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爱百科 152 0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秘密立储

文/赵立波

(一)、资质平常的十五阿哥颙琰凭借什么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乾隆最终选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十五子颙琰被乾隆秘密立储,这年他刚满十三岁。

在乾隆眼里,这个儿子几乎找不出来明显缺点,但又让乾隆找不到十分突出的地方。由于连丧两个嫡长子,加之多年以来,乾隆对皇子们的过度防范,已经把这些孩子们豢养得毫无性格。按照乾隆的要求,皇子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读书,从起居穿衣到行为规范都彻头彻底管制起来。尽管避免了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的宫廷风雨,却再也寻找不到神姿英发的接班人。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乾隆与儿子们

相较而言,乾隆选择接班人的范围实在太窄,在他十七个儿子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在乾隆三是半年都相继离世。除去这些,十二阿哥由于被乾隆厌恶根本没有资格列为人选,四阿哥和六阿哥早已过继给人,因而最终乾隆选择的范围只有四个孩子。经过比较皇十五子颙琰,终于全面走入了乾隆的视野。首先颙琰学习努力成绩好,“英词炳蔚,援笔立就,动成典则”《 十二朝东华录》。 年长后,尤喜读诸史、通鉴,居然达到“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程度。他自己清醒认识到资质平常,所以加倍努力。史载他“以不学为戒,故三冬甲夜,孜孜于退食之时,游情于圣贤之籍”。他自己形容这段感受说:“夜读挑灯座右铭,每因嗜学下重帷”。不仅如此他一直在砥砺自己学习和修身的品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的老师朱珪赴福建学政任前夕,上五箴于颙琰,“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颙琰“力行之”,甚至在亲政后,亦“尝置左右”。《清史稿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二十七》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相关影视画面

其次道德品质端方口碑好,颙琰自制能力极强,天性的厚道加上自学以及宫廷巨大的成长压力,让他不断谨小慎微,丝毫不敢犯一点错误。帝王式的教育,儒家的修身办法,都让他办事不敢逾矩,凡事力求“中正平和”,“克己去欲”。也由此正史绝少关于他的负面记载。朝鲜使臣回国向国王汇报时说:“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倶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朝鲜李朝实录》最后从形象上看,嘉庆皇帝是清代历代皇帝中长得最端正、最有风度的一位。他身材中等,皮肤白皙,五官端正,举止有度。说话时,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声音不缓不慢,逻辑性非常强,这些都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相关影视画面

把颙琰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乾隆曾在天坛圜丘向天祷告,这个孩子如果有能力继承国家大业,则祈求上天保佑他诸事有成,如果并非贤能之人,则愿上天让他短命而死,不至于继承大统,贻害社稷。《清高宗实录》与皇权政治相比,亲情永远被排在第二位。

这年颙琰十三岁,在乾隆用了22年的观察考验后,终于让他在乾隆六十年开始帝位实习期,用乾隆的解释是:“我皇祖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相比,如果我能统治六十年,一定会在八十有五岁时传位皇子,自己退休下台”。《清高宗实录》

(二)、新皇帝嘉庆周旋在老皇帝与和珅之间,这段隐忍,为彻底清算和珅埋下伏笔。

三十五岁的颙琰终于成了嘉庆皇帝,虽然只负责接待、开会、祭祀、礼仪之类的日常务虚工作嘉庆却还是感到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乾隆自称太上皇,在接见朝鲜使臣的时候,他明确向各国表示:“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朝鲜实录》嘉庆非常清楚自己此刻的角色和位置,他十分恭谨地伺候乾隆,朝鲜使臣的描述中,把嘉庆描写的最为细致传神:“(嘉庆帝)状貌和平洒落,终日宴戏,初不游目,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侍坐上皇之策,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同样也如是记载:“初逢训政,恭谨无违”。乾隆和嘉庆演绎了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最和谐的一段“禅让”剧情。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乾隆晚年画像

