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因叔父弑君而被迫流亡,历时19年之久。在这19年中,晋文公重耳遭受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他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和盟友,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国对他的态度相差甚大。
首先,对待重耳的态度最为友好的要数齐国了。在重耳流亡之初,他就在齐国得到了庇护,成为了齐国的客人。齐国的君主田和非常善待重耳,给他安排了舒适的住宿和饮食,还任命他为军师,对他十分器重。晋文公重耳也非常感激田和的恩情,甚至还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重回晋国,齐国将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
其次,周国对待重耳的态度也相当友善。重耳在流亡的初期曾经到达周国,周君对他非常器重,给他安排了官职和官禄,让他在周国生活得很不错。虽然重耳没有在周国停留太久,但周国对他的友善态度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然而,对待重耳的态度不友善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其中,秦国是对待重耳态度最为冷淡的一方。重耳流亡期间,曾经到达过秦国,但司马错对他并不感兴趣,因此没有给他任何帮助。这让重耳非常失望,认为秦国的君主没有什么气度和人情味。即使在后来,秦国迎接他归国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并没有真正地对他表示尊重和友好。
可以看出,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他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这些经历也让他学到了许多知识和人情世故,让他的智慧更加深邃,对晋国的未来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其他人来说,也可以从这样的例子中学到,待人处事要勇于真诚和友好,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