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的女儿,虽然只活了11周岁,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爱百科 126 0

长孙皇后生了七个子女,分别是嫡长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嫡幼子李治、嫡长女长乐公主、嫡次女城阳公主、嫡三女晋阳公主、嫡幼女新城公主。

晋阳公主的大名叫李明达,小名叫李兕子。兕念四,兕子就是小犀牛的意思。晋阳公主年幼之时,母后便已经去世。李世民承担起抚养儿女的责任,亲自抚养晋王李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新唐书》记载,晋阳公主是一个堪比曹冲的学霸神童。原文是这样的:“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

长孙皇后的女儿,虽然只活了11周岁,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长孙皇后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大家要知道,李世民的飞白书,在帝王的书法水平里面,那是排得上号的。如果李世民不是帝王,也可以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晋阳公主只活了11周岁,却能模仿父皇的飞白书,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晋阳公主在我们上小学的年纪,就达到了书法家的水平。由此可见,晋阳公主是一个堪比曹冲的神童。

李承乾和李泰、长乐公主出生在武德初年,李治和李兕子出生在贞观初年。李承乾和李泰夺嫡,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李治和李兕子还是小屁孩。李治和李兕子一开始不懂得宫斗的险恶,成了关系很好的兄妹。

李治慢慢长大了,按照礼制要出阁了。出阁就是亲王去巡视封国,李治爵封晋王,每年都要去山西巡视。李治每次出阁,李兕子都要送哥哥到城门口。李治每次出阁,都要和李兕子哭成一团。

长孙皇后的女儿,虽然只活了11周岁,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李治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这件事情,出自《新唐书.晋阳公主传》的记载,原文是:“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閤,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

李承乾与李泰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李治到了胜衣之年。胜衣之年是一个成语,专门指能穿大人衣服的小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读初中的孩子。李治在胜衣之年的时候,有了夺嫡之意,但是不敢和李承乾、李泰硬碰。

李治去晋阳出阁回朝,李兕子像往年一样,去城门口迎接三哥。李兕子很聪明,他知道哥哥长大了,很快就要去晋阳就藩了。李兕子哭着对李治说:“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

长孙皇后的女儿,虽然只活了11周岁,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李泰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按照礼制,李承乾是太子,太子是国本,国本不可轻易动摇,所以不用就藩。李泰是雍州牧,雍州管辖着长安,李泰可以在长安就藩。李治是晋王,到了胜衣之年,皇帝就给会他配备属僚,让他去晋国就藩。

李世民给李治配备了以李世绩(徐茂公)为主的属僚,准备让李治去晋阳就藩。李兕子看到李治和属僚们在一起,就知道哥哥要出去就藩了。李兕子舍不得哥哥,才会哭着说了那句话。

李治不想去就藩,原因很简单,去就藩就远离京城,就等于失去了夺嫡的机会。李治还有意在父皇面前,树立自己“亲爱手足”的形象,就在父皇面前演了一出兄妹情深的苦情戏。于是乎,李治抱着李兕子,也大声哭泣,说舍不得妹妹。

《新唐书》记载,李世民看见两个儿女抱着一起哭,想起两个孩子自小没娘,也悲从心起。李世民忍不住,抱着两个相依为命的儿女,也哭成一团。

长孙皇后的女儿,虽然只活了11周岁,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李世民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一哭,历史就改变了。他下诏让李治留在京城,晋国事务由李治的老师(长史)李世绩代为处理。李治能留在京城,就有了日后夺嫡的最主要筹码。

李治与李兕子的苦情戏,还在父皇心中牢牢地树立了“仁爱”的形象。在李承乾和李泰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李世民还想保全儿女。李世民认为李治仁爱,让他接班可以保全儿女,就立李治为太子。

李兕子去世的时候,只有11周岁,她没能目睹三哥登基称帝。李兕子肯定不会知道,她与三哥抱头一哭,会改变历史进程。李兕子不知道自己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实实在在改变了历史进程。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这就是我喜欢研究历史的原因。

本文资料来源:《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标签: 唐朝长孙皇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