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爱百科 118 0

孔孟之道是如何成为儒家首推的?孟子是孔子徒弟吗?作为一个山东人,我带你去看一下。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孟子像

现在一说到儒学或儒教,便立刻令人想到“孔孟之道”,仿佛二者自古以来就是同义语。 常人这样理解,并不算错,因为将儒学和孔孟之道当作一回事,确乎有上千年历史了。 所谓“独尊儒术”,自汉武帝时代始,但那时所尊的儒术,并非“孔孟之道”,而只是“孔子之术”。

有人说,《孟子》在汉文帝时已置博士,文帝是武帝的祖父,可见在独尊儒术之前已经孔孟并尊了。这话不准确。《孟子》置博士说,最早见于赵岐的《孟子题辞》。赵歧生活于东汉晚期,上距西汉文帝约三百年。这三百年里,出现过《史记》《汉书》,也出现过议论孟轲内容的《论衡》《风俗通》等书,却都没有透露消息,那么赵岐的说法自然不可尽信。虽然如阎若琚、焦循那样的考据名家,都力证赵说不误,但他们仅能止于推论,反而更使人相信赵说缺乏可靠的历史佐证。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赵岐像

其实,岂止汉代没有孔孟并尊,而且在东汉以后的五百年间,连孔子也没有被独尊,公元前后刘歆为了帮助王莽做皇帝,将孔子降了一级,说周公才是儒教的教主,孔子只是传播周公所定礼乐制度的第一个传教师。直到唐初,周公还是“先圣”,孔子仍然屈居“先师”,在国立大学举行祭祀先儒仪式时,座位排在周公侧面,不能正面接受皇太子奉献的“太牢”。至于孟轲,连站在周孔两边陪祭的权力都没有,更谈不上并尊了。

唐太宗用杀兄逼父的手段披上龙袍以后,下令将周公庙从太学里迁出去,从此孔子才由“先师”升为“先圣”。唐太宗同时下令封孔子大弟子颜回为“先师”,让他顶替孔子原先的位置。这一来,“周孔之道”,变成了“孔颜之道”。这是公元632年的事。

公元720年,唐玄宗特别表彰《孝经》,准许在文庙中塑曾参坐像,忝陪末座,因为曾参是《孝经》的传说作者。据说曾参是孟轲的太老师,即孔伋(子思)的老师。这时孔伋还没有从祀文庙,更何况学生孟轲。

值得一提的还有“亚圣”的封号。到近代,所谓“亚圣”的子孙,已被自称是孟轲直系“大宗户”者当作专利品了,其实论资历,应由颜回的后裔认领。为什么?因为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诏孔子庙以颜回配称“亚圣”,史籍中有明确的记载。而孟轲,无论官私史籍,都还是将他看作战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还没有跨进孔庙的门槛。

不过,自从“渔阳鼙鼓动地来”以后,孟轲的命运似乎随着胡人的气焰嚣张而好起来。

清朝著名的考据家赵翼,作过一则考证,题为《尊孟子》,说是孟轲被尊于宋朝,“宋人之尊孟子,其端发于杨绾、韩愈,其说畅于(皮)日休也。”(见《陔余丛考》卷四),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

杨绾是唐代宗时的礼部侍郎,在宝应二年(763)即“安史之乱”结束的那一年,上疏要求皇帝批准《孟子》与《论语》、《孝经》同列“一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教科书。这一建议,虽然没有被唐代宗采纳,却是孟轲被统治阶级看作可与孔子并列的首次记录。与杨绾同时代的赵匡,是唐宋间经学更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特别表彰孟轲。这说明,孔孟并尊的思想,开端于中唐。

再过大约半个世纪,韩愈著《原道》,说是中国早有一脉相承的“道统”,由尧、舜开始,经过夏禹、商汤、周文正、武王、周公,直到孔子传给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见《昌黎集卷十一)。他的本意是说唯有他韩愈才能上追孔孟,复兴“道统”。但效果或许出乎他的逆料,从此人们给《孟子》以更大注意,终于开了经学的新生面。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韩愈像

在韩愈以后又近半个世纪,落第进士皮日休,在唐懿宗时曾向执政连上二本:《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请<孟子>为学科书》。他宣称,如果《孟子》不列为钦定教科书,则势必“儒道不行”“圣化无补”,而在唐朝,堪称“先圣之道”传人的,只有韩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皮子文薮》,87—89页)

从晚唐以后,孟轲其人其书的地位,便在不断上升。十世纪中叶,割据“天府之国”的后蜀君主孟昶,首先在石刻儒学教科书中,列《孟子》于“十一经”之内。这或许是特别表彰孟氏祖先的缘故,然而北宋初统治者翻刻的儒家经典,却将后蜀“石经”当作标准版,于是《孟子》升“经”便成为既成事实。

