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简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四场
时间: 2019-09-04 09:00:00
地点: 人民网
简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主办,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四场于9月4日上午9时正式开启。 第四场论坛邀请五位军队先进模范人物结合个人故事,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成就座谈宣讲,并与网民互动交流。欢迎收看!
精彩视频
钱七虎:铸就共和国“地下钢铁长城”
李保国:用强军思想锻造战略铁拳
刘洋: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付小兵:战创伤救治走向科技前沿
王占军:特战尖兵的使命与荣光
相关报道
钱七虎:铸造中国最坚不可摧的盾
李保国:“当个能带兵打仗的政工干部”
刘洋:国家的发展点燃我成为航天员的梦想
付小兵:研究无止境
王占军:时刻准备下一场战斗
访谈回放
主持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70年壮丽辉煌。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各行各业、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四场,今天在人民网1号演播厅继续进行。
我是人民网主持人许博。现场的观众朋友以及广大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
今天,五位军队先进模范人物将结合个人故事,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成就座谈宣讲,并与网民互动交流。 [09:05]
主持人
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钱七虎,火箭军某旅政治委员 李保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 刘洋,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研究员 付小兵,武警某部猎鹰突击队特战三大队大队长 王占军。欢迎五位的到来。
第一位要登台宣讲的嘉宾,是钱七虎院士。防护工程是国家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基石,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奋斗一甲子,铸盾60年,钱七虎院士用毕生心血,奠定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创立了防护工程学科……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有请钱院士上台宣讲。他的宣讲主题是,铸就共和国“地下钢铁长城”。 [09:06]
钱七虎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我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亲眼见证了国家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回顾我的人生历程,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
第一句话,爱党信党跟党走,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1937年10月,母亲在逃难途中的小船上生下了我。7岁时,父亲因贫病离世,母亲靠摆小摊维持生计。说实话,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1949年的全国解放,没有国家的助学金支持,我早就会和哥哥姐姐一样失学、失业。1954年经组织保送,我进入著名的“哈军工”学习。当时防护工程专业没人选,因为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但是我始终服从组织分配,让我学什么就学什么。大学六年我只回过一次家,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是全年级唯一的全优毕业生。1960年,我被选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深造。当时有位老红军跟我说,我们国家还有人吃都吃不饱,国家得用多少金条才能送你们去留学啊。我始终牢记使命、刻苦学习,获得工学副博士学位。留学归国后,我克服各种困难,一门心思做学问、搞研究。1980年职称评审时,连助教、讲师都不是的我,直接评上了副教授。后来,组织又考察选拔我当了院长、评了院士,在专业领域取得一些成就。今年1月8日,习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亲自为我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和证书。一路走来,我常对老伴和身边同志说,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一切,唯有献身党的事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09:06]
钱七虎
第二句话,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冷战加剧,军备竞赛激烈,面对着严峻的核安全威胁,如何在不打第一枪的基础上,打好第二枪也就是保证“二次反击”呢?从那时起,为国设计打不烂、炸不毁的“钢城坚盾”成了我一生未曾动摇的目标。上世纪70年代初,我受命担负飞机洞库门设计,专门赶赴核爆试验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收集数据。现场发现,虽然此前的飞机洞库门没有被炸毁,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出现严重变形、无法开启。门打不开、飞机出不来,就无法反击敌人、打击敌人。当时飞机洞库门设计采用手算方式,计算精度差、效率低。我率先引入有限元计算方法,加班加点翻译整理出十多万字的外文资料,通过当时中国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计算,设计出当时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冲击波的机库大门。 [09:06]
钱七虎
“矛”与“盾”总是在攻防对抗的进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时刻跟踪着新型进攻武器的发展,只要是进攻性武器这个“矛”发展一步,就琢磨和研究让我们的“盾”如何更坚固一层。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我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我们国家在防护工程领域逐步实现了飞跃发展,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 [09:08]
钱七虎
第三句话,谋求国富民强,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大国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更体现在综合国力上。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名科技工作者,既要关注如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也要关心提高综合国力、谋求人民幸福。1992年初,珠海特区建设机场,要炸平一座山,爆破总量1085万立方米,要求一次性爆破成功,数万发雷管不能有哑炮,一半的土石方定向投入大海,一半的土石方必须松动破碎,而且要确保邻近1000米内的两处村庄安全。这样大的爆破,世界还无先例,难度很大。我带领团队先后六下珠海,和大家一起研究总体方案和每个施工环节,当年12月成功实施爆破,创造了世界爆破史上的新纪录。 [09:08]
钱七虎