只不过此时乾隆早已经不是昔日情商绝伦的英明之主,岁月早已将他变成一个专门喜欢吹捧,自己陶醉在自己编织的“十全皇帝”的大梦里,身边尽是围绕着以和珅为首的一系列奸猾狡诈的利益集团。朝鲜使臣曾这样描述乾隆晚年风貌:“太上皇帝容貌气力,不甚衰耄,而但善忘比剧。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故侍御左右,眩于举行,而和珅之专擅,甚于前日,人皆侧目,莫敢谁何云。”以智商和情商为自诩的乾隆一天比一天糊涂,和珅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步控制朝政权力,在老皇帝和新皇帝钻了一个大孔子。“一国三主”的局面下,嘉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和珅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乾隆,在他的欺瞒操控下,内外政情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年迈的乾隆越来越糊涂。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和珅相关影视画面

《春冰室野乘》里讲了一个较为生动的故事:“至,则上皇(乾隆)南面坐,仁皇(嘉庆)西向一小几,每日召见臣工皆如此。跪良久,上皇闭目若熟寐,然口中楠楠有所语,上(嘉庆)极力谛听,终不能解一字。久之,忽启目,曰:‘其人何姓名?’应声对曰:‘高天德、苟文明’(白莲教首领)上皇复闭目,诵不辍。移时,始挥之出,不更询一语,上大骇愕。他日密召和珅问曰:‘汝前日召对,上皇作何语?汝所对六子又作何解?’对曰:‘上皇所诵者,西域密咒也,诵此咒则所恶之人虽在千里之外,亦当无疾而死,或有奇祸。奴才闻上皇持此咒,知所欲咒者必为教匪悍酋,故竟以此二人名对。”嘉庆帝一定在心底为和珅如此了解乾隆的程度而惊颤不已,由此也更让他忌惮和珅。“新皇帝自丙辰即为以来,不欲事事,和珅或以政令奏请皇旨,则辄不省,曰:惟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故宫文献丛编》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和珅画像

这种情况到乾隆驾崩终于得到了全面纠正,而以诛和珅开始作为新皇帝正式全面收回执政权利。和珅的问题并不复杂,巨额贪污,染指皇权,大肆培植党羽,严重冲击了嘉庆的自尊,侵犯了他的政治利益,让他在这段做新皇帝的时间感到极端尴尬和羞辱。动心忍性需要付出巨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一旦形势转变,这种清算必将疾风暴雨般的倾泻下来。

嘉庆打掉和珅,更是基于对大清王朝的责任感。和珅是清王朝集体腐败的主要牵头者,在他的鼓动影响下,直接让乾隆逐步丧失早期执政的勤勉、务实、节俭,《朝鲜实录》用了大篇幅全面完整记录了晚年乾隆如何挥霍无度,睡在自己编织的“十全皇帝”的梦里,他自满的所谓“盛世”不过是朝政、民生大滑坡的前夜。打掉和珅后,看着查抄和珅的账本,嘉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个帝国已经成了这个人的囊中牟利工具。“和珅一日不除,则纲纪一日不肃”、“若不立除元恶,无以肃清庶政、整饬官方”《清仁宗实录》带着这样大的狠劲和气魄,嘉庆皇帝在三十八岁这年开始了他的新政。

(三)嘉庆帝的困境,兢兢业业,为何收效甚微?原来是乾隆留下的烂摊子太大了。

早在嘉庆元年时白莲教起义这时起义已经席卷五省,经过几年的筹措,终于将这次重大动乱平息下来。嘉庆帝难得给这次起义有一个清醒的评价:“官逼民反”,正是官吏们的搜刮地皮,攫取民脂民膏,引起激变。面对腐败,嘉庆决心从高处着手,迅速撤换和珅时代大部分高层官员,南京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以及漕运总督,次年又撤换了河道总督。《剑桥中国晚清史》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嘉庆画像

