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爱百科 76 0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新浪博客及微博号:百西村头 "blog.sina.com.cn/siyuanzu" )

  六,意外相逢

  再说当时前往仓颉部落拜师取经的神农氏族精英们,捧上家乡出产的精美玉器为礼物,终于领略到了仓颉氏精妙的文字应用和卜筮学说的精髓,使自己的囊中之器越发强大。不过,神农氏族还是觉得中原诸部族方国林立,人群耕地甚为拥迫,外来者难以长久立足,学有所成后还是决定继续南下,寻觅一块更为理想的沃土。

  越往南迁,森林越是茂密,天气也愈炎热,神农族人得病离去者增多。不过他们在东北狩猎之时,已懂得采摘一些有用的植物治病疗伤,现在来到南方后,森林中的植物更加丰富,在无数的实践中,神农族应用的药材种类愈加丰富,医术也更加有效。这也是后世多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中医治病的原因。其实中医也是中华先民在近万年来的生存斗争中,逐步积累总结出来的实用求生经验和技能。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图6-1:神农氏尝百草)

  经过数十年的艰辛迁徙和寻觅历程之后,神农族终于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天的南京市一带(北阴阳营遗址),他们意外遇到了一支早期南迁的同宗部落栖霞族,栖霞族比神农族更早四百多年迁离北方的母系联盟地区,他们的制玉手艺也相当好,至今仍出土不少约6000年前其部落制作的玉器佩饰。这支定居南京一带的小部族与神农族大部队的相逢,虽是两眼汪汪泪,不过场面也是热烈且温馨。

  (图6-2:南京出土的六千年前上古玉器)上图很慢,可进入上述博客地址观看全部图片

  由于宽阔的长江造就了一望无际的沼泽河滩,无数的支流溪水流淌其中,确是水稻种植和放舟捕鱼的天赐福地。在栖霞族的协助下,神农族终于在南京以西数十公里外的长江北岸,找到了一大片近些年从河网交错的浅滩中新长的无人耕种土地,即今天的含山县一带,开启了数百年繁衍生息、拓展立国的传奇历程。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图6-3:神农族终于找到自己的新家园_今天含山县凌家滩遗址)

  到达长江流域后,经过数十年的滩涂围垦,神农氏族终于在江北站稳了脚跟,千亩河滩化作金黄的稻田,部族人口又开始稳定回升。面对海湾冲积平原大量新增土地的情况,见多识广的神农氏各部族精英共同商定,以现在建立的含山县一带的聚落为核心大本营,各部兵分多路,让部分年轻力壮的家庭组成拓殖分队,继续向东部沿海广袤的滩涂进发,趁其仍是地广人稀之际,占领更多肥沃的耕地,为部族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们特意联络了居大江南岸的栖霞族,一起携手推进殖民计划,栖霞族积极响应,并派出一支部族与神农氏共同进退。

  七,上古方国之城(凌家滩遗址)

  这时离当初神农族离开北方的母系联盟地界已过去了百多年,当初率族南迁的首领迪公早已故去,被选出来主持全族政教事务的男性首领已换了好几任。约5500年前,神农族的新任首领是德才俱备的立公。在南方的江河之滨过上安定生活的神农族,这时正是趁海退土长,大力围垦沼泽浅滩、种植更多水稻的好时机,主政的立公可谓日理万机,不但要处理核心部落区(含山县一带)的诸多事务,还要奔波巡视各处农事,并为各部落主持祭祀、占卜吉凶、舒困解难,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远征海滨的各路开拓殖民队伍的进展情况等。好在立公身边也有不少能干之人辅助他,其中最博学多才,且最为投契的竟是来自远方望族_仓颉氏族的一位才杰。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图7-1:今天凌家滩遗址的地望)

  这位仓颉氏,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已精通家族的龟卜之法和篆刻象文的要领,年青时游历四方,探秘求知。后在南方地区与神农族不期而遇,由于之前两族的渊源,这位仓颉氏很快成为神农族长老们的座上宾。初登宝座的立公得知仓颉氏的才华后如获至宝,把本族的发展蓝图和盘托出,诚邀仓颉氏留下一展才华,一起开疆拓土、共建功业。两人相谈甚欢,仓颉氏终是答应留下辅政,从此两人一起携手面对这个庞大部族的繁杂之事及诸多挑战,两人相得益彰、甚为投契,日久天长,逐渐也成莫逆之交。立公还特地选出一块最肥沃的土地,供仓颉氏家人耕织之用,希望仓颉氏家将来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