我始终觉得,做科研工作不能仅仅着眼当下看得见的事情,更应该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为预防和治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我利用自己研究地下工程占有大量国内外学术资料的优势,率先提出开发地下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等创新观点,先后组织编制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主持了北京、深圳、南京、青岛等十几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评审工作。由我主持制定的我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获得国家人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6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毁伤分析中广泛应用。这部《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我常对我的学生讲,一定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里聚焦,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 [09:10]
钱七虎
各位网友,我今年82岁了,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我有生之年,我将始终做到毋须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继续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为国家铸就钢铁强盾,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09:10]
主持人
钱院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为国家摸索出一条“九地之下”的安全之路,为人民铸起一面“坚不可摧”的坚强之盾。感谢钱院士。
第二位宣讲者,他曾这样介绍自己,“保国就是保家卫国。这个名字包含着父辈的期望,也是不变的初心。”他以“能打胜仗就是最好践行”的实际行动,推动强军目标落地生根,带领官兵们步履铿锵地行进在强军征途。让我们欢迎火箭军某旅政治委员李保国上台分享。他的宣讲主题是,用强军思想锻造战略铁拳。 [09:11]
李保国
我们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很神秘、也很神圣的部队,始终与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上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仇视围堵,毛 掷地有声地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要不被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为打破核讹诈核垄断,大国重器横空出世,打出了大长国人志气的“争气弹”。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习 决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火箭军伴随着民族复兴、改革强军应运而生,划出一道道壮我国威军威的如虹弹道。我们旅作为这个战略导弹家族中的新成员,为打造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王牌”、“底牌”努力着、奋斗着。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在 强军思想指引下,锻造决战决胜战略铁拳的几点感悟。 [09:13]
李保国
第一点感悟:真理之光照亮忠诚之魂。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是永远不变的军魂。对火箭军部队来说,绝对忠诚是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1959年9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从炮兵教导大队遴选的300多名官兵,满怀对党和人民的一腔赤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悄无声息从北京长辛店出发,千里机动到河西走廊,虽然不知何时才能与亲人重逢,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彷徨,不问归期、不提条件,组建我军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地地导弹第一营”,践行了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的忠诚誓言。党的十八大后,习 视察原第二炮兵机关,强调第二炮兵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力量,在政治上必须特别过硬,确保官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之后,又决定把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亲自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09:15]
李保国
我们旅组建之初,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官兵思想千差万别,面对如山重任,怎样从一开始就打好部队听党指挥的忠诚底色?我们的答案是,建旅先铸魂,聚人先凝心。我们把学习贯彻 强军思想作为立根固本的灵魂工程,探索推开课程化组学、通俗化促学、常态化帮学、网络化助学路子,编创强军思想思维导图、手绘漫画、文化书签等,官兵思想的炉火越烧越旺,忠诚的根子越扎越深。新战士小郭,自称“佛系青年”,认为“大道理”和“小战士”关系不大,类似情况还不少。我们开展“个人梦如何融入强军梦”、“小岗位如何干成大事业”讨论辨析,帮助他们拉直心中问号。入伍第二年小郭就被评为岗位成才先进个人。实践中我们感到,导弹是冰冷的,号手是有思想的,有了科学理论指引方向,我们的导弹才能越打越准。 [09:17]
李保国
第二点感悟:真理之光照亮打赢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有一种味道越来越浓,那就是备战打仗的硝烟味。关注军队的朋友,可能经常从媒体上看到我军红蓝对抗、远洋训练、战略巡航等演练场面,相信很多人被我军火热的练兵场面所感染,但也可能会有人问,现在不打仗练兵有什么用?在我们旅驻训场上有一幅巨大的标语牌,上面写的是:“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习 深刻指出的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些年,习 对军队备战打仗看得最重、关切最多、忧思最深,亲自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参加全军开训动员,接连向全军发出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之问,要求全军把备战打仗作为主责主业,树立了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鲜明导向。全军上下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越来越足。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在中国有一家极其神秘的“快递公司”,他们长年深居简出、隐姓埋名,24小时接单、全年无休,业务覆盖全球,所送之物无人愿意签收。这家备受瞩目的“快递公司”就是我们火箭军。为了送好“使命必达”的“东风快递”,近年来火箭军部队无预告拉动、随机抽点发射全面推开,循环滚动值班、常年备战机制形成常态,跨区驻训、实兵演练、红蓝对抗常年组织,实战能力不断提升。我们旅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锤炼打赢本领一刻也不曾放松,广大官兵自觉练技术、练战术、练胆气,比学赶超氛围非常浓厚。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旅一名政治指导员,有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创破纪录大比武,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连续做了6408个仰卧起坐,当时腰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磨破了。在全旅官兵共同努力下,我们旅接收某新型导弹后当年参加上级考核,所有发射架均具备独立测试操作能力。 [09:21]
