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罕见的五重间谍,和杜月笙平起平坐,死后葬在八宝山

爱百科 51 0

经常看谍战剧的朋友都知道,有些间谍的身份很复杂,同时为多种势力服务,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双重间谍或者三重间谍。但历史上却有一位罕见的五重间谍,他的名字叫袁殊。袁殊除了是我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同时有着中统、军统、侵华日军以及青红帮的四重身份。

1911年4月袁殊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16岁时袁殊参加北伐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8师政治部连指导员,还在他父亲的友人胡抱一的提携下加入了国民党。1929年袁殊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

由于袁殊与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特务头子吴醒亚是同乡,表哥贾伯涛还拥有黄埔一期毕业生的身份,因此袁殊接到了打入了国民党特工组织的指示。1932年进入种统后,在吴醒亚介绍下,袁殊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通讯社之一新声通讯社的记者。期间袁殊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成功打入日方情报机构。正由于他拥有这一渠道,袁殊的涉日消息又快又准,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这自然得到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并开拓情报来源,袁殊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红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及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淞沪抗战爆发前,潘汉年重新回到上海,袁殊向他认真汇报了自己近几年的经历,同时将一份从日本带回的军用地图作为情报资料交给潘汉年,表示愿意继续为中国共产党工作。从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袁殊在潘汉年的导演下,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

抗战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与日方颇有联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潘汉年。经过潘汉年同意,袁殊加入了军统,并担任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这样一来袁殊就凑齐了共产党、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和青红帮的五方背景,成了“五面间谍”。

淞沪抗战期间,袁殊置生死于度外,深入日军阵地侦察,把这些军事情报统统提供给了潘汉年,部分情报也在经过选择之后交给了戴笠;而在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枪杀臭名昭著的汉奸,率领军统特工成功炸毁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

此后袁殊通过各种关系,大量获取日本情报。后来袁殊又担任了一系列伪职,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长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与此同时,袁殊的情报工作日益老辣,与对待国民党方面一样,袁殊交给日本人的情报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没有什么特别价值。但袁殊从日本人那里获得的情报有哪些呢?我们简单列举一下: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和清乡行动具体时间等,总而言之,袁殊获得并交给党组织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情报。当时的袁殊虽然公开背着“汉奸”的骂名,但他却在隐蔽战线为抗战事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得知国民党将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中共将他秘密转入根据地,并于1946年在根据地重新入党,后任华中联络部第一工委主任,建国后袁殊被调往北京,担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副处长、中央情报总署亚洲司司长等职,负责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袁殊受潘汉年案牵连被捕入狱。1982年后获得平反,1987年袁殊病逝于北京,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