湖南布政使郑源璹早在乾隆时期贪名卓著,《清史稿》载:“乾隆季年,诸贪吏首(王)覃望,次则郑源璹。”在清查郑案后,“收发库项,加扣平余数逾八万,署内眷属几三百人,自蓄优伶,服官奢侈”。嘉庆下令将郑斩首,并在谕旨里愤恨指出:“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及宴会酒食之费,并不出自己资,多系首县承办,首县复敛之于各州县,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清仁宗实录》嘉庆看到了由于高级官员大吃大喝,挥霍无度,逐层搜刮,最后还是百姓埋单的沉痛代价后,在“求直言”舆论引导下,一批高级官员在这次运动中被揭发出来。湖南布政使郑源涛标价卖官,被处死。云贵总督富纲索贿,被判绞刑……湖北巡抚长期克扣兵粮,兵丁就靠抢劫百姓卫生。嘉庆帝发了一道长长的谕旨,最后要他们:“试令清夜扪心,天良何在?”告诫他们“于军旅之事,信赏必罚,尤步肯稍从贾借”。“言出法随,勿谓幼主可欺也。”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嘉庆书法

紧接着新皇帝加大军事力度,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和兵力平定白莲教起义。在军队反腐中把负责前线作战的统帅经略大臣勒保撤职查办。在抓获白莲教头目时,嘉庆深沉地下了一道谕旨:“剿匪滋事,以官逼民反为词。昨冬贼首王三槐解到讯供亦有此语,闻之恻然,是以暂停正法……”《清史讲义》于是他在总结这些根源时,善良的天性和富于同情心的他竟然免除了一些人的死罪。嘉庆七年(1802年)额勒登保、德楞泰与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联名加急上奏:“大功初定,川、陕、楚等逆首全部肃清。”捷报来传,嘉庆感慨万千,终于完成了父亲乾隆没完成的任务。然而这种运动反腐成果却十分可疑,反腐越到最后往往是重拿轻放,不痛不痒。首先嘉庆在反腐战略上高度不够。早在处理和珅时,他就明确表示“只罪和珅一人”,不欲株连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其他重大贪污案件比如吴省兰、吴省钦等性质恶劣却旋即“辩冤起用”终发展到邪正莫辨,自损政治威信的恶劣地步。众所周知,乾隆晚年时期的贪腐早已是集团化,嘉庆把这些归咎于和珅一人,显然是认识不足或是不敢真正触及反腐核心问题,和珅只是那个时期贪腐最大、最多的一个人。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乾隆盛世

嘉庆在御制骂廷臣诗:“满朝文武著锦袍,闾阎与朕无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但他却拿不出治贪的办法,他的治贪方式仅针对和珅一人,不肯扩大扫荡层级,以致于收效有限,更无以改变朝廷全面性的腐化。

嘉庆十年,( 1805年)大同总兵恩承阿将在任六年间除公项开销外的所有军饷全部贪污,对这样严重的贪污案件,山西巡抚柏麟甚至还多次向嘉庆密奏:“为人老城操守好,率属公正,实能整肃营伍”对此嘉庆感叹道:若非同染指,焉肯缄默不言。然而明知如此却“各省营伍中此等侵肥克扣情事恐亦在所难免。但朕不为己甚,此时不肯纷纷查究”《清仁宗实录》

二年后,江西巡抚金光悌奏报:察知巡抚衙门未了结的案件达695起,盐道有65起,。嘉庆虽然感慨说:试思省城附近已有一千六百余起未结之案,则其余府州万县未结词讼当有若干?怠不下万余起。然而却重拿轻放仅仅将他们“交部议处”,《清仁宗实录》这种象征性的“处理”终究让这些官员俸禄照发,无需多久即可重新安排职务,于是因循怠玩的风气越吹越猛,整个帝国反腐大业就此失去效力。大臣洪亮吉痛斥说:“国法之宽及诛臣之不畏国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在嘉庆把他流放后,洪亮吉最后心灰意冷,遇赦后告老还乡,再无敢直言说实话的大臣。

(四)、乾隆的烂摊子,嘉庆无奈打扫,中后期的嘉庆经常被大臣气的痛哭流涕。

从嘉庆登基的第七个年头开始,这个朝廷遗留的和新发展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连最基本的政治安全都保障不了。在神武门遇刺,这种罕见的事情发生,幸亏定亲王紧要关头用袖子缠住利刃,护卫才缓过神来。刺客的招供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原来这个叫陈德的凶手因为失业,妻子去世,上有瘫痪老母,下有两个小孩子,由于受到社会欺凌,突然产生仇恨,突发奇想,要死得惊天动地,于是带着一把刀,直奔皇宫,让他都没想到,进入神武门如此轻而易举。