李保国
第三点感悟:真理之光照亮本色之美。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习 深刻指出,我军要强起来,作风必须过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 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回归初心、回归传统、回归本色,气象面貌为之一新。作为旅党委班子的“班长”,我深知作风形象是块“金招牌”,连着人心,也连着战斗力。旅组建时,8名党委常委来自7个不同单位,相互间接触很少,第一次常委会,我就立下“铁规”:常委间决不能搞迎来送往。2年多来,班子成员中2名同志调出,3名同志家属生二胎,都是当面道喜、清清爽爽。我心里清楚,人情往来看似微小,连着的却是官兵的信任。一名干部探亲归来,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家里自产的建德苞茶,有提神醒脑作用,给您带了一盒,放宿舍门口了。”我当即回了电话:“提神醒脑说得好,取回自饮醒醒脑!”选人用人最能考验一个单位的风气。一名技术干部感到新单位岗位多,到期就能调,干工作得过且过,去年面临调级时被旅党委坚决否掉。2年多来,全旅先后调整使用干部396人,选改士官212人,没有一封“告状信”;百余人次在基地以上组织的考评选拔、比武竞赛中获奖或被通报表扬。组建2周年,一位已经调离的干部写来寄语:“第一届班子的实干担当、奉献精神、干净清爽,挺起建设部队的‘铁脊梁’!” [09:24]
主持人
这是火箭军官兵备战强能的故事,也是在 强军思想指引下,锻造决战决胜战略铁拳的故事。感谢李政委的分享。
今天五位宣讲者中,有一位特殊的女性。她从一开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英姿飒爽、干练优雅,她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航天员刘洋。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她巾帼不让须眉,圆满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任务。让我们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刘洋分享她的故事。她的宣讲主题是,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09:25]
主持人
这是火箭军官兵备战强能的故事,也是在 强军思想指引下,锻造决战决胜战略铁拳的故事。感谢李政委的分享。
今天五位宣讲者中,有一位特殊的女性。她从一开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英姿飒爽、干练优雅,她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航天员刘洋。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她巾帼不让须眉,圆满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任务。让我们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刘洋分享她的故事。她的宣讲主题是,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09:25]
刘洋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很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飞天是什么感觉?当航天员是什么感受?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被祖国和人民需要,是最大的荣耀和幸福。2010年5月,我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了我国首批女航天员。从一名飞了1680小时的飞行员转身成为一名航天员,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炼狱般的“脱胎换骨”。仅基础理论学习,1年内就要掌握相当于大学3-4年的课程。而且有许多特因环境训练更是残酷,其中有一项训练叫转椅,当飞行员转椅只需坐2分钟,可当了航天员优秀标准却提高到了15分钟。我自认为前庭功能还是不错的,可当第一次转椅坐到5分钟的时候,那种突如其来的眩晕、恶心,瞬间让我脸色苍白、满头是汗,下来后整整一天吃不下饭。在训练的时候,我们手中都会握一塑料袋,但我不能吐,因为一旦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后面的训练中就很难克服。我也可以喊暂停,但首批航天员大哥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我又怎样能轻易妥协。为了提高前庭功能对抗空间运动病发生几率,我每天都坚持打地转,15圈、20圈、30圈。为了提高头低位耐力,每天睡觉我都扔掉枕头,垫高脚。每天清晨我都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声喊“加油,加油”,每晚我都会问自己“今天你努力了吗”,当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部考核,被确定为神九任务的女航天员时,那些搬着双腿上楼、连做梦都是实验和操作、技能与原理的日子,显得那样的意义非凡、那样的弥足珍贵。那一刻,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像暖流一般在心中流淌,这是被祖国需要、被任务挑选、被人民信任的幸福,是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荣耀的幸福! [09:28]
刘洋
我们航天员在太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飞得离地球越远,心与祖国贴得越近。记得执行神九任务的13天里,每90分钟飞临祖国上空一次,特别是夜间,能清楚看到城市的灯光,每次我都会心跳加速,情不自禁隔着舷窗凝视祖国。每一次,我都由衷地感到,祖国,真美! [09:33]
刘洋
第二点体会,祖国托举我飞天,航天梦见证强国梦。神五飞天后,我们航天员大队收到一封特殊来信,来信者名叫方国俊,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选拔出来的航天员预备人选之一。当时,国家首次启动载人航天“曙光一号”工程。然而,由于那时国家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薄弱,很难支撑起载人航天这个庞大工程,不到5年就被迫下马,飞天成了方国俊一生无法实现的梦想和难以释怀的遗憾。他在信中说:“你们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我为你们骄傲,更为伟大祖国骄傲!”航天员飞天,靠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而是强大的国家、综合的实力。我们载人航天工程,直接参与研制的研究所、基地等一级单位就有100多个,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大军,更有全国十四亿人民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支持。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哪项技术、哪类保障跟不上,都不可能有今天发发圆满、次次成功的奇迹。费俊龙曾对国外同行讲过一段话,他说,“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却无法分享我的自豪。因为在我身后,站立着的是强大的祖国和人民!”
