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本长篇小说,中国现在一年出版多少本长篇小说,一千本。有几本五年后大家还看呢?有几本十年后读者还看?有几本五十年后还有人知道?很难说。但是《红楼梦》作者离开人间二百多年了,全世界越来越的人在念《红楼梦》。可以说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听贝多芬的命运曲,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通过各种不同的译本读中国的《红楼梦》。为什么不分国家、不分时代的读者都这么愿意读《红楼梦》呢?因为《红楼梦》写的是人类的共同的命运,生老病死,爱情友谊,富贵贫困,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的人都会遇到的。
1980年,我给六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讲《红楼梦》,讲到王熙凤,我往黑板上写了四个字“蛇蝎美人”。当时我还是受到阶级论的影响,这个字一写,瑞典留学生不干了,说马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王熙凤很有能力,我如果娶妻子就娶王熙凤这样的。我当时很震惊,但是后来想想很有道理。这个学生离开中国不久,就做瑞典王国驻香港总领事,又过了几年,是在帕尔梅首相手下做瑞典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样一个有从政能力的欧洲青年为什么喜欢王熙凤呢?就是因为像小品里面说的,王熙凤你太有才了。秦可卿死了,宁国府乱成一锅粥,王熙凤几天时间治理的井井有条。我给日本学生讲到这一段,讲到王熙凤,日本学生就说,这很正常,我们日本人打麻将,下属也得学王熙凤,得故意输钱给上级。你看,王熙凤都有这么广泛的国际影响了,各个国家的读者都在读王熙凤。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的读者也都在读王熙凤,毛泽东 他在万里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军事之外的书,他都精简了,他只留了一本文学的书,就是《红楼梦》。毛 也是个影响很大的红学家,毛 说,《红楼梦》可以当清朝的历史读,还说第四回是《红楼梦》总纲。我们研究文学,喜欢分段,你是搞古代文学的,他是搞现代文学的,那位是搞当代文学的,搞古代文学又要分成好几段,你搞先秦,他搞唐宋,我搞明清。但是《红楼梦》就不一样了,《红楼梦》是什么人都可以研究的,我们开红学会,从美国来了几位红学家,最有名的两位红学家,一位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周策纵教授,一位是纽约大学的唐德刚教授,唐德刚教授是《胡适传》的作者。这两位教授都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幼年开始读红楼
2007年,我在文史知识开了一个专栏,讲《红楼梦》是怎么样承传了《聊斋志异》的。但是首先提出《红楼梦》承传《聊斋志异》文学传统的,并不是我,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家赵刚教授。各个国家,各种专业,大家都在读《红楼梦》。更有意思的是各种年龄的人都在读《红楼梦》。我们在《百家讲坛》,易中天问过我,于丹是4岁开始读《论语》,你是几岁开始读《红楼梦》和《聊斋》的?我就给他开玩笑的回答,我是从娘肚子里就开始读《红楼梦》的。我母亲当年是念过私塾的,在她出嫁的时候,她的嫁妆里面就有一个书箱,里面摆着石印本的《红楼梦》和《聊斋志异》。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我母亲经常用《红楼梦》里面的话来讲社会是怎么回事。比如说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宴席,大有大的难处,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话。
到我18岁进了大学,《红楼梦》就是我的案头书,我们那时候上大学要上五年,从图书馆借来一本《红楼梦》,到期再续,到期再续,一放放了五年,每天晚上是我的床头必读书。我在青春岁月,我最想了解的就是宝黛爱情。等我年事稍长,我就能够理解,薛姨妈为什么要对她的女儿做出那样周到的安排。当我老了,当我做了祖母又做了外祖母,我就特别能够理解贾母的人生了。这个时候,我就更加坚定当年我母亲说的一个观点,我母亲说,贾母绝对不可能反对宝黛成婚的,因为她最爱她的外孙女黛玉和孙子宝玉,她一定要让他两个成一家。当我在十几家电视台讲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们家的人又说,这家伙又抄袭了,抄谁的呢?抄我老母亲的。我母亲,一个所谓家里蹲的老太太,她能够提出一些红学的观点。红学界的观点就更多了,真是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在红学界能够听到很多的天方夜谭,比如有人说曹雪芹是18世纪中国的007,他和他的邦德女郎一起刺杀了雍正皇帝。这太奇怪了吧,但是听到这样的话,请朋友们不要大惊小怪,因为类似的话一百年前就有,一百年后还会有。
