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与他们在夺位之后的行为直接相关。
李世民夺位后,励精图治,把大唐带入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在内政方面,大唐社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治安非常好。《新唐书》记载,当时的人出远门,可以行千里而不用带干粮,这说明商业服务当时已经非常好。在治安方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00多个死囚放回家过年,年后一个不落地都回来领死;这说明当时的司法非常公正。
----在对外方面,贞观初年对突厥采取隐忍之态,后来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对突厥反击。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勣率10万大军,由山西、甘肃等地分路出击东突厥,并于第二年一举消灭了东突厥汗国;当初兵临渭水的吉利可汗被生擒。
----后来,李世民进一步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了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唐太宗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北方草原强敌被消灭后,大唐与新生的草原各民族融洽相处。后来回纥等少数民族领袖共同为李世民上了尊号“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为大唐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样的帝王当然口碑好。
反观赵光义,就差多了。
----对内:强化了以文驭武、崇文抑武的做法,使得民族丧失了尚武精神,中国一步步颓弱。并且不抑兼并,纵容豪强地主兼并农民土地,搞得宋朝刚刚建立30来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对外:两次伐辽都以失败告终,失败就失败吧,竟然还就此决定了“守内虚外”的国策,从此对北方强敌消极防御。对于西夏,纵容西夏坐大,无力平叛,最后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任由党项人事实独立。
----赵光义认为外敌是癣疥之疾,不过是要些土地而已;而内部敌人(农民、武将、权臣)是心腹之患,他们是要夺赵家天下的。一次,赵光义在两次伐辽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刺激之下,奠定了守内虚外的国策,同时严重束缚武将,还搞起了阵图遥控武将。在最终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让宋朝陷入被动,从此之后,大宋对外基本是屡战屡败。
而且赵光义对外的消极态度,给后世开创了苟且偷安的头。可以说,赵光义奠定了大宋后来一百多年积弱不振的基础。
结束语:
李世民让大唐雄起,为盛唐奠定了基础;
赵光义让大宋变弱鸡,为苟且偷安埋下了伏笔。
两相对比之下,同样是夺位上位的帝王,其口碑难免就天差地别了。
标签: 白藤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