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有制占主体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和科学前提
管孝海
本文的主体论点为三部分:
其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坐标和横坐标。
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
其三、坚持公有制占主体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和科学前提。
此外,本文在论述其要点时,还将论述以下5个观点:
1、公有制占主体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两码事。
2、出售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般交换行为,出售国有企业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两码事,它并不是什么创新思维。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应该是:两权分离、各负其责、法律完备、管理科学。而不是什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4、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思路:
第一,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名符其实的、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过去对企业履行职能的行政主管部门,例如,一轻局、二轻局、纺织局等等,都把它们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内部,作为专门科室。这些科室对所属的对口企业实行清产核资,从价值指数和技术指数上做出科学的评估,并登记在册。在进行这项工作中,应吸收相关的专家组成评审委一并进行工作。提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价值指数和技术指数。
第二,向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派出董事长,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使董事长成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法人代表。
第三,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董事长,也可由同级人民政府任命。但是,董事长必须受制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评审委认为董事长的工作,没有完成其职责任务,评审委有权向政府提出任命新的董事长,则政府应予以答应。
第四,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向企业派出监事,组成监事会。
第五,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的董事,不论是7人、9人还是13人,都应由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有控股企业董事会的董事,依据国有控股所占股份的董事,或者说占多数的董事,必须由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六,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总经理,可以由董事会聘任,也可由同级人民政府任命。但是,总经理必须受制于董事会,如果总经理的工作不被董事会认同,或者多数董事不认同,则董事会有权向政府提出任命新的总经理,则政府应予以答应。
第七,对于需要出售的国有企业,同级政府或政府领导,有权做出决定。但是,具体出售国有企业的操作事项,必须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职能,出售国有企业的具体事项及要求,由其评审委做出意见决定。这样就能避免出售国有企业时,出现国有资产的明流失和暗流失。
5、西方资本主义的实践,向全世界交了一份答卷,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正 文 如 下: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坐标和横坐标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若干亿年,再过若干亿年,这个地球就要归于灭亡。就是说,从始至终这个地球经历了它的诞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是地球发展的纵坐标,这个纵坐标的长度,为若干亿年。地球在它每一年的具体表现形态上的具体表现,是它的横坐标。尽管每一年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具体变化微乎其微,几乎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出来,但它却是展现给我们的一幅一幅的横断面。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也有它们自身发展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从植物来说,以玉米为例,把一粒玉米种在地里,它要经历发芽、幼苗、小苗、成棵、结玉米到死亡,这是它发展的纵坐标。它从发芽到它的最终死亡,在它每一天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它展现给我们的横坐标,这横坐标的具体断面,我们用现代观察手段,可以观察的很具体,不用赘述。就动物来说,以我们人为例,人从诞生到最终死亡,也要经历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是它成长和发展的纵坐标。它在每一年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展现给我们的横坐标。这个横坐标的具体断面就如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们人类的社会形态,从过去到现在,是从初级社会形态发展到我们今天这个相对高级社会形态的,以后还需要发展到更高级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其中有没有人类赖以生存其中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大家知道,人们只有首先在物质资料上,满足吃、穿、住、行、用之后,才能从事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其他社会活动。无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获取这些物质资料而发生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这种生产活动,所形成的能力就是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改进,使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和提高。在生产力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会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形态,蒸汽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形态。总之,物质资料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干道和红线,与这个红线相对应的,是各个发展阶段上不同的生产关系,它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一幅横断面,并进而表现出各不相同社会形态。
这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是不容置疑的。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
生产力作为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具有自然规定性上的表现形式。比如,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分工,劳动者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这些都是它自然规定上的表现形式。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它使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分工,向着门类繁多、种类齐全的方向发展,使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提高,并更新换代,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展现出一幅又一幅的自然表现形式。同时,它还具有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这种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就在于它是在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组织者和劳动者的共同参与下形成的,给它打上了深深的社会规定性的烙印。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力的社会表现形式,从始至终是三种社会形式,即产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形式——产品经济的形式。这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原理在这一问题上的展现形式。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就能得到诠释。在原始社会中后期,在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产品交换,就逐渐带上了商品交换的性质。于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逐渐取代了产品经济的社会形式,无论是产品经济的社会形式,还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它的要义就在于,它把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纵的门类和横的门类联结起来,并把各不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资源合理的分配与各门类和各生产单位,从而使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得以顺利进行。我们今天所说的市场经济的形式,从本质上说仍然是商品经济的形式。
