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爱百科 174 0

自古以来,兵权在手的人几乎象征着只手遮天,袁世凯也不例外。

1902年到1907年,是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如日中天的五年,也是这段经历让他成为了改革派的代言人。

在军队方面,他装备了六支野战部队,共七万五千余人。队伍完全听从袁世凯调遣,部队真正做到了惟命是从、马首是瞻!

当时的清廷也十分看中袁世凯,封他为太子少保,故大家都称他为袁宫保。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士兵:“我们是端袁宫保的碗,吃袁大帅的饭!”

但是过于听话的队伍往往引起外人的关注,尤其是溥仪的爸爸载沣(醇亲王,后来的摄政王)。

载沣准备检阅北洋军,但阅兵之后他陷入了沉思,这个部队就像支“木偶军团”,张嘴就是“袁宫保如何、袁宫保怎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载沣阅兵后哪里都没有去,而是直接拜见慈禧:“北洋军只知道有军令,却不知道有圣旨。只知道袁宫保,却不知道还有太后皇上。”

没过多久袁世凯的工作就被更换了,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调升”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其实这是“明升暗降”的举措,目的就是让袁世凯远离直隶,脱离兵权!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载沣

这个举措可谓一石三鸟,其一,朝廷最担心的就是袁宫保的“尾大不掉”,整个部队难以被别人指挥,状态也很难改变;

其二,慈禧在宣告自己政治权利的强大,杀一儆百,同时表面上保住了袁世凯的面子;

其三,此时朝廷最棘手的问题是与洋人的沟通和交涉,而袁世凯调往的外务部就是干这份工作的,袁世凯胜任此职难度不大。

从此,功高震主的袁世凯与清廷的矛盾开始升级,而清廷再一次在博弈中输了袁世凯一步。由于袁世凯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的本性得到了发扬光大,他在外务部的一系列举措和手腕给这里带来了新的契机。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袁世凯利用自己的权利将之前游手好闲的办事员,全部换成有专业素养的同僚,同时配合遗留的“庚子赔款”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将赔款用于建立东北银行(实际上,退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

1907年罗斯福退还了“庚子赔款”,袁世凯趁热打铁,将双方的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为“大使级”,这也标志着清廷的国际地位再次提高。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风云突变的1908年就在这一年,先是慈禧病倒,后是光绪一病不起,11月14号、15号,两人相继去世。载沣终于成为了摄政王,儿子溥仪也成为了末代皇帝。

光绪病危之际有一个细节,已经无法说话的他用手指在空中不断划着“圆圈”,身边的人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袁世凯,因为皇帝认为就是他把自己支持的戊戌变法之秘密告诉了荣禄(现代史学研究者普遍同意此看法),这是血淋淋的报复,也正合载沣之意。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溥仪

载沣的智囊团有几个方案,一是暗杀,二是直接斩首。

但这个时候有两个人站了出来,第一个人是张之洞,他认为如果杀了袁世凯,北洋六镇都是袁世凯的人,必反无疑。第二个人就是庆王奕劻,“奕字辈”的比载沣大一辈,他和袁世凯的私交甚深。

此二人的袒护下,袁世凯终于躲过了生死一劫,无奈载沣最终下诏书罢免了袁世凯,还给找了一个可笑的借口,说袁世凯“足疾未愈,开缺回籍”。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被“告老还乡”的袁世凯终于有时间韬光养晦1909年1月份,张之洞到袁府送行,袁世凯正式离开京城,在火车站送行的只有严修、杨度等文人,冒着风险的几位书生方显“真爱”,也让所有人知道了什么叫人走茶凉,袁世凯的“政治冬眠期”拉开了序幕。

袁世凯没有直接回老家项城,兜兜转转却来到了河南卫辉,之后又搬到了彰德府。他安家于洹河边的洹上村,并自称“洹上老人”。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直隶总督部院

站在洹河畔,袁世凯追忆起自己一幕幕往事:天津的“小站练兵”时期历经四年,直隶总督的重担坚持六年,外务部尚书将近两年,十几年弹指一挥间,而今却被“告老还乡”,令人唏嘘,而袁世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洹河

彰德府离直隶不远,他最坚固的势力范围就在天津和直隶。该府就在洹上村的中心位置,平时的会客和办公都在这里,袁世凯也经常请戏班子来府上唱戏,和老朋友作诗饮酒,这些表面风雅的举动暗藏着谋略。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袁世凯最有名的诗

