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军队(大家勿拍,第一次敢在天涯煮酒发帖,原创)

爱百科 66 0

放假二十来天了,无聊苦闷,给自己找了点事儿做,摆一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军队。

有几点必须写在前面,也算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一个总结说明:

   1、百家纷纭,自立自论。这是我的治史态度,我用我的历史观、辩证法和我认为可信的史料依据去治史,对于历史这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那么多,很多情况下靠的是判断。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一起考证证明。对于喷子,恕不奉陪;

   2、自己的治史观点,我对于蒙元和满清两个是否属于中国历史争议性问题的看法:满清是,蒙元不是。首先说说满清为什么是,明朝的时候大明政府就在今东北的满洲地区设置了努儿干都司,前期满洲人也承认了明王朝对自己的合法管理,统治,这和历史上依附于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不同的。后期努尔哈赤、皇太极领导的反明、入关夺天下不过是少数民族政权想要当家做主思想下导演的国内战争而已,所以我们不能以满清不是汉人政权就否定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合法政权地位,在那么一段时间内,满清代表的就是中国,这点毋庸置疑;其次说说蒙元为什么不是,一、现在的事实是外蒙古独立,成吉思汗生于外蒙死于外蒙,我们不能拿他国的辉煌史强加于自己国家的历史之上,在外蒙古独立之后国际也公认了蒙古帝国史属于蒙古国的历史范畴;二、蒙古对南宋的战争性质,是侵略战争,蒙元统治中原后根本没有接受华夏文明,而是排斥和销毁,对中原各族人民也是奴役统治,性质与日本侵华类似,不过蒙元成功了而已,这点从朱元璋北伐时候“驱除鞑虏”的口号就可以看出。蒙古国的战争史,是我国的被奴役史和屈辱史,蒙古的英雄成吉思汗,是我国动辄屠城、草菅人命的战犯,这点要分清楚;三,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中国地区的元帝国只是整个蒙古帝国的一个汗国(子帝国),也就是说元朝也只是整个蒙古的一部分,蒙古帝国也从来没把政治统治中心放于中国,所以我们没认为蒙古据中国而统治欧亚的道理,我们只是蒙古曾经的一块殖民地而已;四、内蒙古属于我国,蒙古族也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能因为本国有蒙古族把就属于世界各地所有蒙古族人的征战史强加到中国历史之上,同样中国现在还有朝鲜族,你不能以这个理由就把朝鲜和韩国的历史拿来YY,我们毕竟没有棒子那么不要脸。以上四点,足以说明问题;

   3、自己的历史考证范围:空间上以中原正统政权为核心统领全国各地割据势力;时间上是从东周(春秋战国)到现代,因为西周以前史料极度匮乏,你总不能让我拿着本《封神演义》去考证姬周大军的战斗力,里面生化和神话武器太多,我怕被骂;

   4、参考的史料,这个我本想是直接参考主要包括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在内的第一手正史史料,后来发现太难了,很多学者抓着一个历史事件都可以考究一辈子,我个门外汉,就别折磨自己了,而且我家里的第一手史料大多都是古文版,看到有些生僻的东西和官职需要自己反复求证,再加上宋朝以后没有具有足够可信度如《资治通鉴》这样的编年体通史,都是《明史》《清史稿》这样的纪传体通史,弄清楚一个事件要研究所有相关历史人物的传记,烦之又烦,而且判断错误率也高,所以,我更多地是参考第二手、第三手史料,有相关内容用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此感谢。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十分重要和存在争议的主体东西我还是依据第一手史料判断取舍的,所以真实、可信度有保证;

   5、关于所考察军队的性质定义:大家可以发现,上榜的大多数军队都是国家军队,其中兼有北府兵、岳家军和七十四师这样的地方性,私人性部队,主要是为了其所处国家时代的正规军队主体上来讲太弱,所以挑出来单独说明和记录,以供缅怀;

   6、关于版权的问题,李某所有,绝对原创,盗版说明即可。不要脸点说,网上关于中国历史十大军队的评比我这个版本前无故人,后无来者。以前肯定有比我好的,后面也一定有比我强的,不过此版本的考量标准和个人观点,绝对独此一家。

   下面就是鄙人历时半个月足不出户,每天除了吃饭休息昏天黑地整理研究、分析誊写的正式成果了:

