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驾崩,慈禧为何选择载湉继位,其生父奕譞又为何伏地痛哭?

爱百科 183 0

慈禧选择载湉继位,是为了继续垂帘听政,以抓住权力;载湉的生父奕譞伏地痛哭,是因为恐惧与悲哀。

这里要交代一下整个事情的背景,才能看出慈禧嗜权如命操弄权力于股掌的真相,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一、慈禧夺权:发动政变,除掉咸丰安排的顾命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1860年9月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带着后来被称为慈安和慈禧的两位后妃,以及一班亲信逃到热河去了。临走,留下恭亲王奕䜣与英法议和。国弱被人欺,最后中国被逼无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逝。他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定为“祺祥”。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还有原来的五个军机大臣中的四个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即通常所谓的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朝政大权全都落入了顾命八大臣手中。

慈禧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局面。

她指使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这个主意遭到肃顺等顾命大臣的狠狠驳斥,说是本朝根本无此前例。这对没有什么野心的慈安太后说来,倒无所谓,在慈禧心里却结下了深仇。

她开始行动了。首先让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顾命大臣心怀叵测,图谋不轨,然后又获得慈安的同意,秘密传信给恭亲王,召他来热河离宫商议对策。

当时肃顺等人为了巩固既得势力,曾多方设法来防范北京的恭亲王和离宫里的太后。

关于慈禧如何避过肃顺等人的耳目和恭亲王取得联系的事,有几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由一个厨役秘密带到北京的。一种说法是苦肉计:慈禧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开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内廷处理,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总之,懿旨是到了恭亲王手里。恭亲王得信后,立即送来奏折,请求觐见皇帝。这又费了一番周折。

肃顺等人用“留守责任重大”的“上谕”堵他,没能堵住。肃顺又用叔嫂不通问的礼法,阻他和太后们会见,依然没有成功。关于恭亲王与太后的会见,后来有许多传说。

一说是恭亲王化妆成“萨满”巫师进去的。一说是恭亲王直接将了肃顺一军,说既然叔嫂见面不妥,就请你在场监视好了。肃顺一时脸上下不来,只好不再阻拦。一说是恭亲王祭拜咸丰灵位时,慈禧太后让安德海送一碗面赏给恭亲王吃,碗底下藏着慈禧写给奕訢的懿旨。

同治皇帝驾崩,慈禧为何选择载湉继位,其生父奕譞又为何伏地痛哭?

(慈禧与奕䜣)

总之,不管哪个传说可靠,反正恭亲王和太后们把一切都商议好了。结果是,太后们回到北京,封奕訢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全部被捕,两个亲王赐自尽,肃顺被砍了头,其余的充军的充军,监禁的监禁。载淳的年号也改为“同治”,意思是两太后一同治政。以上,被称为辛酉政变,从此大清开始了慈禧太后在同光两代四十七年垂帘听政的历史。二、慈禧护权:权力不容一丝侵犯,即使儿子儿媳也不行,更不用说其他人。在野史和演义里,同治是因得花柳病不治而死的,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同治是死于天花(翁同和的日记也有记载)。

按理说天花并非必死之症,但同治在病中受到了刺激,因此发生“痘内陷”的病变,以致抢救无术而死。据说经过是这样:有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在同治床前说起了婆婆(慈禧)又为了某事责骂了她,失声哭泣。同治劝她忍受着,说将来会有出头的日子。

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对儿子和媳妇早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她听说皇后去探视同治,就亲自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儿子和媳妇的谈话。

这对小夫妻万没料到几句私房话竟闯下滔天大祸。只见慈禧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痛打,并且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同治吓得昏厥过去了,慈禧因此没有对皇后用刑。

同治皇帝驾崩,慈禧为何选择载湉继位,其生父奕譞又为何伏地痛哭?

(同治皇帝)

同治一死,慈禧把责任全部安到皇后的头上,下令限制皇后的饮食。两个月后,皇后也就被折磨死了。皇后死后,慈禧的怒气还不消,又革掉了皇后的父亲崇绔的侍郎职位。第二年,有个多事的御史上了一个奏折,说外边传说很多,有说皇后死于悲痛过度,有说死于绝粟,总之,节烈如此,应当表彰,赐以美谥云云。结果皇后的谥法没有争到,这位御史的官丢了。

权力,就是慈禧的命根子,别人不能触碰。为了维护权力,慈禧可以牺牲一切,当然是牺牲其他人的一切。

三、奕譞,辛酉政变中慈禧的同盟,也因此步入权力中心。醇郡王奕譞也是在这次政变中进入权力中心的。

政变过程中,两宫太后召见顾命大臣时,提出端华兼职太多。端华是个实在人,说我只做行在步军统领;慈禧说那就命奕譞做步军统领。奕譞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营事。

接下来,对于慈禧夺权而言,奕譞的功勋就大了。

他在半壁店亲自捉拿了护送咸丰“梓宫”返京的顾命大臣首脑肃顺。奕譞于是获得了一串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

此后,同治三年,奕譞又被赐以“加亲王衔”的荣誉,同治十一年正式晋封为亲王。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去世,光绪皇帝即位,他更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

同治皇帝驾崩,慈禧为何选择载湉继位,其生父奕譞又为何伏地痛哭?