我现在都清楚记得,参加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办的第63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时,大会 看到台下的中国代表团,特意向来宾介绍我是来自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上,当看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领导和美国、俄罗斯代表一起为其他200多个成员国发放会旗时,我一下子热泪盈眶,国家发展了,科技强大了,走出国门,我们的脊梁挺得更直了。上个月,我和陈冬受邀访问了纳米比亚。所到之处,处处都能感受到纳米比亚人民的热情真诚,感受到华人华侨的骄傲和自豪。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对我说,中国真了不起,希望纳米比亚能更多地分享中国航天成就!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深深自豪! [09:33]
刘洋
第三点体会,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飞天的脚步永不停歇。航天员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有人曾问我,“你难道真的不怕死吗?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会回不来呢?”其实,没有人会不珍惜生命,只是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事情值得去奋斗和牺牲。记得执行神九任务前的1天晚上,我和爱人在航天城院里走了一圈又一圈,两人都沉默不语。最后,我抬起头对他说:“万一、万一我真的回不来,你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第一,替我照顾好爸爸妈妈,他们就我一个女儿;第二,娶一个能顾家的妻子吧,这么多年,没能好好地照顾你。”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打断我:“不,你一定能回来,我等你!”面对小家与大家、生命与使命的碰撞和抉择,宁可亏欠小家决不愧对国家,这就是我们所有航天员无怨无悔的选择!
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载人飞船阶段和空间实验室阶段已圆满收官,目前正朝着“第三步”冲锋——建造中国空间站。现在,我们正紧张备战空间站工程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我们的想象。记得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我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4、5个小时,手就已经不停地颤抖拿不稳笔,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7、8个小时。没有捷径,没有巧工,只有练,练,练,加量的练!学,学,学,玩命的学!若问我这事业苦不苦,苦;若问我这事业累不累,累;可一切在我的心目中又是如此的值得和幸福!就像我们航天员经常讲的,为国出征是航天员永恒的梦想,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准备挺进太空、挑战新高度。 [09:36]
主持人
飞向太空,靠的是使命的召唤、过硬的本领和无畏的勇气。从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到建设我国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的时间表正在加速!追梦的步履铿锵,梦想的天空蔚蓝。征途漫漫,让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位宣讲者付小兵院士,他将提高我国战创伤救治水平作为自已的人生目标,为推动中国战创伤医学、严重战创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生物材料与生物治疗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研究员付小兵上台分享他的故事。他的宣讲主题是,战创伤救治走向科技前沿。 [09:37]
付小兵
我从军入伍、走上军事医学道路,得益于1978年的秋季高考,被原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录取,使我同时实现了学医和参军的梦想。回想起来,是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党和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英明决策,我也就不能参军入伍,也将和军事医学无缘。40多年一路走来,我见证了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的战创伤救治技术已经由传统方式突破到生物高技术前沿,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发展,创伤防治能力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今天和大家分享3个经历。
第一个经历,亲历战场救治立下投身军事医学研究初心。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边境还不安宁,正在攻读野战外科学研究生的我,先后4次赴前线部队开展战伤调查与救治。一次一名侦察兵不慎踩上地雷,右腿下部被炸得像扫帚一样,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限制,为了保住战友性命只能把他的右下肢全部截掉。这名侦察兵醒来后看着空荡荡的裤管,嚎啕大哭。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要提高战创伤救治水平,光靠热情是不行的,必须开拓创新,在救治理论和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治疗战创伤的办法,守护好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从前线回来后,我集中精力做了两件事。一是研制“外科清创眼镜”。