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土地可以换取胜利?为何明朝主动放弃辽东退守关内战略行不通?

爱百科 229 0

谢邀。

在辽东与后金搏斗,本来是个战略战术问题,但明末糟糕的政治气候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政治问题,为了名利二字,拖垮了大明帝国。

首先,只有崇祯年间才需要考虑放弃辽东的问题。万历年间明朝实力远远强过后金,辽东不存在是否放弃的问题;

天启年间双方互有攻守,后金占优势,但天启后期局势已经基本稳定,没有必要放弃辽东;

这段时间,关宁锦防线作为辽东战局的支撑点,是明军进攻的出发基地和后勤中心,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

崇祯年间东林党上台后,后金在关外已经明显占据优势。除了关宁锦几座坚城堡垒之外,辽东辽西蒙古尽属后金,而入中原的道路不止山海关一条,后金绕路蒙古入寇中原已经实际发生。这时考虑是否放弃辽东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牺牲土地可以换取胜利?为何明朝主动放弃辽东退守关内战略行不通?

其次,崇祯年间双方实力对比决定了需要放弃辽东。当时袁崇焕掌握军队约12万,比后金男丁总数估计都要多。但分别驻扎在关宁锦三城和十余座堡垒当中,最多一城不过一万多人,最少也要有一两千。后金入寇,袁崇焕只能带1.3万人回军勤王,其他士兵都被锁在了关宁锦防线当中。

对于明军来说,机动兵力少、野战能力无、缺乏进攻勇气和战斗意志,基本没有其他战术选择,只能防守坚城,等后金撞过来,纯粹一个多路径塔防游戏;

对于后金来说,野战能力强,不需要防守,战术选择就非常多。绕开坚城,从口外进入中原;围城打援,消耗明军有生力量;截断补给,骚扰明军后勤线路;如果后金有船的话,海路山东半岛登陆也是很好的选择。脑残的才去用骑兵攻打有大炮的坚城。

因此,关宁锦防线在崇祯时期已经彻底失去作用,并成为一个消耗明朝资源的无底洞。

放弃辽东、放弃关宁锦防线,在当时无非是放弃辽东走廊。这种战略上的收缩虽然失去了反攻的桥头堡,但当时根本没有能力反攻。

放弃辽东的好处很多,关宁锦防线守军三分之一加强山海关,三分之一加强口外各镇防御,三分之一作为机动部队拱卫京师。后金入寇中原难度加大,损失会更多,劫掠财富人口数量减少,对明王朝的放血破坏程度减轻。

关宁锦防线军饷、后勤、筑城费用每年消耗几百万两,占了国家军费很大一部分,可以节省下来训练精兵。

牺牲土地可以换取胜利?为何明朝主动放弃辽东退守关内战略行不通?

但是,因为人的原因,这条防线一直保留到李自成进北京。为了个人名声,没人敢说这句话。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没人敢说真话。

皇帝不敢说这句话,放弃国土意味着祖宗打下来的江山丢在了自己这个不肖子孙手里,能被文官喷死,为此丢掉皇位都有可能;

文官不敢说这句话,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指责皇帝、宦官、武将的文官们,已经满身满脸都是正气了,不能授人以柄,丢掉这个最有利的武器;

武将不敢说这句话,丢弃国土的屎盆子不能扣在自己头上。违背文官意图,建议不被采纳是小事儿,丢官罢爵、斩首抄家不可避免。

这就是当时的党争政治气候决定的。

为了个人利益,没人愿意说这句话。

关宁锦防线消耗了很大一部分国家军费。

军队将领在其中获得大量好处,孙承宗时期,吃空饷比例约一半;吴襄时期约三分之二;袁崇焕时期好一些,至少也要有三分之一;

文官集团在其中获得了大量好处,魏忠贤死后,辽东军费就开始不够了。并非是需要的费用增加,而是中间的损耗大幅度攀升。之前没人敢贪魏忠贤的钱,现在所有经手人都要贪一些皇帝的钱,是所有人。

一旦撤销关宁锦防线,这些人的利益都将要受到损害,最起码要另立名目重新捞钱。

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这句话明末还没有,但未必所有人都想不到。

牺牲土地可以换取胜利?为何明朝主动放弃辽东退守关内战略行不通?

标签: 国本之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