  TOP 10:国民党七十四师——闻名于抗日,溃灭于内战。

   74军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军魂部队。74军属于蒋中正嫡系部队,第一任军长俞济时,华东吴淞口大战日军,顽强狙击;在江苏重创土肥原部;德安恶战阻止日军南进,伤亡殆尽,俞济时警卫连上阵御敌;张灵甫指挥袭夺张古山。第二任军长王耀武,上高激战消灭日军一万五千人,74军获飞虎旗(国民军最高荣誉);两次参加长沙会战,参加浙赣会战,参加鄂西战役,均立有功劳;常德会战与日军反复拉锯,最终未失寸土;第三任军长施中诚,王耀武率包括74军在内的24集团军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共毙敌近两万八千多人,缴获大量日军物资。不过因为74军英勇作战,敢打敢拼,有纪律有胆气,抗日胜利后被老蒋奉命调往南京,拱卫京师。成为了闻名天下的“御林军”,此时张灵甫任第四任军长,全美械装备,成为了国民军的王牌军队。抗日时期74军号称铁军,百战百胜,不过内战时因为狂妄和自大被陈毅和粟裕联手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围歼于孟良崮。74军内战狂妄,因骄覆灭,但这支不愧国军精锐的铁军在被包围后拼死抵抗,让华东野战军付出了伤亡1.2万人的巨大代价,军长张灵甫士为知己者死,为国民党,为蒋中正尽忠于孟良崮。一个中外瞩目的孟良崮战役,结束了一代名将张灵甫,成全了粟裕大将。后蒋为张灵甫颁发旌忠状,并明令山东蒙阴更名为灵甫县,以驱逐舰一艘命名为灵甫号聊以缅怀自己的心腹爱将。一样的百战精锐,一样的毁于内战,不得不让人唏嘘。

   PS:说实话,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在我国的几千年劲旅频出的悠久战争史里其实排不上什么,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一、在上世纪军阀割据的20年代以国民党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北伐,主体上结束了中国混乱割据之局,在那个黑暗、混乱的年代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振奋起来为华夏奋斗;二、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装备、战斗力远落后于日寇的情况下前仆后继,正面抵抗,伤亡惨重,挽华夏于既倒。蔡廷锴、张自忠、杜聿明、李宗仁、孙立人、卫立煌、傅作义、王耀武,以及那些已经为了祖国、为了家园永远长眠地下的普通战士...虽然现在的政治信仰和立场不同,但我想,一代为了祖国抛头颅、撒热血的血性男儿和他们的功绩,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特此仅着笔七十四师以慰藉那些马革裹尸、含笑九泉的华夏英烈儿女。

  TOP9:后唐沙陀/晋军

  1、军队兵制:因为沙陀骑兵原本是唐朝的少数民族军队,所以从唐太宗时接受唐朝册封、俸禄开始四处征战起,其沙陀骑兵多是保持世兵制,在唐末军阀混战中占据河东之后(今山西),发展自沙陀骑兵精锐的晋军扩军时采取继承自唐中后朝的募兵制。

  2、兵员组成:兵员分布上,前期兵员来自少数民族沙陀部,后期定军河东后吸纳山西、河北健壮,组成了战斗力睥睨唐末军阀部队的晋军;兵种上前期纯骑兵,后期晋唐也是以运用大规模骑兵作战为优势,故后唐的军队兵种以骑兵为主为锋。

  3:武器装备:这个基本没有文献记载,但应该是继承自唐朝的轻骑兵装备。

  4:主要将领:李克用,周德威,李绍琛,石敬瑭、以及李克用闻名历史的十三太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璋、李存审、史敬思、康君立、李存孝等(这点不得不佩服“独眼龙”李克用的运气,义子们个个都是留名青史的或善谋或善勇的虎将,自己的亲儿子李存勖更是少见的军事英才,为其灭梁伐辽,收燕建唐,可谓虎父龙子)。

  5、战术体系:擅长运用沙陀鸦兵铁骑作战,经常靠运动战的冲击力破敌。

  6、士气高低和动力来源:由于晋军起源于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沙陀鸦兵少数民族部队,所以军队士气更多维系于核心将领和统帅的个人魅力,再加上沙陀鸦兵多年驰骋,本就勇猛好战,所以士气算是不错的。至于动力来源,晋军在李克用时代军纪较差,在李存勖时代晋军军纪有所好转,但也不严。其多靠部队胜利后的战利鼓舞士气,团结军心,这也是唐末五代军队的一个共同特点。

