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陪崇祯帝殉国,顺治帝、康熙帝为他树碑立传

爱百科 56 0

  王承恩是晚明都城顺德府邢台县人,是皇陵中唯一下葬的太监。

  大太监曹化淳的首领。曹化淳极受朱由检宠爱,在其师父即位后不久,即被提拔为司李秉璧太监、东昌提督、提督京营事务。由于王承恩的机警、聪明、周到,深得曹化淳和崇祯帝的器重。

  王承恩是崇祯皇帝身边最靠谱的太监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曹化淳因年老辞官归乡。辞官前,他推荐王承恩接任太监司李秉弼、东昌提督等职务,得到崇祯皇帝的认可。就这样,年仅27岁的王承恩一跃成为一号太监。王承恩虽然身为太监之首,但为人恭敬恭敬,从不在大臣身边指手画脚,也因此赢得了朝臣的称赞。官场。同时,王承恩对崇祯皇帝十分忠心,终于实现了与他同在地下的夙愿。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后率军进入山西。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先后攻占汾州、蒲州、太原、忻州、代州、宁武关、大同、宣府、居庸关等地,于当年3月17日攻城。李自成之所以行军速度如此之快,一方面是因为大顺军的实力极为强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守军畏惧如虎,临阵前主动献城投降。

  明末农民战争地图

  期间,李自成向崇祯皇帝求和,表示若朝廷册封他为陕西王,并拨银百万两军费,他将退守河南,协助明军消灭“鉴录”(明朝对清朝的蔑视)。但由于明朝官员的反对,这个提议没有被崇祯帝采纳(详见《明季北略》、《甲申纪事》等)。与此同时,崇祯帝欲将山海关总司令吴三桂紧急调往京师,却遭到大辅佐陈彦的阻挠,使事态无法挽回。

  3月18日,李自成指挥大军攻城。此时,崇祯皇帝不再信任任何文武大臣,而是派提督王承恩督办京营,负责防御。当时,大部分守军已经溃散,只有少数士兵站在城头上进行抵抗。大顺军将士架起飞梯,向西直门、平泽门、德胜门发起进攻。命提督承根督京营。当时大势已去,城内守卫寥寥无几,土匪架起飞梯,攻打西直、平泽、德胜三城门。

  北京沦陷前,崇祯皇帝背叛了他的亲人

  王承恩见情况危急,亲自指挥枪手开火,先后击毙数名敌兵。然而,就在王承恩奋力杀敌之际,其他监战的宦官玩忽职守,任由敌兵攻城,导致事态失控(“恩见贼登城墙,向他发射炮弹,接连杀了好几个人,所有的坠子都可以自由发泄……一夜之间,内城沉没。”语录同上。到了半夜,内城已经陷落.

  3月19日拂晓,崇祯帝在前殿按钟召集百官议事,无人来。

  崇祯帝知道大势已去,为免妻儿受辱,命周皇后自刎。与此同时,崇祯皇帝砍死了昭仁公主和长平公主,场面惨不忍睹。

  后来,崇祯帝来到眉山(今景山),在一棵歪颈树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自刎时,穿的是左脚,右脚穿的是红鞋。他只有33岁。崇祯皇帝驾崩时只有王承恩陪在身边,王承恩并没有在皇帝死后逃命,而是悲愤自缢于歪颈树上(《皇崩于寿皇阁,成恩上吊自杀。”引文同上)。

  崇祯帝、王承恩殉难之地

  王承恩虽然只是一个太监,在国家和人民中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但他能在国家灭亡之际舍身追随崇祯皇帝,忠义正直值得敬仰世界的。更何况宦官在世人眼中多为卑鄙无耻,而王承恩却能做出如此义举,更值得后人敬仰。

  王承恩死后,不仅受到文人和官僚的称赞,南明清朝的小朝廷也为之称道。南明弘光年间,追封王承恩为“忠民”。清朝打着“秉天命,诛民诛罪”的旗号统治中原后,为笼络人心,顺治帝下诏为崇祯皇帝安葬,并以皇帝的礼仪,将他重新安葬在思陵。

  王承恩墓

  同时,顺治帝又下令拨地六十亩,将王承恩安葬于思陵旁边(“本朝授地六十亩,建祠立碑以表忠义,并附老夫子墓侧。”引同上),并亲手为他题写“御制精忠”四字墓碑,以示嘉奖。康熙帝在位时,曾亲自参拜明思陵,同时参拜王承恩墓。王承恩作为唯一安葬在帝陵的太监,死后能得到如此特殊的馈赠,实属难得。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