为帮助医生在野战条件下比较清晰分辨正常区和坏死区的界限,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参与战场救治以及对2000余例战创伤资料系统的研究,我总结出了高速枪弹伤道周围不同区域组织活力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对损伤组织光谱特性的研究,发现了正常组织与失活组织对光的反射在某特定波长段存在的显著差异,经过各种努力最终突破了技术和材料难题,成功研制出了能够快速准确判定损伤组织范围并进行精确清创的滤色清创眼镜,这项成果获得了1990年度的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二是研究促进战创伤修复机理。为快速提升创面愈合时间,我们团队率先开展生长因子调控创面愈合研究,从以生长因子为代表的高新生物技术领域建立治疗战创伤新的方法,并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制出促进战创伤创面愈合的基因工程国家一类新药。临床实践证明,新疗法使急性创面愈合时间比传统疗法缩短2至4天,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率提高30%左右。目前,这项成果已经治疗患者6000万人次以上。如果那位侦察兵的遭遇发生在现在,他就很有可能不需要被截肢,我们的救治能力完全能够让他健康痊愈。可以说,战场上的那位侦察兵的遭遇是我开展战创伤研究的向导。时至今日,官兵所需始终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战场所需始终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09:42]
付小兵
第二个经历,突破技术难题使战创伤救治走向国际前沿。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战创伤救治都是向西方学习、跟着别人走,在一些技术难题上更是难以突破。在救治过程中,我们发现现代战争特别是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很多伤病员都是烧伤造成的,而重度烧伤病人由于汗腺被彻底损毁,是无法正常排汗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把这个医学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用了近10年时间。那是2000年的一天,我正带领学生做实验,不经意间发现在不应该出现干细胞染色的地方,竟然出现了干细胞染色!经过反复实验论证,我们最终确证了这是一种在创面愈合条件下,生长因子将已经分化的表皮细胞诱导转变为表皮干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现象,简单来讲就是“老的细胞”通过去分化转变成干细胞了。借助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将人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转变成为汗腺样细胞,并于2007年成功开展了国际上首例利用人体干细胞再生汗腺研究。首例汗腺再生手术对象是一名被严重烧伤的武警战士,在手术后的随访中,他说:“我终于能出汗了,夏天舒服多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项成果被国际同行誉为“里程碑式的研究”,也标志着我国战创伤救治迈入世界前沿,我本人也荣幸地被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授予“国际创伤愈合研究终身成就奖”。 [09:43]
付小兵
第三个经历,加速战创伤救治成果转化造福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大众发生疾病的规律在不断变化。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糖尿病变得高发,我带领团队对国内148万住院病人的体表创面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糖尿病足创面(糖尿病诱发的难愈创面)已经成为我国创面发生的主要病因。我先后到国内50多个城市的130余家医院,深入调研3000余例创面患者,进一步搞清了创面发生特征,搞清了创面难愈合的发生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4种疗法,使糖尿病足的总体截肢率下降至7.2%,远远低于欧洲的22%和日本的52%,典型单位的总体治愈率从60%上升至94%左右。一位在1942年遭受战争迫害的老年创面患者,由于下肢创面始终没有愈合,受伤后70余年里从未穿过袜子。经我们治疗后,老创面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这位老人激动地泪流满面,“我终于可以穿上袜子了”。为让更多创面患者享受更有体面的健康生活,近年来,我和团队在全国20个省市60余家医院开展了创面治疗师培训,1万余名基层医护人员接受了专业训练,14万余名创面患者得到了科学救治,一系列研究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首40多年军旅生涯,参军入伍时的初心和誓言从未改变,始终沿着这个方向一步步往前走。这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曲折中探索,但更多的是作为军人的自豪和从事战创伤救治的责任,我将和我的团队一起研究探索更多医学成果,更好守护官兵健康、服务社会大众。 [09:46]
主持人
严重创伤是和平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多发的重要损伤之一,严重创伤的救治也一直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创伤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对提高战创伤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感谢付院士这一意义深远的贡献。
最后登场的这位宣讲者,是一位八零后,入伍17年,6次在国际特种兵赛场上摘金夺银,他亲历了中国军队狙击事业的蓬勃发展。他说,技术精湛只是基本要求,为国争光才是我的理想。越是在高手云集的世界赛场上,越能感受到祖国的力量!有请武警某部猎鹰突击队特战三大队大队长王占军,来为我们分享狙击手的热血生涯。他的宣讲主题是,特战尖兵的使命与荣光。 [09:47]
王占军
