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今天当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只要在古代中国,被纳入中华文化圈的民族或者部落,在2000多后的今天都过上了幸福、和谐、文明的生活,都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无一例外。同样,与中国友好往来、和平相处、自由贸易的国家或者民族,在今天成都成为了中国的好朋友,与中国一道创造并享受着人类文明的幸福成果。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值得我们今天所有人共同尊重、维护和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今天当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只要在古代中国,被纳入中华文化圈的民族或者部落,在2000多后的今天都过上了幸福、和谐、文明的生活,都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无一例外。同样,与中国友好往来、和平相处、自由贸易的国家或者民族,在今天成都成为了中国的朋友,与中国一道创造并享受着人类文明的幸福成果。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值得我们今天所有人共同尊重、维护和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文/路生)
今天,面对丝绸之路这条神圣的、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存在的路,我们讲的太多的是经贸、和平和友谊,而将2000多年来,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这条路上的付出讲得很少。20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和中国人民在这条路上的付出,让沿途及辐射区域内的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共同享受了中国文明的成果,而且,中国和中国人民确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打响贸易反击战,让那些敢雁过拔毛的“拦路虎”政权、部落臣服或者不存在。
在汉武大帝真正打通我们后来说的丝绸之路之前,中国中原与中国西域之间,其实是还有一条商贸之路存在的,这条路因为与丝绸之路中国段路线相似甚至一致,被很多专家学者都当成早期丝绸之路来研究,虽有专门的论述,但一直不能完全脱离丝绸之路这一大范畴,因而被一些人忽视。事实是在丝绸之路之前,中国中原与中国西域之间就联系密切,甚至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西域部落的首领“西王母”还与中原政权的君主有过美好的“爱情故事”。西域的美玉就是从那时候传入中原的。后来,人们把这条路叫做玉石之路,它比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悠久,也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友好、礼尚往来的最早的历史见证。
匈奴的冒顿单于统一中国北方草原与刘邦统一中国中原地区基本在同一时间段完成,此前,中国北方草原都是一些弱肉强食的部落,无所谓政权或者国家的存在。因此,冒顿单于统一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功绩不亚于刘邦统一中国中原地区。
但是,匈奴人很有意思,一方面他们自称华夏后后裔,与汉人称兄道弟;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渴望与汉朝贸易的同时,依仗着当时兵强马壮在边境制造点小摩擦,使汉朝政府很不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匈奴虽说统一了中国北方草原,但也强有力地阻碍了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和人文交流,甚至做一些“雁过拔毛”事情。
比方说,在张骞之前,希腊人就能通过他们或者其他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那里获得丝绸,虽说数量很少,但是也当时东西方交流的见证,而张骞也被他们关押了十多年。当时,匈奴的单于对张骞说:“月氏在我们的北方,你们汉朝人凭什么可以不经过我们的同意,就越过匈奴与月氏通使?如果我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也允许吗?”可见,他们当时是不愿意也不可能让汉朝与除他们之外的中国北方的民族有太多的联系,更不愿意汉朝通过他们进行东西方的交流。
到了汉武帝时期,一直忍气吞声的汉朝攒足了劲儿,有足够的力量对付自己这个多少有些不讲道理的“兄弟”,匈奴很快被击溃,丝绸之路被打通,汉军全线进驻,一边屯田养活自己,一边保护沿线居民,把长城修到了罗布泊,还要为过往的商旅放哨站岗,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此时,中国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帝国,为迎接南来北往的客商,不知道有多少大汉女儿牺牲在了这条路上。与之相伴的是,中国中原文明进一步传入中国西域以及中国西域以远的地方,沿线人民在享受这一文明成果的同时,频繁的贸易往来,使这些地方的经济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达。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从最早的卫青、霍去病,到后来的李广利以及东汉的窦宪等人,大汉王朝发动的那一系列的反击的战争,都是为了和平而战的、为了统一而战的,都是为了人类渴望相互交流,现实自由贸易、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而战的,而匈奴这个曾经扮演过拦路虎角色的民族,最终被打垮、打残,并融入中华民族当中。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国家统一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力的贸易反击战。当时的大汉王朝在保证来中国做生意的客商安全的同时,还对他们迎来送往,免费提供食宿,还加派使者通往通往“外国”。根据《史记》的记载,自从博望侯(张骞)因为开辟了通往外国的道路而得到尊官和富贵,以后跟随出使的官吏和士卒都争着上书,陈述外国的珍奇之物、怪异之事和利害之情,要求充当使者。就这样,汉朝在自己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甚至,一些地方还请求汉朝为他们设置官吏和入朝拜见汉朝天子。
隋朝虽然短暂,但在这方面依然沿袭了汉朝的做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治通鉴》说,隋炀帝曾下令丝绸之路沿途郡县做好对西域客商的迎来送往工作,弄得那些郡县的官员很是疲惫(自是西域胡商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迎送)。到了长安不但好酒好菜的招待人家,还要给人家报销差旅费。
公元609年7月23日,隋炀帝到达焉支山,高昌、伊吾及西域二十七国的君长和使者,恭列道左迎谒。隋炀帝命令所有的参加者,人人都佩金带玉,身着华丽的丝毛服装。所到之处,“焚香奏乐,歌舞喧噪。”为了显示隋王朝的富庶,他命令地方长官督促武威、张掖两郡的男女百姓,乘车骑马,盛装前往,衣服车马不漂亮的,郡县官吏要进行督促检查。