  7、后方支援:这点大概分两个时期说吧,李克用刚被唐廷封为河东节度使,占据山西之后,由于河东素来富饶,在唐末军阀混战又少有波及,所以民力和军力是很强的。李克用接手河东后,大肆扩军,四面扩张,但只知征伐却不知在大后方课业农桑、休整蓄养,再加上军纪松弛,律法不明,四处剽掠,所以连年征战之后军力变得十分羸弱,这也是梁晋争霸朱粱在前期占尽优势,几乎打下晋阳(今太原)的原因。晋军进入李存勖时代后,李存勖内修明政,务农训兵,外联幽燕,民心重聚,晋军军力和后方支援又逐渐强大起来。待到李存勖灭梁建唐,占据包括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陕西、巴蜀(一度)再内的整个中原之地的之后,要精兵有河北、山东,要存粮有河南、山西,国力更加强大,冠绝五代前期。

  8、主要对手:朱粱、契丹和包括幽燕刘仁恭,凤翔李茂贞在内的其他割据势力。

  9、战绩:李克用没有因功受封河东节度使之前没有晋军这一说法,但沙陀军系从唐太宗时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其拓边守土,直到整个五代期间都存在。并且沙陀军系在五代梁后主宰中原,称霸天下。所以我计算沙陀晋军的战绩从李克用操纵云州(今大同)兵变算起,因为云州兵变后不久黄巢义军北渡长江,唐廷为了争取各军阀勤王作战,承认李克用大同军节度使的地位,从此沙陀军系有了立足之本,正式形成。中和元年黄巢攻占长安,唐廷下诏包括沙陀军在内的各路诸侯勤王,李克用率军于良田陂大败黄巢军尚让部,为联军将黄巢起义军扫出长安立下大功,李克用因功受封河东节度使,自此山西晋军在沙陀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黄巢东退,李克用率沙陀铁骑猛追猛打,杀的义军只余下千百人,直接导致了黄巢的自杀和义军的覆灭。上源驿事件后,晋梁争霸开始,晋军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对梁作战。李克用占据河东之后四处讨伐,南巡泽、潞,占领怀孟、河阳;北攻幽燕击败镇、冀军阀,占据幽州。进关中,横扫李茂贞,威慑关中三镇,势压群藩。潞州哗变,叛降朱温,李存孝率兵大败朱温援军,夺回潞州。但李克用受人挑拨、赏罚不明,李存孝据刑州反,成德军节度使王镕率3万成德军援李存孝,被李克用击败,王镕降,李克用围刑州,杀李存孝。不久李罕之据泽州,袭取潞州,归附朱温,晋军失去泽、潞重地,从此梁晋就泽、潞,以及魏博重镇展开了激烈争夺,趁此刘仁恭据幽州反李克用,李克用率晋军亲自征讨,但倨傲轻敌,醉酒指挥,败。从此晋军由于幽州刘仁恭的背叛陷于南北夹击的困境,在魏博重镇的争夺中落入下风,朱温最终夺得魏博重镇的控制权,接下来梁军进攻河中,河中降,梁军对晋军形成战略上的包围,围攻晋阳,李克用听从众将的劝告死守晋阳,命名将周德威、李嗣昭带领晋军死战,最终击退梁军,解除了晋阳之围,保住了根本。此后,由于朱温的血腥镇压,魏博再次兵变(魏博这个地方出了名的产兵匪,那群大头兵和下级军官看着统治层不顺眼就时不时的来个哗变),再次叛变归晋(后又被梁军收复)。这时,朱温篡唐自立(在没有彻底消灭沙陀军系的时候就称帝,是朱温最大的昏招),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也率军降晋,至此晋军从灭亡的边缘喘了口气。开平二年,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继位晋王,晋军的辉煌时刻来临。李存勖约束军纪,整训晋军,亲率周德威等名将破梁军于潞州。转入对梁军的反攻阶段,之后朱温亲率梁军重征潞州,被晋军击退。开平四年,后梁率大军进攻镇定,周德威率晋军往援,于柏乡之战击溃梁军龙骧、神捷两个主力部队。后梁乾化二年,李存勖率晋军主力伐幽州刘仁恭,朱温趁此率5万梁军攻晋,李存审率数百沙陀铁骑夜间突袭,梁军惊慌失措,烧营逃遁,大败。