大家好!很荣幸能与大家交流,分享几个作为特种兵代表参加国际军事比武竞赛活动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初出茅庐参加国际比赛,坚定“一切为打赢”的决心。2010年夏天,我第一次出国到匈牙利参加第9届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这个赛事有“枪坛世界杯”之称。经过激烈角逐,我们夺得军队组团体冠军和警察组团体亚军,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事上奖牌零的突破。赛事组委会特别震惊,因为之前我们连前十都没进过,《欧洲时报》还在头版刊发了“中国,让世界惊讶”的报道。这里,我还想给大家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次比赛的颁奖典礼比原计划推迟了整整2小时,为什么?事后才知道,组委会没有准备中国国旗,现场军乐队也不会演奏中国国歌,还是临时从我国大使馆借来的国旗和国歌音乐。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个人与国家结合的是如此紧密,只有国家强大,别人才会真正尊敬你;同时,国家的强大又是通过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来印证和体现的。所以说,“走出国门,你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这句话绝不是一句口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必须拼命练就过硬本领,军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从那以后,我们出国比赛再没有碰到过不准备中国国旗、不会演奏中国国歌的情况,因为我们拿奖已经成为了常事。比如2013年,5个比赛项目我们拿了3个冠军,后来举办方甚至专门针对我们修改了比赛规则。这看起来似乎不公平,但也说明了他们对我们实力的认可,甚至是顾忌。都说军人为战而生,战场上浴血奋战是军人的天职,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同样是军人的荣耀。今天在赛场上我们能战胜对手,未来在战场上我们也一定能赢得胜利。 [09:50]
王占军
第二个故事,参与国产“高精狙”的研发,用实战经验助力装备发展。说到狙击比赛,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角色”——狙击步枪。现在我们配发使用的7.62mm国产高精度狙击步枪,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之前我们出国比赛用的,还是85式狙击步枪,精度、瞄准倍率、枪械构造等都与其他国家使用的枪支相差很大,这也是之前我们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这里我分享两个比赛的细节,第一个,其他国家的选手看到我们拿着“85狙”走上赛场的时候都笑了,虽然笑得比较含蓄,但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种轻视,感觉很不舒服;第二个,“85狙”是自动抛壳,在比赛中经常会干扰到其他选手,有一次抛出的弹壳烫到了旁边选手的脖子,他们就向组委会提出抗议,我们只能用背包放在枪支一侧挡弹壳,感觉很是尴尬。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用上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精狙”,打败其他国家的狙击手,争回这口气。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有幸参与了国产高精狙的研发试用,提出的一些建议也得到了认可和采纳。制造一支好的狙击步枪,对制作材料、构造原理、制造工艺都有很高要求,所以从过去的“85狙”到今天的国产“高精狙”,我们看到了整个军工体系能力的提升,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世界领先水平的赶超,相信我们的武器装备一定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良。 [09:52]
王占军
第三个故事,当好“兵教头”,带出更多特战尖兵。武器装备越精良,越需要能充分发挥它性能的人才。2015年6月,我第五次出国参赛,身份从队员变成了队长,那次我们包揽了全部五项冠军。队员中有个狙击手,虽然领悟能力强,但发挥不稳定,前期考核中经常失败。有一次训练,他没有打好,就要我再给他一发子弹。当时我就问他:棋局失败了还能复盘,战场失利了还能重来吗?对狙击手而言,实战中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练就一枪毙敌的本领。后来,他沉下心来刻苦训练,和战友一起取得小组团体冠军,荣立一等功。这件事带给我很多思考,那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战友,带出更多的顶尖狙击手。于是,我开始总结狙击经验,研究反恐理论,在《轻兵器》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还编写了《军警狙击手射击课目研究与应用》个人专著,先后带出了十几个世界冠军,培养了600多名反恐人才。我想,作为特战大队的大队长,培养更多特战尖兵,在赛场上、在战场上最关键的时刻能够一击制胜,才更有成就感,也更光荣。 [09:55]
王占军
去年“锋刃-2018”国际狙击手竞赛,我们又包揽了小组和个人总冠军,同时我们还从参赛方变成了主办方、成为了东道主,充分说明我们在狙击领域,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国际普遍认可。其实,这只是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参加和组织的中外联演联训、国际比武竞赛和各类军事论坛越来越多,与世界的交流融合也越来越深入。在与世界不断的交流融合中,我们也愈发从容、愈发自信。这自信源于祖国的不断强大,也彰显了我们的大国力量和大国担当。
作为一名特战尖兵,能够亲身参与我军对外交流活动,展示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坚强意志和过硬能力,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想,就在此时此刻,就在每时每刻,有无数名官兵都像我一样、像一颗上膛的子弹一样,正在以临战的姿态,时刻守护着我们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我们将永远守护下去! [09:56]
主持人
王占军是千千万万特战精英的缩影。他们在强军征程中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胜战风采。让我们把掌声献给他们。 [09:56]
主持人
刚刚,五位军人带着各自领域的成果和故事,为我们做了精彩分享。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互动环节,让各位网友与五位嘉宾进行一次直接对话。让我们再次欢迎五位嘉宾。
