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爱百科 100 0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新蜀道”宝成铁路,火车穿越秦岭。 摄影/王嵬

-风物君语-

两个“天府之国”

是怎么串起来的?

现在提到“天府之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成都。但其实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在成都平原,而是围绕着另一座与成都十分亲密的城市。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成都平原上,都江堰油菜花开。摄影/张铨生

这就是战国时就有“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的秦国核心地区——关中平原和它身后的西安(古咸阳)。当时的关中平原,有渭水滋养,有郑国渠哺育,灌田4万顷,奠基了华夏最早的大一统文明。而成都得到“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称赞,已是诸葛亮《隆中对》里的事情了。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陕西咸阳,航拍八百里秦川,即陕西关中平原。图/视觉中国

西安和成都,一个坐镇关中平原,是先秦文明乃至后来中国大一统的王朝中心;一个守着四川盆地,孕育了截然不同的神秘古蜀文明;一个为典型的北方都市,为面痴狂;一个是秀丽的南方乐土,无辣不欢。然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却是中国历史上亲密程度最深的城市CP之一,为什么?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秦岭以南还有个“天府之国”?盘它!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四大盆地里唯一没有沙漠的一个,孕育着独树一帜的金沙文化。其地理环境比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更加优越,年均降水量普遍在1000毫米以上,比关中平原多400多毫米,盆地海拔只有300至700米,北有秦岭、大巴山(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西靠川西高原横断山脉(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南倚云贵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向来就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好所在。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四川盆地底部,地势低矮。 图/视觉中国

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战国时秦惠王觊觎蜀地,用计谋(五头“黄金”石牛)骗取了蜀王开凿栈道通往秦国,而秦军则沿着蜀道将这片与中原地理风貌截然不同的处女地纳入囊中,这就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这条蜀道,也就是最初的蜀道之一——古金牛道。历史上看,秦王派司马错伐蜀,打通了蜀地和中原地区的交流。来自蜀地的粮食与税赋,也为日后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四川广元原老川陕公路与金牛道,河对岸便是宝成铁路隧道。 摄影/张小平

这此后,蜀地得益于中原地区持续不断的输入的技术和文明,更加富饶和巴适。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更是让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为成为天府之国打下基础。再后来,就是“蜀川土沃民殷,货贝充溢,自秦汉以来迄于南宋,赋税皆为天下最”了。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成都都江堰市旧城区。摄影/张铨生

作为中原文明重心的关中平原,本就有优越的自然禀赋,既得益于先秦时期开凿的长达300余里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又有八水绕长安的巨丽之美。自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沟通以来,关中有了蜀地源源不断的粮仓盐铁税赋,蜀锦、茶叶等物产的支撑,更是如虎添翼。便如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第一大都市,坐拥185万人口,气吞寰宇,八方来朝。成都,就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毋庸置疑的“好兄弟”。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图1:西安,古城墙。 图/视觉中国;图2: 高铁西安北站,西成高铁的北起点站。摄影/李平安

只不过,这两座城之间,有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那就是被称为“中华龙脉”的秦岭。如李白《蜀道难》中所说的蜀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也反映出两地沟通的艰难。

那么两者如何沟通呢?最开始,还是因为——水。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蜀道“难”怎样一点点变成蜀道“通”?

秦岭虽然险峻,却并非滴水不漏,自北向南流淌的嘉陵江和汉江像缝隙一样穿梭于秦岭之间。早在上古时期,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古人便顺着河谷小心翼翼地建起一条条古栈道联通彼此。这些历经几千年,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之间的道路,便是狭义上的蜀道。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图1:广元明月峡老川陕公路与河对岸的宝成铁路。摄影/张小平;图2: 米仓道上恩阳古镇。摄影/袁蓉荪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旺苍县嘉陵江船队和古道背夫。 摄影/袁蓉荪

蜀道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以及甘肃陇南到四川绵阳的阴平道等组成。著名的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里,刘邦派人烧毁的那几百里栈道,可能就是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古蜀道示意图。 制图/Paprika

由图可见,蜀道“北五南三”的格局,正是围绕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由汉水冲积形成的汉中谷地(也叫做汉中平原)展开。汉中是众多条蜀道的中转站,也是抵御北方入侵巴蜀的第一道防线。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战事,围绕蜀道而起,其中最精彩的,便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镇守剑门、赵云兵发斜谷……自东向西的蜀道,几乎都硝烟四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哪里?