(深谙臣道的奕譞,光绪的父亲,溥仪的爷爷)

四、载湉被选为继嗣,慈禧权力欲表现的无以复加,因此奕譞大为恐惧,他深知从此无法脱身,随时可能成为慈禧权力的牺牲品;他也为他的儿子悲哀,从此成为慈禧的傀儡。慈禧是个权力欲非常强烈的人,绝不愿丢开到手的任何权力。对她说来,所谓三纲五常、祖宗法制只能用来适应自己,决不能让它束缚自己。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什么至亲骨肉、外戚内臣,一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同治帝后之死,可以说是慈禧面目的进一步暴露。

按照清朝祖制,皇帝无嗣就该从近支晚辈里选立皇太子。同治皇帝载淳死后,自然要选一个溥字辈的。但是那样一来,慈禧成了太皇太后,再去垂帘听政就不成了。因此她不给儿子立嗣,却把外甥载湉要去做儿子。

溥仪描述那次御前会议情形时说,那天慈安太后没在场,只有慈禧太后一人,她对那些跪着的王公大臣们说:“我们姐儿俩已商议好了,挑个年岁大点儿的,我们姐儿俩也不愿意。”

奕譞如果不是把这一切看得很清楚,他决不会一听说儿子被选中当皇帝就吓得魂不附体。参加了那次御前会议的翁同和在日记里写过,当慈禧宣布立载湉为嗣的话一出口,奕譞立即“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奕譞痛哭以致昏迷,一是恐惧自己和儿子成为了慈禧权力游戏的配角,从此离不开这个大漩涡。二是为儿子载湉的命运悲哀,他的儿子再也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了,同治皇帝就是前车之鉴啊。

五、奕譞“乾乾翼翼,靡间初终”,终于没成为慈禧权力的牺牲品从儿子载湉继位以后,奕譞开始了诚惶诚恐的余生。用《清史稿》的话说:醇贤亲王乾乾翼翼,靡间初终。

光绪入宫的那年,奕譞把一切官职都辞掉了,但“亲王世袭罔替”力辞不准。这以后几年,奕譞的惟一差使是照料皇帝读书。他干得兢兢业业,诚惶诚恐,于是慈禧又赏了他“亲王双俸”、“紫禁城内乘坐四人轿”。后来恭亲王失宠,革掉了议政王大臣,慈禧太后又命军机大臣们,今后凡有重大政务要先和醇亲王商议,这等于给了他更高的职务。

等到光绪结了婚,太后理应归政时,作为皇帝父亲的奕譞,深知权力对慈禧意味着什么,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带头叩请太后继续“训政”。

奕譞乾乾翼翼小心谨慎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连他家中的陈设上也带着痕迹。

奕譞命名自己住的正房为“思谦堂”,命名书斋为“退省斋”。书斋里条几上摆着“欹器”(古人的一种高级座右铭),刻着“满招损,谦受益”的铭言。子女的房中,到处挂着格言家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其实问题不在钱财,而是怕招灾惹祸。

同治皇帝驾崩,慈禧为何选择载湉继位,其生父奕譞又为何伏地痛哭?

(奕譞手书)

奕譞不但活着时小心翼翼,而且对身后事做了安排。

奕譞早在光绪二年就写了一个奏折,说是将来可能有人由于他的身份(继嗣皇帝的父亲),要援引明朝的某些例子(明朝嘉靖之议,还有宋朝治平之议),想给他加上什么尊崇;如果有这样的事,就该把倡议人视为小人。他还要求把这奏折存在宫里,以便对付未来的那种小人。

过了十几年之后,果然发生了他预料到的事情。光绪十五年,河道总督吴大澄上疏请尊崇皇帝本生父以称号。慈禧见疏大怒,吓得吴大澄忙借母丧为由,在家里呆了三年没敢出来。

结语:慈禧权欲熏天,奕譞乾乾翼翼终保平安,只有载湉成了牺牲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卒,死因成谜。这件事对醇亲王奕譞又是一大震撼。

据说咸丰去世前就担心懿贵妃(即慈禧)将来母以子贵做了太后,会恃尊跋扈,那时皇后必不是她的对手,因此特意留下一道朱谕,授权皇后,可在必要时制裁她。

生于侯门而毫无社会阅历的慈安,有一次无意中把这件事向慈禧泄露出来。慈禧从此下尽功夫向慈安讨好,慈安竟被她哄得终于当她的面前烧掉了咸丰的遗诏。过了不久,慈安太后就暴卒宫中。

溥仪书中记载,这件事对醇亲王奕譞是个很大刺激,他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兢兢业业,把取信讨好慈禧,看做是他惟一的本分。

慈禧太后当然也没有亏待这位听话的小叔子奕譞。生前赏赐不绝恩荣有加,死后哀荣亦盛。奕譞死后慈禧太后与光绪亲往祭奠,定称号为皇帝本生考,谥号为贤,配享太庙。

慈禧与奕譞,一个嗜权如命,一个谨慎顺从,可以说各安其所。但唯独奕譞的儿子---光绪帝载湉---成了牺牲品,一辈子做不了什么主,始终是个提线木偶,最后还被慈禧毒死。

同治皇帝驾崩,慈禧为何选择载湉继位,其生父奕譞又为何伏地痛哭?

(慈禧画像)

慈禧作为古代专制统治者的极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无所不为;在选择载湉为继嗣的事件上,权力成了慈禧唯一追求的目标,什么传统与法度,都要为她的个人权力让位。

在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不能以天下为己任,而是以维护个人权力为目标,误国害民。封建专制制度对最高权力者的野心,没有任何制衡手段,最终这一切都要随着慈禧以及清朝的灭亡而一起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中去。(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标签: 同治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