那一天,燕支山周围几十里的地方都被车马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西域人民以为他是天上来的神,在十里之外看到他的“御营”,跪下来磕头,没有人敢骑马。因为伊吾吐屯设“献西域数千里之地”,隋朝还设置了河源(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东南)、西海(治所在今青海湖西古伏俟城)、鄯善(治所在今新疆若羌县)、且末(今新疆且末县)等郡。四郡范围跨越今天的青海和新疆。隋炀帝征服这一地区后,使得青海第一次全部纳入了中原帝国版图的范围。因此史籍《资治通鉴》里这样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随后,隋炀帝设盛大宴会招待与会的各国贵宾,他登上了观风行殿,大殿上下排列着各色旌旗仪仗,乐队演奏着专为宫廷宴会用的九部乐,而且表演了“鱼龙曼延”(古代由艺人手持珍禽异兽模型表演的百戏杂耍节目)。礼宾官引导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升殿宴饮,以示皇帝特别的恩宠,“其余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这种场面连后来的唐太宗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隋炀帝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通过贸易让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唐朝是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王朝,对于这个大气的王朝来说,拔掉丝绸之路上的一些“贸易钉子”对它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不用吹灰之力。比方说唐太宗当政时,西域某小国前来报告,高昌国(今吐鲁番)挡住了他们与唐朝之间的贸易交流之路,玩“雁过拔毛”的手段,他们建议与唐朝一起修一条经过罗布泊的“大泽路”,直通他们,绕过高昌。高昌国的做法让唐太宗很是恼火,唐朝发兵高昌,但大军未到高昌城,就把高昌国王给活活吓死了。自此,中国历史上便有这样一首民谣流传了下来:“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
这首民谣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大唐王朝如天地日月般光芒万丈的恢弘气势,更是见证了中国渴望和平统一,与世界贸易自由往来的人心、民心。
宋朝虽然是中国中原王朝版图最小的王朝,但它却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经济最繁荣的时代,而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则把中国的另一个名字传播得更远,乃至于现在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都把这里叫中国叫“契丹”。
契丹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而已,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通称呢?这是因为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幅员万里”。同时,学习吸纳吸收了许多汉文化,与周边各政权、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往来多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进行。随着贸易交换的频繁以及商业活动的活跃,而让中国声名远播。这都是我们的骄傲与荣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的西征也是因为贸易而起的。
成吉思汗西征一般指蒙古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统一草原部落以后,花剌子模沙(国王)阿拉乌定·摩诃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晋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团成员,并称:我为东方的统治者,沙就成为西方的统治者吧。我们双方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要让商人自由通行。随后,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队回访花剌子模国(居今黑海东、威海西,锡尔河南)。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见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议,双方缔结了和平通商协定。
然而,这之后不久的1218年,花剌子模人却因为贪财,没收了蒙古派出的由450人组成的大商队,用500峰骆驼驮着金、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皮、貂皮等贵重商品,还杀害商队成员。成吉思汗提出交涉,希望和平解决这事,但花剌子模人对此置若罔闻,侮辱并杀害了成吉思汗再次派去的使者。这些不足取的做法是产生事端,引起成吉思汗恶感及仇报和猛袭的原因,使和平安宁遭到破坏。
最终,成吉思汗灭了花剌子模国,并与自己的后代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这场因为贸易而引发战争,后果很严重,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实属罕见。虽说它不可避免地带着入侵的成分,但今天的一些学者仍然给成吉思汗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成吉思汗)把东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扫除了,把阻碍经济文化交流的堡垒削平了,于是东西方的交往开始频繁,距离开始缩短了。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西方,西方的药品、织造品、天文历法等也输入了中国。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类似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等人的时代出现过。”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甚至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
明朝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光芒虽说有些暗淡,但迁都北京的明成祖不但使中国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繁荣了起来,使“西贡”(西方来贡)在中国历史上再次活跃了起来。
由于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贡,即“万国来朝”的盛况。史料记载,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前来朝贡者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二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三是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