从古到今的蜀道流量之王——金牛道,是蜀道的核心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交通系统。这里有世界最早开凿的开山隧道石门隧道,也有“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剑门关天梯峡。摄影/尹建

为什么是剑门关?绵延数百里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剑。其地形东西方面全是峭壁,只有南北通道。然而,北高南低的地势让进攻者从北看是一座高山,从南上又是坡地,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剑门关一线天。 图1摄影/艾斌;图2摄影/柒哥

公元263年,蜀国大将姜维镇守剑门关,能以3万之师拒曹魏大军的13万军马于关外长达3月之久。直到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甘肃陇南)古道,绕崎岖小路直接偷袭大后方的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镇守剑门关的姜维大军失去后援,这才被迫撤退。

这场战事,是剑门关历经千百年烽火硝烟的一个缩影。这里从未被正面袭击过,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奇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说的剑门关。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图1: 剑门翠云廊。摄影/尹建;图2: 昔日的皇柏古道。摄影/凌超

激烈的战事总是短暂,长期来看,蜀道的初衷还是为了沟通两地来往。便如金牛道,既是战略要道,也是交通要道。这条道上的翠云廊古柏,柏树森森,渐行渐密。相传最初为蜀汉五虎上将张飞所植,作为路标和计算里程,又被称为张飞柏。

翠云廊现存古柏,仍有一万三千余株,上至先秦,历经汉唐,下至明清,不断有人看护。这些跨越千年,由人们亲手培育的生命奇迹,代代庇护着这条古老的蜀道,也见证着成都西安两地人民长期的交流。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哪些事物,因跨越蜀道而火热?

长安的饮茶文化丨从天府来?

要说蜀道最具代表的物产,就是蜀锦和茶叶了。茶树最早发源于中国西南山区,按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自秦代统治蜀地开始,秦人便通过蜀道,将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饮茶文化带到了西安、中原甚至广阔的以游牧民族为主的草原。唐代至公元780年开始征收茶税,这使得茶叶既是贡品,也是皇室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陕南茶园。摄影/李文博

蜀地也是中国桑蚕丝绸业的发祥地,著名的蜀锦品质珍贵。据《史记》记载,蜀锦被誉为丝织技艺“双壁”之一。以蜀锦为代表的各类物产,通过蜀道运送到长安,再由长安经丝绸之路中转至西域、西亚、欧洲诸国,让蜀道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成都和西安的经济命脉,也造就了一条黄金经济走廊的形成。唐代时成都已号称“扬一益二”,成为了仅次于扬州的经济发达地区。世界最早的纸币,也是诞生于成都发达的经济交往中。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图1::蜀绣。 摄影/袁蓉荪;图2:蜀锦。摄影/柒哥

便如水果界最有文化的荔枝,也曾经是蜀地向关中供给的“拳头产品”。唐宋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繁荣。四川地区的荔枝种植范围扩大,品质提高,从皇帝到官吏文人,无不偏爱荔枝,这就促进了四川荔枝的兴盛,故有“蜀中之品,在唐为盛”的说法,按《方舆胜览》引《洋川志》载,“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俱未变”,荔枝道也由此而得名,但荔枝道作为南北文化经济沟通的要道,却是早已有之。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图1: 重庆涪陵石峡沟,山路艰险; 图2: 妃子笑荔枝。图1/视觉中国;图2/图虫·创意

这之后两地物产沟通的典型,就是辣椒了。辣椒可能是近两百年来西安和成都最具代表的共同标签之一,毕竟在这两地,分别生活着最爱吃辣子的北方人和吃得最香辣的南方人。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秦椒。摄影/李文博

辣椒原产于墨西哥,在明时飘洋过海,再从东南沿海集散到西安,经蜀道传入蜀地,最初被称之为“秦椒”。早在扬雄《蜀都赋》里就说:"调夫五味,甘甜之和,芍药之羹,江东鲐鲍,陇西牛羊"。短短几字,就能看出川菜的烹饪原料不是单纯就地选取,而是通过水陆运输或是栈道从各地获得。

秦椒的引入,正契合了四川人因气候、地理条件和口味习惯而早已形成的"好辛香"传统,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特色,如今四川的辣椒品种,花样繁多,已数不胜数。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四川绵阳观雾山盘山路。摄影/张小平

蜀道是经济命脉,沟通了日常生活,同样也是两地文化交流的纽带,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与文人墨客,都曾经由蜀道来往于成都这块天府乐土与长安身后的中原大地。有杜甫踏遍阴平道后“我行山川异,天各在一方”的步履艰难,也有李商隐在金牛道上“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纸上温柔,有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也有陆游被贬入川“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萧瑟之意。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四川省广元市,猿猱道位于中国最险峻的砾岩丹霞地貌和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图/视觉中国

出蜀的漫游天下,进取精神,入蜀的安适闲情与隐居自敛。中国文人在精神上的两条进路,都在蜀道上得以呈现。从“旧天府之国”到“新天府之国”,从经济到文脉再到生活,西安和成都的命运经过蜀道交织在一起,延续两千年多年至今,造就了两地诸多共同之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蜀道的新奇迹是什么?

