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乱弹之——纸上谈兵(完整版)

爱百科 33 0

  在公元前262年-260年,实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展开了一场大决战,这次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着整个战国形势和中国历史。对战双方分别是来自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和来自赵国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当然,战争结果我们都知道赵国战败,白起坑杀赵军40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赵括也应此战名扬千古啊,谁都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这场战争。  战国从三家分晋拉开序幕。战国初期,魏文侯用李悝、吴起变法率先强大起来。到魏惠王初期达到了魏国的鼎盛时期,此时魏国西却秦国;在东也不断攻伐赵、韩,已然称霸于诸侯。然魏惠王却不善用人,放走了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卫鞅,又使两个军事天才孙膑和庞涓相互争斗,结果是又放走了孙膑。结果孙膑到了齐国,而卫鞅到了秦国。这两人一文一武,却改变了当时的战国格局。卫鞅到了秦国,通过变法,使秦国国事日渐强盛,而孙膑到齐国后,通过桂林、马陵之战打败魏军,魏国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国和齐国却日渐强盛。齐国在齐宣王期间达到顶峰,到齐冥王时,被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伐,连下七十城,将近灭国。后田单虽然复国,但是国力也是一蹶不振了。此时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也只有赵国和楚国了。赵国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战斗力有很大提高。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在整个战国中,我们都没有看见过韩国有个什么强盛的时期,却一直处于别国的入侵之中。公元前341年,魏国就成大举进攻韩国,从而爆发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到了战国后期秦国一家做大,山东六国已经很难与之匹敌了。秦国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想法,然山东六国却不能团结一心抗秦。秦国要一统天下,然挡在秦国前面的是韩赵两国,所以秦必先拿韩赵两国来开刀,韩赵两国一对比,秦当然首选韩国了,韩国一直都弱小,很容易就能拿下。公元前264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此时的赵孝成王可谓是头脑发热啊,谁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然他却还能欣然接受。结果可想而知秦王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长平之战爆发了。

  廉颇是赵国的老将与李牧、白起、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秦军主将却是王龁而不是白起,这点却很是让人意外。王龁初战告捷,廉颇一看打不过想想看说算了吧,打不过就不打呗,所以廉颇就拒守长平,不出战了,这一守就是三年多啊。

  根据历史记载,接下来的情况是这样的:秦将王龁在久攻不下,而又是劳师远征不宜久战,遂给给秦的决策层决定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结果主将廉颇被换,而代替他的就是赵括,一个连他老子都认为不可大用的人。与此同时,秦国也换了主将,被誉为战神的白起出场了。结果白起打败赵括,坑杀赵军四十万,赵国从此衰败下去。但是很多细节性的多些不得不让我有所想法。

  这里就有几个问题了:

  第一:为什么双方都突然换将了呢,我们找到打仗最忌讳的就是战场上换将,如果说赵国是因为被人离间,那么秦为什么也换了主将呢?

  第二:赵国换将,反对的声音并不大,就蔺相如一人反对,其理由也仅仅是不认可赵括,但同时也不看好廉颇,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三:据史记记载,此战参战兵力秦军一百多万,赵军五十多万。战争结束共伤亡一百多万,也就是说除了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外,赵军伤亡十五万,而秦军则伤亡五十多万。这样的结果赵国能算是惨败吗?