为了让网友朋友们能更充分地与我们的五位嘉宾互动,在论坛开始前几天,人民网在各大网络平台开设互动话题,征集网友提问。我们在现场精选出十个精彩问题,让嘉宾现场解答。
强国论坛的网友提问钱院士,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话给我们讲讲到底什么是防护工程? [10:00]
钱七虎
我想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讲一下。我们两位武士格斗的时候,必定是一手拿矛,一手拿盾,矛是进攻敌人,盾是保护自己。我们的飞机、大炮、导弹是我们军队的矛,但是我们还要有盾,那就是防护工程,保护我们的军队、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这就是盾,这就是防护工程。 [10:02]
钱七虎
只有强大的国防坚不可摧,才能保持我们国家的和平安宁,才能使我们的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10:02]
主持人
李政委,在我们印象中政治工作主要是做思想工作的,作为一名旅政委你是如何抓备战打仗的? [10:03]
李保国
政治干部既会做思想工作,又会指挥打仗,这是我军的一个传统。习 要求政治干部要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政治工作要成为行家里手,军事工作也要成为行家里手,这样才能把政治工作做好。这些年,我拜了很多“兵师傅”,学最难的控制专业,背最难背的三路图,加班加点跑电路、练操作。通过努力,我掌握了3种型号武器专业原理,连续4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个人。我感到,政治干部肩上的星星越多,打仗的本领就要越大。同时,政委作为党委书记,还要确保部队把备战打仗作为中心工作,在经费投入、选人用人、立功受奖等方面向备战打仗倾斜聚焦,使部队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旺盛战斗热情。 [10:04]
主持人
刘洋,强国论坛网友问您作为一名航天员,你是如何看待风险的? [10:04]
刘洋
确实,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高危险的事业。目前全世界500多名航天员中,有27人在执行任务和训练时不幸罹难,训练中受伤率高达24.6%。我记得刚加入航天员大队时,杨利伟就这样说过:“只要祖国需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生还的机会,我也会义无反顾”。正是有了这种大无畏的英雄豪情和血性胆气,神五任务时,面对火箭低频振动叠加在人体内脏的强烈共振,杨利伟咬牙坚持,以顽强的意志挺过了难关;神七任务时,翟志刚、刘伯明面对舱门打不开和轨道舱火灾警报的紧急情况,以“哪怕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的坚强决心果断出舱,把中国人首次行走太空的脚步留在了浩瀚宇宙,他们的壮举让我深深钦佩。我们全体航天员曾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我想这句话,就是我们对待风险的态度。 [10:04]
主持人
付院士,您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军医大学第一批毕业生,毕业选择时,为什么选择了野战外科学,而没有选择那些比较时髦的专业? [10:05]
付小兵
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军医大学第一批毕业生,非常受欢迎,可选择余地比较大,我之所以选择从事野战外科学,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首先,我上军医大学就是希望直接为战士服务。野战外科学是军事特色最明显的科学,最有机会直接上前线参加战伤救治。其次,野战外科学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它要求军医对知识与技术了解掌握更全面更深入,对年轻人的锻炼很大。另外,当时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在国内外非常有名,还有一批名家大师,如后来成为工程院院士的王正国教授、从事烧伤治疗研究的黎鳌院士、从事复合伤治疗研究的程天民院士以及从事火器伤治疗研究的刘荫秋教授等。如果以现在时髦的名词来讲,我们当时也应该是“追星族”,追的是这些科学大家。最后一点,专业的选择需要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和军队的需求紧密结合,当时由于人才的缺乏断层,这一学科急需补充大量新鲜血液。 [10:07]
主持人
王队长,作为一名“神枪手”,能跟我们网友分享下练习狙击有什么诀窍吗? [10:07]
王占军
最重要的是苦练加巧练。苦练就不用多说了,狙击手的训练强度大家都有所耳闻。日复一日,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巧练我想多说两句。我有一个窍门,就是为每颗子弹建“档案”。狙击看似动作简单帅气——据枪、瞄准、击发,一气呵成,一击必杀,但每射出一发子弹,风向、风速、光照、气温、湿度等要素对射击的影响都非常关键。因此,我习惯给射出去的每一发子弹都建立“档案”,要素包含时间、地点、风向、风速、光照、气温、湿度、距离等具体参数,一般一周下来至少也有1万多字,现在我手里积累了十几本子弹“档案”本。另外就是精良的装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良的装备能够最大程度展现你的硬实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才会更强,能更好的完成复杂多变的任务。 [10:09]
主持人
那您在这十几年的狙击生涯中,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10:09]
王占军
总结应该就是一个字“控”。控制你的肌肉,当你打枪的时候,你会想枪产生的后坐力会撞到你的肩膀疼,你会下意识向前顶,但这样就会产生外力,就会影响这一发弹的精准度,所以要能控制你的身体。在据枪瞄准的过程中,透过瞄准镜看远处的目标,非常清楚,你本能的就会把视力放出去,但这是错的,要将你的精力回收,一部分放在目标瞄准上,一部分放在动作本身,所以要能控制你的本能。还有,就是要控制你的思想,我2010年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非常兴奋,可比赛一开始的几个科目,我接连失利,似乎掉到了一个深渊,一直挣扎着往外爬,甚至开始胡思乱想起来,那种感觉真的很痛苦。这时,教练在我无意识的状态下狠狠地给了我一脚,将我踢醒了,因为是第一次出国参赛,太想取得成绩,导致自己压力太大。后来我放平心态,扎扎实实把每个科目打好,把每一发弹打好,最后实现了中国在这项赛事奖牌零的突破,包括自己后来参加的多次比赛总结,都是这一个“控”字,特别是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是非常关键的。 [10:09]