此战过后朱温羞怒交集,病重死去。此时李存勖亲率晋军消灭了占据幽州、沧州的刘仁恭,尽收河北之地,势力大涨。无北顾之忧,李存勖率晋军南下魏博,刚好又赶上魏博大头兵造反,李存勖慑服乱兵,不费吹灰之力取魏博。接着进攻梁军,于固元城西歼灭梁军精锐步兵7万。至此河北之地尽归晋军。贞明三年,晋军趁黄河冰冻过河,下杨柳城。次年,梁将谢彦章决黄河以灌晋军,李存勖不退反进,率军涉水强渡黄河,秋,李存勖于魏州阅兵,军容雄壮。之后李存勖决计直下洛阳,于胡柳坡遭遇梁军,李存勖志得意满,轻敌冒进,晋军大乱,周德威父子战死,幸晋军名将李嗣昭等整军反击,在自身战损三分之二兵员的情况下歼灭梁军3万人,两败俱伤。李存审为持久计,在黄河两岸架浮桥,筑南北两城以利防御,以杨刘、德胜为两大进攻据点,梁军也在德胜上游夹河筑城造浮桥,至此,梁晋展开了闻名历史的夹河之战。两军沿黄河反复争夺,互有胜负,此时成德军兵变,契丹借机十万骑兵寇边,李存勖不得不分兵主力北御契丹,平定叛乱。梁军抓住此时机全力反攻,守军在李存审和李嗣昭的带领下苦守,梁军趁晋军防御空虚袭取卫州,尽取澶州以西、相州以南,军威复振。李存勖在晋军主力于云朔凭城大败契丹骑兵、平定成德之乱后神速回师,苦战夺回河北失地。接着李存勖举兵南伐汴梁,欲一举灭梁。梁军请出年已60的一代名将王彦章,梁军士气大振,梁唐针尖对麦芒,集二十万之众激战黄河岸边,后梁军内部不稳,此时梁将康延孝降晋,统帅王彦章也被梁廷临阵撤换。梁军士气大降,晋军士气大涨,可梁晋大战经典就经典在一个双雄相争,强强相持,变数频仍——晋军将领李继韬在这个时候举潞州降梁,梁军派重兵配合,又攻下泽州,断绝了晋军归路,且直捣晋阳,导致梁晋并列在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晋军此时是老家可能被抄,梁军是国晋军大列家门口,两边都是岌岌可危。这个时候如果李存勖回师救援,晋阳能保住,消耗了如此兵力的情况下两国都要修养,灭梁时机又要不知道等多少年,于是在中国军事史上最冒险的一幕上演了——李存勖笑嘻嘻地告诉了大家他的决定:和梁国比速度、玩心跳,看谁先把谁老家拿过来!不成功,就成仁!这一个决定,把李存勖天生的超卓军事才能集中体现了出来。其当即立断,以李嗣源为先锋,轻骑直取汴梁,自领大军随后,一路披靡,在晋阳被围的时候险取汴梁... 前线梁军听闻汴梁失守、末帝自杀,纷纷请降,至此,20年的晋梁争霸结束,后唐替梁。灭梁之后,李存勖派郭崇韬伐蜀,从洛阳发兵到唐兵入成都,仅仅用了70天灭亡前蜀... 灭蜀后李存勖没有再进取,宠信伶人,赏罚无度,自己也因部队哗变被杀,明宗李嗣源继位,后唐征战多年,明宗修养国本,自此晋军(后唐军队)再没有辉煌战果。

  10、当时的世界排名:这个不好说,排不上。

  11、部队战斗力维持时间:40年。

  12.反面质疑与论述:可质疑的就是五代军队的频繁叛乱哗变。之所以把后唐晋军排在这个位置,是因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武力至上的由一群赳赳武夫们导演的军阀大混战时代,论全国各地的战争规模和频仍程度,可以当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八个大字。这是一个“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年代,这个时代的军队,上接盛唐,又历经唐末安史之乱和军阀混战的洗礼,自身战斗力非常强。这个时代对武力和军队的过度推崇,也导致了前所未见的混乱,在混乱中,在天下各军阀都秣马厉兵、竟逞兵锋的情况下,沙陀军系可以自中原混战中脱颖而出,从而奠定之后唐、晋、汉、周的朝代格局,实属难得,亦足以证明其战斗力,故列此处。

标签: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