无论怎样低调的生活,清廷还是有人“惦记”着他,袁世凯索性安排手下帮他照相留念,情景就是“泛舟河上 怡然垂钓”。

袁世凯将照片洗印数百张分发给亲朋好友,并安排把照片和自己写的诗句刊登在上海的报纸上,而报刊发出的结果也造成了国内的一片议论。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拉帮结派的高手谁也没有料想,史学研究者发现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中,袁世凯竟然有1000多封与外界的往来通信。

信件中结交的人群包括当政掌权的各省总督巡抚、自己的老部下(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贵等),除此之外竟然还有自己当权时的政敌,这些信件都指向了一个事实,他只是在卧薪尝胆。

而就在这三年中,袁世凯的亲信“北洋系”已经逐渐成熟,或将成为撼动晚清政局的重要力量。

如果没有如此闲散的生活,袁世凯很难集中精力思考一件事,那就是让北洋系真正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看似的归隐之地其实是藏龙卧虎的联络站,袁世凯也的确在这里建立了专用的电报线。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冯国璋

三年中,京城也是阴云密布以载沣为首的满洲少壮派非常看重集权,所以不论是陆军、海军还有军机处等等要职,都由载沣的兄弟们把控。

将集权做到极致的载沣自己挂任“陆海军大元帅”,此时满清的兵权已经全部落入他手中,只可惜载沣没有政治眼光,更缺乏政治手腕。

袁世凯用行动证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11年风云突变,初春的暖风还未结束,广州举行的“黄花岗起义”就让全国热了起来,黄兴为总司令,赵声为副指挥。

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只留下了“七十二烈士墓”,但是也吹响了推翻清廷的号角。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保路运动又在全国铺展开来,保路同志会的会员不到10天就发展到10万人。

此外汪精卫和黄复生曾经还把炸弹埋入了载沣的府邸。

而一切的乱象只是比赛的热身运动,真正的对决还未开始,这一年的十月份爆发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第一枪)真正让清廷慌乱起来。

当时被认为最有实力的北洋军队被派往了武昌,荒唐的是当军队路过河南的时候还去请示袁世凯,也有了后来流传已久的“慢慢走,等等看”等哭笑不得的批示。

清政府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袁世凯的北洋军队似乎没有战斗力,更可怕的是根本不听指挥。

无奈之下,清廷准备再次启用袁世凯。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武昌起义浮雕

袁世凯的生日礼物就在武昌起义爆发了一天之后,恰逢袁世凯的五十二岁寿辰,洹上村的张灯结彩与时局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在亲朋好友为他祝寿的时候,突然一封电报打破了热闹的氛围,内容就是关于武昌起义的爆发。

所有人的惶恐和不安却与袁世凯的淡定形成了反差,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三年来,不仅秘密接触着皇室亲贵、北洋首领、立宪派、革命派等各色人群,还想起了去年的一段神奇邂逅:

他曾遇到一个算命瞎子许长义,“许瞎子”帮袁世凯占卜了一卦说道:“吉人天命,贵不可言!命中的官星还在移动,官职必有大升!”不可思议的是许瞎子认为这个时间就是次年的阴历八月(阳历10月)。

回想起这一幕幕,袁世凯终于明白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凑齐,只等出山了。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当朝的无奈清廷根本没得选,由于北洋是当时国内最有实力的正规军,利用这支队伍镇压起义是不二之选。

可惜里面全是袁世凯的亲信,你撤了师长,旅长也是亲信,撤了旅长才发现营长、连长都是亲信,一个字,懵!

武昌起义四天之后,清廷授袁世凯以湖广总督身份,没想到他竟用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当朝:袁世凯称自己的脚还没有好,无法胜任!

无奈之下,徐世昌亲自到洹上村请袁世凯出山,最终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敲了清廷的竹杠:

解除党禁,获得军队指挥全权,索要大笔经费,各地军队指挥权等等。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他深深知道清廷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属于病急乱投医,不趁火打劫都对不起自己。

反过来说,没有内阁总理大臣的职位,没有全部的军政大权,自己今后还是会被算计,也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人算不如天算,老子曾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下次再聊......

被贬的袁世凯蒙蔽了清廷,三年间表面“蓑笠翁”,实则“天眼通”

希望和您一起每天都有进步!本站文章为@骁寒文化驿站 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络必删!

#历史##文化领域##头条圈子学院##文化#

标签: 袁世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