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爱百科 87 0

书籍,被誉为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也曾被认为是改变命运的坦途,尽管这条坦途现在走的人越来越多,也不断有人在叫嚣这条路没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路我国已经走了几千年,历朝历代都不乏刻苦努力、发奋读书之人,他们的事迹被记录下来,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在众多励志读书的典故中,凿壁偷光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因为这个故事出现在了教科书中,所有学生都知道匡衡为读书而偷光,甚至衍生出一个个段子,那么,匡衡最后怎样了呢?

匡衡出身贫寒,祖上八辈都是农民,而在他生活的西汉,知识仍然昂贵,不是什么人都能获取的。匡衡一向好学,可却没钱读书,只能通过给富人帮工的方式来向富人借书看。

但匡衡白天要干活,没有太多时间看书,晚上想看又没有钱买灯油,最后发现邻居家有灯光,他就把墙壁凿开一个小洞,借着小洞透过来的光学习。

在匡衡的努力下,他的学识进展很快,成功拜当时的博士为师。这个博士可不是今天的学位,而是官职,专门负责教授儒学,另外还有议政的权力,所以匡衡不仅仅是“升学”了,同时也打开了他仕途的大门。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儒学有诸多经典,匡衡专攻《诗》,《诗》就是现在的《诗经》,匡衡对这部经典有读到的见解,而且理解得十分深刻,以至于匡衡有了“听匡衡解说《诗经》,能够心情舒畅”的名声。

学有所成后,匡衡就想进一步踏入仕途,便参加了考试。没错,考试,虽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科举要在数百年后才出现,但汉朝已经出现了小范围的临时性考试,博士弟子考课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规定,博士弟子只要掌握“六经”中的一经,便可参加考课,通过后可获得官职,考课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可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可补文学掌故。

匡衡有学识,但不善考试,连考九次,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不过匡衡名声在外,当时的经学家都很推崇他,喜好儒术的太子刘奭(shì)也耳闻其名,深有好感。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有了太子的好感,春天自然是不远的,刘奭继位后,很快就任命匡衡为郎中,不久升迁为博士、给事中。

刘奭非常尊崇儒术,经常让匡衡给他讲解《诗》,因此对匡衡十分欣赏,匡衡的地位也步步高升,由给事中到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到御史大夫再到丞相,已经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可谓以知识逆袭的典范。

然而匡衡终究是个儒生,上表议事也全都引经据典,当然,这与从汉武帝时期兴起的独尊儒术有很大关系,依靠儒家经典是汉朝的一种统治手段,匡衡这样做也没什么错,但对社会进步也并无多大裨益,身为丞相却不能使国家有益,严厉点可以说他误国了。

匡衡最终败给了自己的欲望,他被封为安乐侯时,侯国封地本是三十一万亩,可是郡里的地图画错了,匡衡趁机扩大封地四万多亩,这是偷盗国家财产了,要是被捅出来,足够匡衡喝一壶的。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如果刘奭在世的话,说不定还会对匡衡网开一面,但这事被司隶校尉等人上报时,刘奭已经去世了,在位的是他儿子汉成帝,汉成帝二话不说,直接把匡衡贬为庶民,驱逐回乡。匡衡年纪也大了,没几年就去世了。

匡衡努力获取知识,并以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知识没能抑制住他的贪欲,最终荣华消散,哪里来的只能回哪去,不得不说这是凿壁偷光典故的黑历史,与之相较,囊萤照读就要好太多了。

囊萤照读的主人公是车胤(yìn),他的出身比匡衡要好,往上两代,他的祖父曾经当过东吴的会计太守,也算一个官,可时移世易,到车胤这代,别说东吴,西晋都已经灭亡,那是东晋了。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车家的家境算不上富裕,车胤的父亲车育最高就做到吴郡主簿,俸禄微薄,家里支出精打细算,灯油是算着用的。而车胤从小就聪明伶俐,每日都勤奋苦读,白天读了还不够,晚上还要继续读,可没有灯又怎么办?车胤充分利用了“自然光”。

东晋的时候,自然环境比现在好很多,萤火虫经常出没,夏天的时候,车胤就会去捕捉数十只萤火虫,将其盛入白色丝袋中,用它们发出来的光芒来读书。

车胤日夜苦读,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成为一个博闻强识的才子,不过在东晋,才学只是成为名士的里子,要想受欢迎,还得长得帅,像《三都赋》的作者左思长得实在不敢恭维,出门还得挨石头。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令人嫉妒的是,车胤不仅满腹经纶,长得还很帅,在乡里很有威望,受到前辈士人的赞赏,久而久之,名气就越传越大了。

当时权臣桓温担任荆州刺史,听到了车胤的名人,就征辟他为从事,一见之下,觉得车胤是个人才,也很器重他,先后任命其为自己的主簿、别驾、征西长史等职,而车胤在帮助桓温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朝堂的那些大人物都知道了他的存在。

魏晋名士喜欢宴饮交游,宴会上没事就喜欢长啸、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谈玄学,这就是放旷不羁的魏晋风流,车胤自然不会例外,他简直就是个聚会狂人,不管有邀请他还是没邀请他的,他都会参加。

当然,以车胤的水平,每回都是聚会的焦点,到得后来他去的没那么勤快了,参与聚会的人反而失落了,感慨车公没来,这聚会没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桓温权倾朝野,晚年更是动了篡位的心思,但被其他士族拖住了,最后只能抱憾离世,他死后,名声满天下的车胤被征召入朝,就此踏入东晋最为迅猛的权力漩涡。

车胤最先当的是中书侍郎,之后因为讲解儒学受到晋孝武帝的赏识,步步高升到吏部尚书,兼任国子博士,这个经历,跟匡衡倒是颇为相似。

晋孝武帝自己喜好儒学,却并不以儒学治国,事实上当时东晋的局势也不允许他用儒术,而是采取较为强硬的政策加强中央权力。车胤作为精通儒学的名士,在宰相谢安离京(不久即离世)后,被视作“清流派”官员的代表。

作为中央排前的官员,车胤不可避免地卷进了权力争夺,并最终因此而死。晋孝武帝虽然颇有作为,但却嗜酒如命,经常醉得无法理政,朝政很大一部分是他弟弟司马道子在处理。可司马道子也是个酒鬼,也经常醉倒,权力再一次下移到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手里。

凿壁偷光的匡衡当官了,囊萤照读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呢?

司马元显掌权期间,大肆清除异己,他本人也飞扬跋扈,丝毫不讲礼数,引发很多正派官员的普遍反感,尤以车胤和御史中丞江绩为甚。

司马元显的掌权也引发了司马道子的不满,他不甘大权旁落,跟儿子爆发了,车胤发觉这对父子俩的隔阂,与江绩一起向司马道子告状,并准备禀告晋孝武帝。

不料计划尚未实施,策划书就摆到了司马元显的办公桌前,司马元显勃然大怒,逼令车胤自杀。车胤临死留下遗言:“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似乎在昭示着知识给他带来的改变。

标签: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