主持人
付院士,您带领的团队在体表创面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网友提问,您的这些成果与社会大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10:10]
付小兵
与前面几位同志从事的宏大工程相比,我所从事的战创伤治疗就小得多了,但它同样是国家、军队和老百姓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随着人民生活习惯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国人群体表慢性创面(俗称溃疡)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根据计算大约每年的治疗需求在3000万人次以上。还有急性创面如烧伤、创伤等治疗需求也很巨大,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难题。战创伤创面和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在治疗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相似性,我们在系统创新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创面治疗学科体系,治愈了大量以前难以治愈的病人,帮助他们解除了痛苦、享受到了更美好的生活。 [10:11]
主持人
强国论坛的网友提问刘洋,我国空间站2022年前后就要建成了,咱们航天员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10:11]
刘洋
感谢您关注载人航天事业,为了满足空间站任务需求,在未来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中,既包括航天驾驶员,也包括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空间站任务对我们每一名航天员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因为未来我们在太空驻留的时间会更长,而且出舱活动将会成为一种常态,风险性更大,对航天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在知识、技能、体力、心理方面都加强了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好空间站任务。 [10:12]
主持人
听说火箭军部队大多在山沟里,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安家,网友想问问李政委,你们怎样做到让大家既安心又尽责? [10:14]
李保国
我也曾在山沟里工作多年,在这方面有很多体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真心为兵。我任某团政委期间,团里有个阵管连,处在大山最深处,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有句顺口溜“周围山连山,头顶锅盖天,脚踩乱石滩,手机没信号,追着太阳跑”。很多新兵刚到这个连队就开始打退堂鼓。我就给他们上了第一堂课,用坚守深山30多年的高级工程师老谭的事例引导他们端正入伍动机、系好“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制定好成才路线图,并解决好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战士小刘,家境贫困没能报考大学,入伍后想学门专业在部队长干,我就建议他参加电焊专业函授学习,帮他联系驻地知名电焊师傅当老师,4年后他拿到焊工中级证书,还在上级比武中取得阵管专业第一名。我常给官兵讲,有困难找组织,组织出面就不难。士官转改的时候,战士们都争着抢着留队。战士们讲,在这里当兵,有组织的呵护,有家的气息,有手足的情谊。特别是当你对某个事业某个环境某个群体,从心底产生好感、有了信任后,至于苦啊累啊寂寞啊,那都不是事儿。 [10:14]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是网友提问给钱院士的,您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腕”,能不能跟我们年轻人分享下人生经验? [10:14]
钱七虎
谢谢网友的提问。可能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讲过,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安逸和享乐看作人生唯一的目标,那只不过是猪圈的理想。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就是把个人对国家、对人民做贡献、对时代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理想。根据我的人生体验,科技的成就或者人生的成果,有时候看来好像是偶然的机遇,但是我想说,机遇永远只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要做好迎接成功的准备。这个准备对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广博的科技信息。另外,科学研究是一个集体的事业,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团结的力量永远是支撑我们干大事、干成事的重要因素。 [10:18]
主持人
今天,强国强军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强军蓝图指引前进方向,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力量倍增!
感谢五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感谢现场观众以及广大网友的关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四场到此结束,让我们第五场,再见! [10:19]
标签: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