在这里,怎样理解奴隶制社会形态和封建社会形态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形式呢?或者说其生产力的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过去,我们一直把奴隶制形态的社会生产形式称之为超强制的经济形式,把封建社会形态的生产的社会形式,称之为自然经济的形式。实际上,对于这两种社会形态来说,隐含其中的真正的生产的社会形式,无疑是商品经济的形式。在我国,在2500年以前就有百工之说。尽管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下,社会分工还不够齐全,商品交换还不够发达,那也只是相对而言,真正把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横的门类和纵的门类联结起来,并促进门类齐全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无疑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只是,也仅仅是不够发达而已。它所展现的正是不够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社会表现形态。所谓超强制的形式和自然经济的形式,那也只是相对而已,相对于不够发达的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而已。但是,真正把物质资料生产劳动横的门类和纵的门类联结起来,使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得以顺利进行,不是在所谓超强制形态下和自然经济形态下所能完成的,而真正完成和实现这一使命的无疑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
对于社会生产关系来说,它同样具有双重规定性的表现形式,即自然规定性的表现形式和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就自然规定性的表现形式来说,劳动都只有按照一定比例和规模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劳动。例如,以纺织厂为例,要经过梳棉车间、前纺车间、后纺车间、准备车间和织布车间等,每一个车间的工人要按照机器设备的性能和要求,进行分工和联合,各个车间也要按先后顺序依次把他们的劳动产品进行联结和分工。这种按照一定的分工,实行各不相同规模和形式的劳动者的结合形式,即是它自然规定性上的表现形式。而不论这家纺织厂是私人的,还是公有制的。这种按照具体劳动的自然分工,使劳动者结合起来的客观形式,就是其自然规定性上的结合形式。同时,这种结合也表现出它的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工人所使用的纺织厂的生产资料,它或者为私有、或者为公有,不管哪种所有,都无疑是有它的社会规定性,而劳动者与之相结合的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也就由此而具体表现出来,这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的社会表现形式。
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参见拙著《传统经济理论观点质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在这里,我再对此作为如下补充:第一、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各个关系概念的内涵各不相同,不能因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把这四个关系统一说成是一个关系,而抹去它们各自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例如:战争与和平这一概念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战争也就无所谓和平,但是,战争的概念内容与和平的概念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不能因为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就用其中的一个概念去取代另一个概念,也不能把两个不同的概念说成是一个概念。这种认识方法,影响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确切地说:影响了我们对生产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的认识。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劳动者与其相结合的关系,或者说生产关系。但是,这种所有制本身并不直接就是生产关系,它要通过与劳动者的具体结合表现出来。而劳动者与其相结合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具体发展阶段相适应。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同样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关系的形式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就表现出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各不相同的具体的社会形式,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各不相同的生产关系。
就是说,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生产资料与具有社会规定性的劳动者的结合,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内涵,要通过各个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上各不相同的具体结合形式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其社会规定性上的表现形式。
我在《传统经济理论观点质疑》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社会规定性的表现形式,或生产的社会形式,概述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形式,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形式。把社会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关系的形式,概述为: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与劳动群众拥有使用权的关系形式。
相对于上述两种形式来说,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应该与之相适应,才能使这两种形式落到实处,得到保障。过去,前苏联、我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的社会形式上,人为的错误的认定为是产品经济的形式,生产关系为直接结合的形式,所建立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都与此相对应。应该说,这是导致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就在于我们在生产力的社会形式上,或者说社会的经济形式上,逐步认定和承认为是商品经济的形式、或市场经济的形式,从而在农村经济这一块,在生产关系的形式上,率先实行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形式,并进而把这种形式向国有经济成份逐步试行和探索。并逐步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机构,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
三、坚持公有制占主体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和科学前提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归结起来,它的主要着眼点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就生产力方面来说,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调整好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好生产力的布局,实现生产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生产力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二是各相关单位都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等等,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的发展。
