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前,廖耀湘曾提出一个方案,如果能够执行,结局或许不同

爱百科 64 0

大家都知道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由于蒋介石和卫立煌两人之间的观点不同,导致50多大军在进退两难之中全军覆没。有人从军事角度上分析说,蒋介石提出的“撤兵锦州”的方案较为合理,因为如果撤军到锦州,占据不利的话还可以及时撤退到关内。可是又有人说卫立煌提出的“固守沈阳”的方案比较稳妥,因为当时要是贸然转移到锦州,沿途不仅会遭遇被分割歼灭的风险,而且不战放弃沈阳,必然会引来强大的舆论压力。

那么,对于国民党方面而言,除了“撤兵锦州”和“坚守沈阳”两种方案,还有其他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吗?其实,时任国民党西进兵团司令的廖耀湘曾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可是被蒋介石和卫立煌两人给否决了。廖耀湘提出的新方案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辽沈战役前,蒋介石和卫立煌争吵不休,都认为自己的方案才是上策,这让各级统兵将领觉得十分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样的僵持局面下,作为蒋介石嫡系爱将的廖耀湘根据战场实际,提出了放弃锦州,拆除锦州到沈阳之间的铁路,并将锦州范汉杰的部队转移到沈阳,合力向南以便打通营口的出海口,然后将驻守在长春的郑洞国的部队撤回到沈阳。

廖耀湘认为,这样的军事部署有两个好处,一是达到了收缩兵力,集中作战的目的,以避免国民党军队被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和锦州等地,彼此不能援助;二是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将军队部署在沈阳至营口一线,形成了垂直军事部署的格局。如果局势有利,则可以依托营口进行物资供应,再谋进取;如果局势不利,则可以从沈阳到营口梯次撤军,保全50多万有生力量。

从廖耀湘的这个方案及想法来看,对比蒋介石和卫立煌的方案,确实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既不会因为放弃沈阳而遭受舆论压力,又可以达到集中兵力的目的,不被分割包围而各处受到牵制。总体上讲,不管国民党方面是要打还是要撤,都比较主动。可是,廖耀湘的这个方案在蒋介石看来,是放弃了与关内之间陆上联系,只会固步自封;在卫立煌看来,廖耀湘是想从营口撤退,与其坚守沈阳,以待局势变化的设想想违背,因此蒋介石和卫立煌都否定了廖耀湘的方案。

最终,在蒋介石和卫立煌无休止的争吵之中,锦州、长春等地国民党守军相继被歼灭,作为主力部队的廖耀湘兵团在出了沈阳准备救援锦州之后,被歼灭在了辽西平原,最后沈阳解放,国民党方面在东北的局势已经一败涂地,50多万大军全军覆没,只有少量部队从营口逃脱升天。各位读者,你们说,如果当时国民党方面采取了廖耀湘的方案,结局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