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爱百科 158 0

引言:吵架是一场“战争”,胜败关乎于自己的面子和声誉,所以谁都不想败下阵来。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既然吵架是“战争”,那就必定会有输赢,大家有没有试过被对方犀利的言辞堵得说不出话来?即便是气的肝脏乱颤,也无可奈何?

其实不要小看吵架这件事情,对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反应能力,口齿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就拿《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一场戏码“骂王朗”来说,本来处于下风的诸葛亮,通过超强的反应和逻辑能力,马上进行反击,在诸葛亮铿锵有力的声讨之下,不仅扳回了气势,更是把王朗骂得吐血身亡。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王朗的话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王朗之理

在书中的第九十三回,王朗率先开口:天下更迭,皇帝易主于有德之人,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你小小蜀国凭什么自认是汉朝正统,退一步说,你大汉不也是抢夺而来?

紧接着王朗又说:魏国有百万雄兵,良将上千,如果蜀汉妄想北伐,无异于以卵击石,自讨苦吃,不如看清大势,别做逆天背情之事。

这几句话让蜀军上下沉默不语,都认为王朗说的有道理,就连诸葛亮也是陷入思索。(有一点想不通,两军相距甚远,王朗又没有音响话筒,何以让整个蜀军都听得到?估计是小说为了烘托气氛吧。)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王朗的话确实很有道理,特别是以下两点:

第一、王朗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天下更迭的道理,说魏国君主是能者而居之,而这句话是建立在大汉末年的几位皇帝的表现来说的。

其实我们仔细地翻阅东汉历史,历代皇帝确实都非常糟糕,从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开始,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而且不是被外戚专权,就是被宦官忽悠,特别是汉灵帝刘宏,更是把昏君演绎的淋漓尽致,什么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通通不在话下,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而东汉的灭亡也就从他的身上拉开了序幕。

既然东汉皇帝无道,那么按照历史惯例就会有能者而居之,当年大汉王朝不论是刘邦还是刘秀,不也是如此吗?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第二、正如王朗所说,当时三国中魏国最为强大,首先魏国占据了地理最为优越的北方,华夏自古统一都是由北至南,因为北方很难打,所以历史上我们总能听到“北伐”的字眼,却很少听说南伐。

其次就是王朗所说的百万雄师,良将千员也并非虚言,此外加上丰富的粮草储备,想要一举击败魏国,确实非常的困难,搞不好会遭到反噬。

王朗所说的话句句在理且全面,似乎无懈可击,诸葛亮该如何反击呢?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暗藏杀机”

诸葛亮非常聪明,他经过短暂的思量之后,不和王朗辨别是非对错,而是揪住王朗本人说事。

原文中说到

“吾以汝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言也!”

孔明没有给王朗思考的机会,马上接着说道:“你是通过举孝廉而入仕,那么应该知道何为君臣,何为社稷,更应该辅国安邦振兴汉室,如今相助反贼,和同谋有何异?

最后孔明用一句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结束了这次隔空对决,而王朗听完之后一口血气上涌,吐血坠马而亡。

为何诸葛亮短短几句话就把王朗给说死了?其实诸葛亮的第一句话就已经暗藏杀机。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大家是否发现,孔明第一句用

“汉朝大老元臣”

5个字来刺激王朗,话外之意,任你王朗有诡辩之才,也是一个叛徒,是一个“变节”之人,这在讲究“忠君之事”的汉朝是大逆之罪。

另外诸葛亮非常了解王朗的生平,虽然王朗已经70多岁,但他自幼爱读书,后又通过举孝廉(科举制之前的一种入仕为官的方式)被朝廷任用,此后也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君王,尤其擅长经济建设。

在建安元年时,王朗时任会稽太守,却遭到了江东孙策的进攻,尽管幕僚极力劝阻王朗撤退,但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官吏,哪有坐视不理自顾逃命的道理,于是和孙策展开激战,虽然最后还是被孙策击败,但却誓死不降。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此后王朗被曹操召回许都,并任命为参司空军事,正所谓温水煮青蛙,一方面这个官职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治国理念,另一方面曹操不断进行策反,王朗这才转而投靠了曹操。

不过王朗作为一个汉朝老臣虽然迫于无奈转投曹操,但他也是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因此他对名节和声誉看得比命还重要,也正是这一点,让诸葛亮找到了突破口。

诸葛亮凭借知己知彼和洞察人性的本领,再加上犀利无比的口才,这才最终把王朗击败。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小结

其实这场“骂王朗”的戏码,仅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而已,诸葛亮在许多地方都展现了他卓越的口才,譬如游说孙刘联盟时的经典“舌战群儒”,在展现诸葛亮智慧的同时,人们也非常感叹诸葛亮的才思敏捷,那是一种怎样的爽快。

但诸葛亮并不滥用口才,也不做诡辩。人生在世,好的口才并不能作为武器来攻击别人,就好像王朗,自以为口若悬着句句是理,但只要自己的

影子歪了

,说出来的即便是至理名言又有何用?特别是遇到高手之后,抓住他的小辫子一顿摩擦,最后的扮相一定很难看。

所以人生在世千万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不然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标签: 诸葛亮王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