就生产关系方面说:就是要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只有坚持公有制占主体,才能坚持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占主体,坚持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占主体,才能在主导意义上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就在于我们怎样认识现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基本内涵,怎样调整和落实好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形式。
依据在《传统经济理论观点质疑》一书中,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我认为就农村集体所有制这一块来说,家庭承包经营的具体形式,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形式。
就国家所有制这一块来说,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形式,是与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章开头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就是基于对这种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的认识,而得出的结论。
调整和落实好这一关系形式,一是需要我们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各类相关机构。二是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依法行使所有权及责任义务,企业依法行使使用权及责任义务,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国家对企业依法行政和管理,这样建立起的企业制度,客观上就包涵了如下内容,即两权分离、各负其责、法律完备、管理科学。它之所以不是什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就在于产权关系从来就是清晰的,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就国家所有制这一块来说,企业的所有权、或者为中央所有,或者为省市所有,或者为市县所有,是非常清晰的。正是因为是非常清晰的,它才有可能使我们建立起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实行两权分离。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权责是明确的,那就是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即权力责任明确。所以,仅仅提出权责明确是非常笼统的,它并不能说明究竟是什么权力下的权责明确。新体制所包涵的是两权分离下的权责明确,它就要求各负其责。在旧体制下,由于它是旧体制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它就包涵了政企不能分开,企业只能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政企不能分开是旧体制的题中应有之意。在新体制下的两权分离,各负其责,已经包涵了政企必然分开,是题中应有之意。所必要的则是要求法律完备,这样就能保证国家对企业依法管理和行政,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在这里再说政企分开,无疑是多余的语句,自然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也就应该是两权分离、各负其责、法律完备、管理科学。
正是因为如此,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就应该从体制上落实这一核心内容,而不是出售国有企业,出售国有企业是完全应该的和完全必要的,其前提是从生产力的组合和调整需要出发的。例如:现在国家有15家棉纺厂,根据各方面综合要求,现在只保留10家就可以,那5家怎么办,或者出售、或者是兼并。再如,有的企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无论使用什么新体制也无济于事,怎么办,那就坚决出售它。所以,把出售国有企业,并进而出售好的国有企业,当成是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创新思维和举措,实在是南其辕而北其辙。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公有制占主体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两码事。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生产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是因为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也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那些牵扯国计民生的,能左右国民经济全局的大型经济项目,客观上要求底气十足的大型国有经济实施左右,实施调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是如此,这是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经济是指集体所有制经济、国家所有制经济和国家所有制经济中能左右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制经济,以及其他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就是坚持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全部内涵,而不只是其中之一的能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经济。
坚持公有制占主体的着眼点,就在于坚持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占主体,以及与此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形式占主体,它的立足点就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见,坚持公有制占主体与实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两码事。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践,向全世界交了一份答卷,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从生产力方面说,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改革,被资本家们误解为他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他是想通过利用国家的相关手段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实施对社会生产力的宏观调控和左右,避免生产力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他由此也给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开了一个头,提了一个醒。于是在以后的岁月中,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这方面实行了类似的和诸如此类的措施。现在发展到由几个国家共同签署协议,也发展到由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协议,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社会生产力在相应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程度的调控和左右,所有这些,都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不难看到,所有这些国家,在实施这些调控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受到私有经济的阻碍。显然,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它的调控效果会更好。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从工商企业这块看,他们对工人的管理,经过上百年的摸索和实验,现在逐步认识到和尝试到,对工人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更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这个制度的内在要求。
所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历史发展,向全世界所提交的答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展示了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好前景。
综上所述,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坚持与之相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形式,能从制度上、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和科学前提。
(06.3.5)
(作者工作单位:山东高唐县委党校)
标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