、邝公道、朱师晦、叶鹿鸣、黄榕增、梁琅皓、叶锡荣、区警、孙继中等等。其中,著名病理学专家梁伯强教授,与他亲自培养的学生杨简教授,后来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

   师范学院成立于抗战期间的1938年,首期学生入学后学校因广州沦陷迁到外地办学,复员后不久又因蒋介石发动内战,故一直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办学。由于该学院是以文学院教育学系为基础成立的,成立后学校研究院教育研究所改名师范研究所,该所教授实为教育学系的教授。1946年奉教育部令取消学校研究院时,师范研究所划归师范学院管理,1947年又更名教育研究所。故师范学院著名教授不少,只是这段时期资料甚少,故了解的姓名不多,如崔载阳、王越、蔡乐生、马思聪、范锜、许幸之、雷沛鸣、林砺儒、穆木天、阮镜清、郭一岑、罗璇、许崇清、吴江霖等。

标签: 近代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