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蝴蝶效应,明朝士兵睡了一堆叶子,怎么就让大清亡了?

爱百科 233 0

话说明朝末年的某一天,福建武夷山山脚下有个叫桐木关的小村落,村中世代居住于此,并且以采茶为生。

又到了采茶热季,天高鸟嗷嗷飞,水深鱼哗哗游,茶农们忙得不亦乐乎。毫无意外,一切都是那么祥和,但是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来了。

一队明朝士兵正行进到桐木关村,偏巧日落西山无处投宿,这可如何是好?士兵们抱怨着。那好办,眼下民房倒有几间,我等就将就下吧!长官盘算着,便让士卒们就地取材安营扎寨。

大家得了命令,有的埋锅灶饭,有的叠被铺床,有的捉鸡牵羊……眼看一座小营寨就搭建起来了。这时却突然传出了一阵争吵声。明军长官斜眼望去,原来是两个大头兵在争抢一条褥子。长官顿时怒了,随即开始拉偏架,叫那位看着不顺眼的兵滚去睡树叶。

没错,那堆树叶正是老乡刚采的茶叶。刚回到家就看到这一幕,老乡心中不知跑过了多少买买批。奈何人家全副武装,自己也不敢硬干啊。

大兵们似乎早就领悟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道理,经过一顿闹腾后,第二天开拔继续折腾下个村子去了。大兵走后,老农赶紧抢救宝贝茶叶。令他绝望的是,原本绿油油的茶叶,现如今已经变得“红光满面”。

红茶

这堆茶不说是十级伤残,也基本算作是毁容了。扔了吧,舍不得。留着吧,又卖不出去。老农思前想后,决定先把睡过的茶叶烘干,再用马尾松熏一熏,结果茶叶依旧惨不忍睹。茶农只好把茶叶带到远方去卖,真心希望碰到几个不识货的冤大头。

第二年又到了采茶旺季,武夷山里的茶农照旧忙碌着。又有一批人投宿桐木关村,这次不是大兵而是外来的客商,他们争先恐后地抢购“睡过的茶叶”。山里人懵了,心想:“残次品也这么抢手了?”不管了,有票子赚,那就加班加点赶工吧!

从此本地人看不上的破烂货,一度成为了抢手货风靡全国。这种经过人体发酵的特殊茶叶,后来被命名为武夷山红茶。

后来,印度商人也盯上了武夷山红茶,集中采购了一批后带回了印度。还没过过嘴瘾呢,葡萄牙殖民者就打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贵族小姐-赛琳娜。

赛琳娜踏上印度半岛后,立刻听说了“东方树叶”的传说。她大着胆子试了一口,结果当然不同凡响。就这样,赛琳娜一口气预定了数百磅武夷山红茶回葡萄牙了。

赛琳娜油画

赛琳娜后来又与英国王子查尔斯联姻,大婚之日,塞琳琳娜高举红茶狠狠地炫耀了一番。众宾朋人手一杯,可是唯独没给法国王妃。这也就算了,赛琳娜还带着轻蔑的语气羞辱了一番王妃。

气得发昏的法国王妃竟然想到了偷。她派出心腹仆人一顿摸索,奈何专业不对口,徒劳无功不说,还被抓了现行。法国王妃为了自保,只好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将罪责全都推到了仆人身上。

可是英国记者的眼睛是锃亮的,新闻报道好似炸雷,一股脑地砸向了王妃。此事经过多方传播发酵,最终被定名为“英国红茶案”。

19世纪以后,武夷山红茶再也不是英国上流社会的圈粉神器。相反,寻常百姓人手一杯,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对它爱不释手。

然而问题来了,英国人想喝,可是自己不会种也种不了,每年仅交给大清国的茶水费就占全英国贸易额的7成。反观大清这边,躺着就赚个盆满钵满,大英自然心理不平衡。

本来大英想着推销推销自己的产品,可是中国人太有“个性”。卖刀叉不行,卖洋纱洋布也不行。这可怎么办?必须想想办法,找到一种商品既有足够的消费群体,又能让本钱回流。

一番调查过后,英国人找到了生财良方。

清帝国的统治者-道光皇帝天生抠门,看着白银外流就像剜肉一般。他随即派出钦察大臣前往广东调查。一番操作下来,英国商人被软禁了,大批走私商品扔进了石灰池。

虎门销烟

英国商人赶紧写信摇人,没多久英军登陆广州、厦门。这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钦察大臣就是林则徐,销毁的商品就是鸦片。

梳理一下:因为明军争抢被褥,所以大兵睡了茶叶堆里;因为睡在茶叶堆里,所以武夷山红茶远销印度;因为葡萄牙殖民了印度,所以红茶漂洋过海到了英国;因为买茶白银外流,所以大英倾销鸦片;因为禁烟,所以鸦片战争将清国拖入了两半社会;因为两半社会积重难返,所以大清灭亡。

有谁能想到,前朝士兵的倒霉一躺,竟会导致大清灭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