  第四:赵括为什么会成为纸上谈兵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个的看: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临阵换将呢?其实站在今天的话问题会简单的多,我们现在都知道打仗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比拼,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苏美争霸,两国军事实力相当,但是苏联经济明显跟不上,结果失败了。然在遥远的战国也是一样的,如果要打持久战的话,你的补给必须跟得上。前边我们说过秦国自卫鞅变法以来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到战国后期山东六国都不能与之抗衡,只能依靠苏秦的合众之策周旋着。然赵国呢?赵国虽然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实力得到加强,但是综合国力跟不上,是禁不起打持久仗的。廉颇虽是赵国名将,但是他却没有看到这点,他的观点是秦国劳师远征,不宜打持久战只要坚守,托都能拖垮他,当然这也是秦的困境。然而,赵国的领导层却认为赵国禁不起持久战,必须速战速决,所以多次叫廉颇出击,但是廉颇就是不战。所以赵国一般君臣一商议就决定换掉廉颇。那么,换掉廉颇谁来担任主将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其实,赵国也算是出将才的了,战国四大名将,两个在赵国,两个在秦国,而且赵国的马服君赵奢也是一代名将,可惜现在已经死了。那么现在用谁呢,廉颇是不能用了,李牧呢在北方防守匈奴呢,也不可能把他调回来。这是还有一个人选,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了,赵括自小聪明,自小学习兵法,与其父赵奢谈论兵法,其父也说不过他。此人是赵奢的儿子,因此如果让其担任主帅的话,还算是又威信的,而且又懂得兵法,所以,领导层决定让他来代替廉颇。但是,蔺相如还是出来反对了,应为赵奢说过,赵括是带不了兵的,但是你说不用赵括,那用谁呢,你得找个合适的人选出来吧,明显蔺相如没有人选,既然这样,那就无可非议了,让赵括来担任赵军主帅了。这就是赵国为什么要换将的原因了,但是赵国换将了,也就是不再坚守了,要出战了,你秦国还跟着换什么主将啊,这可是兵家大忌啊,王龁已经能拒廉颇了,而赵括是不被那你们看好的,那还换什么将啊,直接灭了他不接结了,我觉得情况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因为赵括自认天下没什么对手,唯一害怕的人就是武安君白起。所以秦国还是很担心的,这一仗的胜负可是关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啊,所以就秘密的换掉主将,而且还不能让赵括知道啊,并在军中下令谁走漏了消息就要掉脑袋啊。那么为什么就怕赵括知道呢?当然如果赵括知道了秦军主帅是白起的话,当然也就不会那么轻敌了,那么战争的结果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赵括确实是不知道对手已经换人,而且还是自己最害怕的那一个。所以如果说赵军换将是因为秦国的离间计的话,感觉不太能说的过去,不过秦国倒是做了一件事情,一件让赵国孤立的事情,他们假装要议和,使赵国失去了获得合众国援助的机会,这样一来,赵国就只能是孤军奋战了。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赵国朝野都一直同意换掉廉颇这个赵国的老将—战国的名将: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打仗不是说你的军事实力越强,战斗力就越强,胜率也就越大。当然如果只是一场短期的战争的话,这个结论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赵秦之间打的是一场持久战啊,持久战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就以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来说吧,日本是近代的一个军事强国,搞的是军国主义;但是,日本毕竟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他发动的侵华战争失败是必然的。这一点当时的国共两党领导人都是认识到的,所以,蒋介石采取的是一味的避战,就是让你去占领,你占领了总得分兵去把守吧,然而你还得向前进攻,你的兵力更得上吗。然而,老将军事方针虽然没错,可是他却不太懂得政治,让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全国一片骂声啊,至于老毛的《论持久战》大家都知道,这里闲话不多说,回到我们的长平之战。之前说过秦国至卫鞅变法以来,奖励农耕,奖罚分明,所以综合国力大增,在战国后期一家独大。而战国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军事实力大增,而且是君臣和睦,将相和谐,成了唯一一个能和秦国一较高下的国家。所以赵秦必有一战,而此战来的也太快了,对此赵国君臣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将军廉颇从多年的作战经验考虑,认为该打一场持久战,秦军劳师远征,而赵军则是以逸待劳,所以就避而不战。而赵廷则不以为然了。赵国本来就弱,怎么能经受得起年年的战争,长平一战三年多,已经够得受的了,如果在这样拖下去,前线虽然没败,但是内部就都消磨殆尽了。所以必须速战速决,因为赵国军事实力本来就不弱,所以速战胜算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但是王廷的旨意廉颇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一开始出战就三战三败,所以不敢在战了。所以赵国换将已成必然了,所以赵廷主要讨论的是换谁合适,而不是该不该换将。此时赵国除了廉颇,还有一员虎将,就是李牧了,但是李牧镇守北境,以防匈奴,是走不开的。这样一来,唯一合适的人选就只有赵括了,名将之后,精通兵法,就这两点就足以服众了。所以赵括取代廉颇已是必然。对秦国来说呢,速战当然是他所希望的了,劳师远征,持久的作战,即使最后战胜,也要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不是秦的初衷,所以赵国换将,说他没有一点功劳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主要原因还是赵国觉得应该换将。

  那么,第三个问题呢?

  赵括即以取代廉颇,打仗就要拉开帷幕了。赵括自认普天之下除了被称为战神的白起意外,其他人都不足惧。对此秦国也有所耳闻,所以还是有所惧怕的,虽然王龁之前与廉颇三战三捷,但是为了安全考虑,还是换了白起来坐镇。因为对方毕竟放出话来了,不战则以,战则必须取胜。所以一场赵括对阵白起的大战就此展开了,然此时的赵括却对对手一无所知。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赵括却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种子。然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此战秦军战死五十多万,赵军战死十多万,这样看来赵括的军事指挥水平还是很高的,只是因为棋逢对手,却又过不敌众,所以才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啊。史马迁作为一个严谨的史学家,对此数据应该是反复论证才得出的,即使有出入,应该也不会太大,所以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是不公平的。

  那么,赵括怎么会落得个纸上谈兵的名声呢/

  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他的老爹啊,赵奢一代名将,但却不看好自己少时就很有才的儿子,虽然和赵括论兵法不过,但是他还是不看好他,并在生前留下话,说如果赵括为将,赵国就会有灭国的危险。对此,我觉得他有两种考虑吧,一种可能就是不想让赵括为将,因为在厉害的将军也难免马革裹尸,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的冒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真的不看好赵括,但是赵括都没战过,他应该不会如此轻率下结论的。然就因为赵奢的一句话,赵括却也真的战败了。四十万赵卒被坑杀了,这必须有人来负责,不然怎么给国人一个交代呢,所以已经找死的赵括就被推出来了,一个死人他也不能反驳什么。所以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就被我们大家熟知了。就在几百后,却又有一个被推上抬来与其齐名的人出生了,他不是纸上谈兵,却被说成是言过其实。其实他就是赵括第二——马谡。

  历史乱弹之——言过其实

标签: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