最底层的悲剧事件却最能反应这个朝廷的统治水平,这种自杀式的底层控诉,在嘉庆心里引起巨大震颤。

然而吏治发展道路中期却越来越败坏,执政的九年查处吏部书吏舞弊让嘉庆非常恼怒而震惊:“臣全身保位者多,为国除弊者少,苟且塞责……自言堂官不如司官,司官不如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百司庶尹维诺成风,皆听命于书吏,若堂司如此庸碌,书吏如此狡猾,上无道揆,下无守法,太阿倒持,群小放恣,国事尚可问乎?”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白莲教起义

两年后,他发现二十四州县共侵盗银三十一万六百余两。而让嘉庆愤怒的是“历任总督潘司懵然不知,竟同木偶”,终于使得他“不得不从严加重办理”,除将相关二十余人抄家外,直隶总督以失察革职发配乌鲁木齐,历任总督姜晟、陈大文、熊枚均降职四品,这是嘉庆对地方大员惩治人数较多的一次。然而,一切都来得太晚官员懈怠和集体沉沦已经深入骨髓,靠着他一个人惩治,已经没有太大意义。自从乾隆执政后期,朝廷再也没能出现如同雍正时期的有力领导班子,到了嘉庆时期,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的名臣几乎鲜有。

四年后的九月,嘉庆帝从避暑山庄返回京城途中,收到两百多名天理教徒联合太监攻打进皇宫的震惊消息,幸好二儿子绵宁带领守兵镇压这次起义,对于这件意外,给嘉庆强烈的精神刺激,回到皇宫的第二天他就带着极端沉重的心情向全国进行检讨和情况说明:“我做了18年皇帝,从不偷懒。刚即位的时候,白莲教闹了8年才平息……今天导致这么大的事情发生,汉唐宋明都未曾有过。 说到这里,再不忍说下去,惟有自我反思,改正错误,上报苍天,对下平息民怨。众大臣如果还是大清国的忠臣,就应该赤心报国,帮我改正错误。如果还是自甘堕落,你们还是辞职算了,不要占着位置,增添我的罪过。”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相关影视画面

“笔随泪洒,通谕知之”这是嘉庆最后一句话,包含着无奈、委屈、悲凉,甚至曾在诗文中写道: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嘉庆皇帝虽然有心整治国家,接连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但性情优柔寡断,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

嘉庆本人该是清代素养、品格较为上乘的一位,在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作风。早起晚睡一天召见大臣十余名,披览奏折几十件,勤政精神如同祖父雍正皇帝。嘉庆十年十二月去瀛台看冰技,正好那天没有奏折递进,回宫后无事可办,非常生气,下旨给大臣说:“朕每日孜孜不倦工作,即使外出也要早起数刻,办完事再走。你们这些大臣怎么一点也不仿效?我去看冰技,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寒冷天有什么好看的?你们却趁机偷懒睡觉……”

嘉庆皇帝:清朝最勤政、人品学识极好,为何晚年痛哭流涕

相关影视画面

不仅如此,嘉庆皇帝十分节俭,在五十岁生日这年,御史建议在皇帝万寿时,在京城演戏十天,并成为今后惯例,嘉庆看后,十分恼怒说:“朕亲政以来,唯有惦念苍生,从无冲上奢侈之风,况且就算朕想办这些庆典,你作为御史应该劝阻,实在太可恨了!于是将这名御史革职充当苦差。朝鲜使臣形容嘉庆:“大抵以勤俭见称,观于宫殿之朴陋,可谓简矣”。他在《报天恩肃吏治修武备谕》中感慨地说:“为君难,至朕尤难!”在总结一些列问题和反省他施政弊端时,总结出来,凡是今天种种结果都是从上到下不遵守祖制造成的。到了执政最后,虽然依旧勤政,在他执政方针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守成、法祖”,他相信祖宗留下的制度只要执行得力就能彻底清除这个帝国所有的弊端,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恰恰因为从上到下背离祖制才导致人心离散,从此,嘉庆花费了巨大精力去研究历代《实录》,最大限度地按照祖制要求办事,而他从早年的意气风发变成一个逐渐失去性格和特色的木偶。

标签: 嘉庆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