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文才武略都不如几个兄弟,曹操为何让他接班?真相终于被说出

爱百科 60 0

说起曹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他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智不如曹冲,运筹帷幄的谋略又不如曹操,没有一个特别出彩的点,最终却为何成了曹魏的接班人?难道只是因为帝王心术吗?这句话乍一看曹丕被数落得一无是处,而历史上的曹丕绝非《三国演义》所刻画的那般不堪,事实上他在曹操众儿子当中的综合素质是最好的,而这也是曹操最终选定他为接班人的原因所在。

先来看曹植。我们都知道,曹植是曹丕唯一的直接竞争对手,晚年的曹操一直在这两个嫡子之间纠结,直到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才最终被立为魏王世子、确定了接班人的身份。曹植之所以能够成为曹丕的竞争对手,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文采风流,在这方面深受曹操器重,而事实上曹丕在文学方面也不差,他既然能与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说明其文学成就并不差,也就比曹植逊色一点点罢了,这也是曹操最终放弃曹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曹丕的“文”足够了。

然而当皇帝靠的并不完全是文化修养,后世的李后主文采飞扬,可结果还是亡国了。曹植虽然文采飞扬,却和众多普通文人一样,养成了文人“恃才傲物、放浪形骸”的毛病,不仅生活上非常随性,在政治上也是相当放纵。“纵车直穿司马门”事件便是最典型的例证,这也是曹操最终放弃曹植的重要“导火索”。司马门是汉代皇宫中只有皇帝才可以通行的大门,连曹操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都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可曹植却表现得相当无所谓,为了“赶时间”,索性纵车直穿司马门。这样一个随性、张扬之人,绝对不是当皇帝的首选。相对而言,性格稳、城府深的曹丕显然更加适合一些,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曹操选择了曹丕。毕竟当皇帝不是写文章,更需要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文采飞扬。

再说曹彰。曹彰从来都不是曹操属意的接班人,这个人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治国理政就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了,因此终曹操一生,对曹彰的使用仅限于军事领域,从来没有让他染指过政治事务。虽然曹操没有把曹彰当作继承人来培养,但曹彰自己可不这么认为,因为曹操在军事领域重用曹彰,使得曹彰在军中积蓄了一定实力,曹操前脚一死,曹彰后脚就带着成建制的军队回家“奔丧”了。

而这哪里是奔丧,分明是武装夺权来了,曹植再争,毕竟手里没有兵,被曹操放弃之后,他什么也不是,可曹彰手里是有兵的。说白了,曹操死后,所有儿子中只有曹彰真正有实力夺权,说他是曹丕最大的威胁,似乎也并不为过。面对曹彰的咄咄逼人,曹丕玩出了一手“以柔克刚”,拉着自己和曹彰的姐夫汉献帝刘协上演了一出“禅让与受禅”的大戏。如此一来,曹丕的皇位便是来自于汉献帝的“赠予”而不是曹操的传位。曹彰回来争什么?曹丕大不了把曹操曾经的魏王封给他就是了,反正作为皇帝的胞弟也是要封王的,如果曹彰在闹腾,那就是谋逆,到那时曹丕杀他就顺理成章、合理合法了。最终,曹彰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对胞兄俯首称臣。

最后来看曹冲。曹操在曹冲死后曾经对其他儿子说过:“冲儿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似乎曹操有心传位于曹冲,其实这句话同样可以理解为曹操对曹冲早殇的惋惜和对其他儿子的鞭策,更何况,彼时曹操春秋正盛,恐怕远没有到准备身后事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曹冲相对于曹彰、曹植还存在一个最大的短板。众所周知,曹彰和曹植都是嫡出,曹冲只是庶出,而在那个时代,庶出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甚至还会被嫡出的儿子歧视。

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袁术因为兄长袁绍是庶出,甚至公开讥讽袁绍是“吾家家奴”。试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曹操有三个嫡子在世、且都是人中龙凤,恐怕怎么轮也轮不上曹冲一个庶出的儿子吧?因此,曹冲不过就是好心人的怜悯产物罢了,他根本威胁不到曹丕。话又说回来,曹冲究竟有多聪明,不过就是野史杂说里的小故事罢了,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变数太大,长大后未必就真能成为人中龙凤,否则“伤仲永”的典故从何而来?不管怎么说吧,曹冲也死了,就算他真的聪明绝顶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综上所述,曹操虽然儿子众多,但活下来的嫡子只有三个,加上“准嫡子”曹昂也就四个。换言之,一众兄弟中能够成为曹丕竞争对手的只有三个,而且曹昂还阵亡了。最后,实际上曹丕只剩下两个竞争对手,曹彰根本不是曹操考虑的人选,直接出局。曹植虽然文采飞扬,但为人“恃才傲物、放浪形骸”,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虽然曹操曾经纠结,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曹植。到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立曹丕为魏王世子。

毕竟曹丕属于全面发展型人才,虽然文不及曹植、但也算是“文豪”了,虽然武不及曹昂和曹彰、但他的驭下之术和用人之道却修炼得炉火纯青,从司马懿在曹丕手下服服帖帖也能看得出,曹丕的手腕还是相当了得的。这就足够了,皇帝不需要骑马上阵、御驾亲征,单兵武力的缺乏从来都不能算作是皇帝的短板。相对而言,曹彰和曹植都存在严重的“偏科”,因此结局不言而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