我在2008年的时候,在布加勒斯特,跟《红楼梦》的罗马尼亚译文的译者在一起吃饭,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就说你为什么要翻译我们的《红楼梦》?他说了一句话,当时我的眼泪都掉下来了,现在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他说,《红楼梦》是我们欧洲文化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峰。这个话说的太好了。欧洲文化的高峰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三十多部戏剧创造了400多个人物,曹雪芹一部没有写完,或者是写完了没有完全传下来的小说,也创造了400多个人物,其中200个多女性。从贵族夫人贾母到农村老太太刘姥姥,从千金小姐林黛玉、薛宝钗,到粗使丫鬟傻大姐,一个一个活灵活现,就好像从纸上走下来。所以罗马尼亚文的译者说《红楼梦》是欧洲文化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峰,这句话太恰当了。
印象最深的红楼观点
《红楼梦》既然有这么多的人研究,这么多的人喜欢,对我印象最深的专家的观点是什么呢?朋友们知道,胡适是新红学的创始人,胡适有很多的红学著作,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1985年《胡适传》的作者唐德刚先生到哈尔滨参加国际红学会的时候说的话。当时参加国际红学会中国的学者都非常重视,都穿的西装革履,而唐德刚先生穿的是的卡中山装,当时我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我说唐先生你倒好像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干部,我们就给他命名19级干部。大家还说,好呀,这个级别就可以有资格买飞机票上飞机回纽约了。唐先生在会上说了一句话,他说胡适当年不做驻美国大使了,他就和我们在一起吹牛,他说话就比较随便了。他说,《红楼梦》不是好小说,没有主题,唐德刚就问没有主题你为什么还研究《红楼梦》,胡适说,好玩呀。胡适是新红学的鼻祖,我认为“好玩”在他所有的文学观点里面,是最重要、最精辟,也最到位。
《红楼梦》为什么“好玩”?因为有趣,因为《红楼梦》充满了情趣、谐趣,还有一般小说所没有的雅趣。《红楼梦》是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他是一部盖世奇书,他吸纳了中国文学的各种形式,像诗、词、赋,他还调动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像建筑、园林、绘画、美食。所以《红楼梦》是怎么看怎么好玩,怎么看怎么有趣,但是毛 说《红楼梦》要看五遍,因为他写的是四大家族的兴亡史。梁思成规定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必须要读《红楼梦》,要看看大观园是怎么盖的。
《红楼梦》奇在哪里
我研究《红楼梦》应该是五十多年了,第一篇红学论文是1962年大学三年级交的古代文学作业。那个题目大家一听,就感到很有趣的,叫做《贾宝玉批判》。研究了这么多年,我现在最想用一个英国小说家兼英国小说理论家的观点跟朋友们谈谈《红楼梦》。福斯特认为,小说无非就是写人生五大事件,人的出生、人的饮食、人的睡眠、人的爱情、人的死亡。大家想一想,写人的出生,世界上有哪一位小说家创造过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缘定三生的大爱神话?贾宝玉的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生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这株仙草,仙草才得以活下来,修成了仙女。在她的五衷之内,就是她的内心深处,就一直在感戴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当神瑛侍者要下凡做贾宝玉的时候,绛珠仙子就说我要跟他下去,还他的甘露之恩。怎么还呢?我把我一生的眼泪全还给他。
在世界文学当中谁见过这样的神话,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写爱情,能写到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不是三角恋,但是比三角恋要有趣的多,要好看的多,因为他们三个人是一种聪慧者的心灵在逐对厮杀,也是贾宝玉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世界上还有哪一位作家能够写出像《红楼梦》里面的那些饮食。我们经常提到,《红楼梦》的饮食,最有代表性的是茄鯗,我参加过很多国际红学会,吃过很多次的红楼宴,不管多么有名的大厨师,他都没有做出王熙凤所说的茄鯗。后来87版《红楼梦》的民俗顾问邓云乡先生告诉我,你知道吗,茄鯗是什么,就是宫爆鸡丁。不要说红楼宴的那些大菜,红楼早点就能把外国人唬的一愣一愣的。我在扬州西园宾馆跟英国一位模样很像撒切尔夫人,名字也叫玛格丽特的女学者一起吃过红楼早点。先上了八道粥,野鸭粥、桂圆粥,再上来八种小吃,枣泥馅的山药糕,东府的豆腐皮包子,再上来八个果碟。玛格丽特吃了两三种她就不吃了,《红楼梦》的饮食写的如此的丰富。我是非常喜欢俄罗斯的小说的,特别是三位长篇小说大家,托斯陀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他们的名作,像《战争与和平》,朋友们是很熟悉的。大家想一想这三位俄罗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家,他们的几十部长篇小说加在一块,对俄罗斯饮食的描写能和红楼梦比吗?根本就不能比,因为《红楼梦》写的是中国的饮食,《红楼梦》更写的是中国的文化,是在餐饮桌上写文化,那就是朋友们很喜欢的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那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宴会。