光阴流转,蜀道也在不断升级。民国时期沿金牛道和傥骆道修建的川陕公路(现国道108线),是抗战时连接前方和后方的重要通道,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也早已满足不了秦岭阻隔的两地人民日渐频繁的交流需求。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宝成铁路与西成高铁。 制图/Paprika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便包括“新蜀道”宝成铁路的建设,足以说明其重要地位。宝成铁路虽然是沿嘉陵江河谷而建,还是免不了要面对秦岭天险,沿陈仓道出发,进入秦岭后,沿着秦岭北麓的清姜河谷继续向南到杨家湾站,便是穿越秦岭的关键节点。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宝成铁路火车通过灵官峡隧道。摄影/张永锋

这里到秦岭大隧道的直线距离仅有6千米,但是要升高680多米。根据铁路坡度的规定,铁路线在陡峭的山体上,从6千米迂回盘旋了27千米,形成三个“马蹄形”、一个“8”字型的独特展线,这就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著名的观音山展线。

如果你在晴日站在山底的清姜河谷上,就可以看见三层铁路在山麓重叠而上的景象。这是地道的新蜀道,也是大国基建的先声。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宝成铁路建设之前,国家多次进行勘探比较,曾选定甘肃天水至成都的铁路,但最终因为施工难度太大等原因未动工修建。直到2017年,沟通甘肃和四川、重庆的兰渝铁路才修通。图为经过油菜花田的兰渝铁路陇南段。摄影/冉创昌

翻过秦岭后,火车沿嘉陵江而下,经甘肃进大巴山区,过四川广元站经剑门山进入四川盆地,奔向成都,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1956年通车的宝成铁路坡大、坡长和弯多,又在1975年实现全线电气化,成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高峰时期的宝成铁路,日均通过客运列车近50对。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宝成铁路,广元—成都段。 摄影/王嵬

客运之外,宝成铁路更是一条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命脉,在它通车后,又相继有广元至巴中、德阳至汉旺、广汉至岳家山、青白江至都江堰等4条支线连接宝成铁路。这些支线与成昆铁路、成渝铁路一起,连接起四川各地丰富的煤铁油气资源,运往成都,再经宝成铁路北上西安,运往全国。2018年1月,宝成铁路入选了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记录着那段新中国人筚路蓝缕,开创工业的峥嵘岁月。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图1: 宝成铁路。图2-4: 2008年5.12汶川地震塌方的109号隧道旧址。摄影/王嵬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西安-成都的高铁时代真的是三小时三千年吗?三国时期修栈道修到生无可恋的诸葛丞相,能看到14个小时就能从成都到西安的宝成铁路,一定惊叹不已;望蜀道兴叹的大唐诗仙李白,如果看到进一步让这个时间压缩到3个小时的西成高铁,会不会再题诗一首,成千古绝唱呢?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陕西汉中,一列西成高铁动车组在油菜花海中穿行。图/视觉中国

宝成铁路是初生的新蜀道,那西成高铁就是“基建狂魔”带来的一次颠覆,它不再像陈仓道,褒斜道等各条古蜀道一样在秦巴山脉之间蜿蜒曲折,而是逢山打洞,遇水架桥,以总长189公里的全线隧道和总长131公里的桥梁,尽可能避开了秦岭山区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串联起沿途的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等多个经济体。交通、环保和经济,西成高铁一个也不能少。

这种用技术压缩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是巨大的:仅西成高铁开通的第一年,每天日均开行117趟高铁,共发送旅客超1720万人次,日均4.7万人次;成都人在西安的旅游花费提升了286%,西安人在成都的旅游消费提升了225%,真的实现了三小时跨越三千年。

想体验这一趟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不妨跟随西成高铁,来一趟逛吃之旅。在出发地西安,若是吃腻了肉夹馍,不妨来一个八宝辣子夹馍,外皮香脆焦香的馍,里面柔软甘甜,涂抹均匀的八宝辣子,一口下去,回味无穷。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关中美食——锅盔夹辣子。 图/图虫·创意

赶最早的一班高铁,翻过秦岭隧道,到达了亚热带气候的汉中,看一看将要开没的油菜花,再尝一尝略带四川口味的陕南菜豆腐,软糯香辣的汉中热米皮(热面皮),下一站来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四川剑阁县,不妨品一品剑阁豆腐如同金牛道上松柏的韧劲。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汉中“热面皮”。 图/视觉中国

随后抵达终点站成都东,下午逛逛杜甫草堂。既然来到了成都,晚餐更是让人挑花了眼。这次,风物君推荐一份正时兴的成都烤鳝鱼,比比究竟哪里更辣?酒足饭饱后重新踏上蜀道“穿越”回西安,还可以去回民街撸个夜宵……这一天,真是跨越千年,不知今夕何夕了。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杜甫草堂。图1摄影/柒哥;图2摄影/袁蓉荪

从过去的一个多月到如今的三个小时,千年间的蜀道之旅,是无数异乡人的希望。或许蜀道正因其地势险峻和一代代人为沟通两地投入的努力,才显得“希望”尤其珍贵,它联结起成都和西安的命运,也塑造了坚韧不拔和从容不迫的两地人民。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成都与西安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宝成铁路,广元—成都,列车照亮前路。摄影/王嵬

- END -

文丨堃堃、苹果

文字编辑 | 苹果

图片编辑 | 陶子

地图编辑 | Paprika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荔枝的地理分布及其贡地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张生 2019

中国茶的种植、品饮与“茶道” 肖坤冰

标签: 中国历史时空示意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