  立公在位时,神农族各方面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立公与族人商量要营造一座功能齐全、交通便利、易守难攻的城邑作为本族大本营,其实就是上古方国之都城,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仓颉氏肩上。经过一番考察和占卜后,仓颉氏选定了一处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作为新城址(凌家滩遗址),然后进行了统一规划,之后经过近十年的营建,神农族的新核心城邑拔地而起,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小方国已经初具规模。

  (图7-2:神农族方国民居复原图_凌家滩遗址)

  这个神农族的核心城邑坐北向南,其中的生活区北面由一段又宽又深的半圆形护城河环护着,这条人工壕沟约1000米长、近30米宽、最深处7米,完全可抵御猛兽或不速之客的偷袭。生活区的南边紧靠着一条天然河流(裕溪河),河流与壕沟相连形成封闭的安全屏障,古城与外部的人员与物资交流主要是通过河边码头的船筏运输。

  五千多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海退持续,但河网交错,陆路多不相连,而且车马普及的轩辕时代是一千年后发生的事(目前河南省已发现四千多年前的道路车辙遗迹),当时仍处于以舟筏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舟楫时代,舟楫时代其实已至少延续了四千多年,所以聪明的上古先民们,在规划建设平原沼泽地区的聚落城邑时,多会考虑到如何开发利用畅通的水道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以及栈道码头的选点修建等。神农族方城就建在今天的含山县裕溪河边(凌家滩遗址),而数百年后的神农族在阪泉(余杭良渚遗址)规划兴建神农氏王朝的都城时,同样也是这种思路,而且为了保证王朝帝都四季的水路运输畅通,还引出了一项工程量浩大、令人惊叹不已的上古水利工程。

  (图7-3: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八千多年前舟楫时代的独木舟)

  神农族在裕溪河边的新邑还有一个陆路城门位于城北,通过一条十来米宽的陆桥与城背后的高岗相连,高岗后就是田野沼泽,再过去就是一片群山(太湖山),可见此地风水极佳,神农族的知识分子深得远古中华堪舆之术的精髓(出土文物包括龟卦图及龟签卜器具)。

  城后的这片高岗其实是神农族的祭祀区,祭祀区中央是一个面积达1千多平方米人工垒砌的祭坛,坛高约十五米,坐北朝南,分多层拾阶而上,祭坛最高处有品字形分布的三个方形祭台,祭台在祭祀时会摆满祭品。整个高岗上、祭坛周围的土地都是族中先人的陵区,重要或特殊的人物去世后甚至就葬在祭坛中(今天的考古专家也是在这里发掘出许多承载着上古历史信息的珍贵文物,这种祭坛墓葬形式也逐渐演变成为后来西周至战国时期吴越地区流行的家族土墩墓形制)。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图7-4:5500年前的祭坛及祭台复原图)

  祭祀区的外围又挖了一道人工壕沟作为保护屏障,当时虽有豺虎熊豹横行,但方城中的神农族居民们可谓安枕无忧了。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图7-5:神农族方国的环形壕沟复原图。另外有栅门和陆桥通往后岗的祭坛区,祭坛区外围还修建了第二层壕沟,足以阻挡大象虎豹熊狼等猛兽。)

  顺便剧透一下,数百年后神农氏鼎盛时期,约5100年前,在今天的良渚古城遗址、即神农氏王朝帝都的中央,也拔地而起修建了一座巨大的人工台地,犹如一个巨大的“祭坛”,面积竟达三十万平方米,“祭坛”上也有品字形分布的三个大“祭台”,即三座圣坛山,每座小山上都修建了宏伟的祀享宫殿群。而从大祭台上俯看,竟是可容纳十万之众举行祭祀大典的平整大广场,有如上古时代的天安门广场,而且还是一个通过巨量人工垒筑起来的高高在上的广场。神农氏王朝的行政议事宫殿、王者的寝殿后宫、守备军营等建筑群,都修建在这个巨大的“祭坛”之上、分布在大广场的周围。这个上古王朝的帝都整个核心区(内城)约300万平方米,比今天的紫禁城还大几倍。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6、7/35)_意外相逢、上古方国之城

  (图7-6:神农氏王朝时期帝都宫城犹如巨大的“祭坛”。)

标签: 神农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