《红楼梦》的死亡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艺术,指的就是秦可卿之死,和《歧路灯》里面的谭孝移之死,《金瓶梅》里面的李瓶儿之死,是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人物之死的三大经典。《红楼梦》写到晴雯之死,我在做大学生的时候,经常看到这里,哭的稀里哗啦的,晴雯和贾宝玉什么关系?夸张的说,光谱纯一样的关系,太纯洁了,但是当晴雯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把自己的红指甲咬下来,交给贾宝玉,把自己的贴身衣服和贾宝玉换了。这是多么感人的生离死别。
更有意思的是,《红楼梦》的作者还能把人物的死亡和一个大家庭呼啦啦大厦倾联系到一起,所以《红楼梦》是太有趣了。《红楼梦》那么几百个人物,即使出来一个一闪而过的人物,都会叫我们过目不忘,像焦大,几百个字,这个老忠仆就写活了,鲁迅先生就说,焦大是贾府的屈原。我在大学里给本科生、给留学生、给研究生讲《红楼梦》,都是那种高堂讲章的讲法,讲理论分析,讲人物分析,讲艺术特点,现在我们换一种讲法,我们把《红楼梦》从头到尾一回一回的读下去,每次读一回,也可能读半回,讲一回,也可能讲半回,我们就要从草长莺飞的春天讲到万里雪飘的冬天了。朋友们可以全部的听下去,也可以随时从哪一段开始听,它都会很好听的,为什么?因为《红楼梦》是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章回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相对独立的人物。《红楼梦》就是用这样一个一个似乎是短篇小说的故事,组成了最好的中国故事。
关于《红楼梦》最有趣的一句话,我想告诉朋友们,那就是1992年,我们在扬州开国际红学会,在闭幕式上,蒋和森先生说的,他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不可以没有《红楼梦》。这话说的过分吗?想想还有几分道理。我们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匆忙,我们要跑多少地方,我们可以背上一本《红楼梦》,到任何一个地方大就看,我们也可以打开手机,听听喜马拉雅讲《红楼梦》,从任何一段开始听,都会很有意思,从任何一段开始听,那种璀璨的龙文化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人们的生离死别,人们的生老病死,穷困富贵,人生感悟,就给我们提供过来了。
二、 知识点补充
1、周策纵:(1916年1月7日-2007年5月7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今衡阳市祁东县),逝世于美国旧金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系和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特别是中国五四运动)、国际红楼梦研究会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和历史系终身教授。
2、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就读于舒城中学。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59年获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系主任;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2009年10月26日,因肾衰竭卒于美国旧金山佛利蒙家中,享年89岁。
3、爱德华·摩根·福斯特:20世纪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等。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出生于英国伦敦,在剑桥大学求学。毕业后一度往意大利和希腊旅游,回到英国后,协助创办《独立评论》,并成为其主要撰稿人之一。1905年出版了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其后接连出版了《最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和《霍华德别业》(1910)。他到印度作了两次旅行之后于1924年写出《印度之行》,福斯特于1946年回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任荣誉研究员。
4、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5、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6、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标签: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