依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孟子》照例列在子部。可是北宋初的官方教科书,居然依据一个“僭伪”政权的先例,将它升到经部,即人们视为神圣的经典之列,这就不能不引出正统派儒者的抵制。北宋时,出现了冯休的《删孟子》、李觏的《常 语》、司马光的《疑孟》等,都是从否定方面议论《孟子》,便不足为奇。

但疑归疑,尊归尊。中唐以后的经学更新运动,焦点便是对孟轲学说的评估。周予同教授称之为“孟子的‘升格运动’”(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289一290页),道出了它的核心内容。在韩愈以后,不过两个半世纪,便发生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顶佩服的先贤,不是孔丘,而是孟轲。他的政敌司马光作《疑孟》,便分明同他唱对台戏。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王安石

说来也怪,司马光的“旧党”,尽管在政治上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在理论上却多半反对司马光疑孟。号称“小程”的程颐,是旧党的首席哲学家,他极力反对“熙丰新法”,却在“尊孟”上与王安石同调。

南宋时,尊孟之风步步升级。朱熹是自命为程颐嫡系的,由“存天理,灭人欲”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否定,却不否定王安石尊孟。后代学者往往只注意程朱理学的反变法态度,而忽视宋代理学家将孟轲抬高到颜回之上,实际上夺颜回的“亚圣”地位而予之孟轲,不仅远承韩愈的“道统”说,而且有王安石在“本朝”作为先导,经义 的分歧与政见的对立,并不总是同步,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在南宋,国事日非,理学愈盛。而与南宋对立的金朝,自从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迁都燕京以后,女真统治者的汉化程度迅速提高,对南宋王朝的进攻能力也随之减退。1161年宋金采石之役以后,金朝国势日衰,尊儒之风则日隆。金朝统治者不仅沿袭北宋真宗给孔子的谥号,即“玄圣文宣王”(文宣王为唐玄宗所封,宋真宗加封玄圣),还封颜回为兖(yǎn)国公,孟轲为邹国公。不仅如此,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宋孝宗淳熙元年),又将孟轲在孔庙中的地位,由后堂移至正殿,建塑像于孔子像右侧,与颜回相对侍坐。

孔子和孟轲都以严分夷夏著称,然而所谓“夷狄”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无不喜欢同他们拉关系。金朝尊孟超过了自命诸夏正统的宋朝。因为当金朝已用实际行动尊孟的时候,南宋王朝的理学家还在替孟轲及其老师子思(孔伋)争孔门正统的地位呢。他们为此又奋斗了六十年。到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才争得子思进孔庙正殿坐在“十哲”之下陪乃祖享祭奠的权利。又过三十余年,到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才又争得孟轲和他的太老师曾参、老师子思地位一起上升,在 孔子像侧获得挨着颜回的三配(曾参)、四配(子思)和五配的地位。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孔子和四配像

接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 同女真族一样,蒙古族统治者初入中原,对孔子也大不敬。 而从元世祖以后,元朝君主们又承认金朝的先例了,不仅对宣圣庙“岁时致祭”,而且关心圣裔的教育: “据孔氏、颜、孟之家,皆圣贤之后也,自兵乱以来,往往失学,甘为庸鄙,朕甚悯矣。 ”这是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南宋理宗景定三年)一道诏书所说的话。

元世祖的继承人元成宗,做皇帝不久,便秉承祖父遗志,费了巨额宝钞起造孔庙,并于大德十一年(1307),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参见《鲁迅全集》新版卷6页314)。他的堂弟元仁宗,在延祐三年(1316),还封了一个“孔子五十四代孙”为“衍圣公”,又将大孝子曾参的“三配”地位取消,而将孟轲升为“四配”。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虽然照旧用太牢祭孔,却将孔子由“至圣”降回“先师”。到洪武三年(1370),又恢复孔子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头衔。洪武七年(1374),下诏重修曲阜孔子庙,“设孔、颜、孟三学”(见《明史·太祖本纪》)。就是说,孟轲又升了一级,不仅位于曾参之上,还超过了乃师子思。

然而“孟子的升格运动”还在继续。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孔子又被取消王位,重定谥号为“至圣先师孔子”。理由是,据说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反对诸侯“僭王”,怎么可以让孔子尸居他所“心诛”的王位呢?他的门徒颜回、曾参,和孙子孔伋也被取消了在孔子像侧陪坐的资格。因为他们的老子颜路、曾哲、孔鲤,在孔庙大殿上都站着陪侍,儿子却在上位坐侍,难道不是“名不正”吗?

在历史上,儒家向来以柔制胜。这一诀窍也被应用到排定先圣的座次。列圣的后学们,都在想方设法把异己学派崇奉的圣人拉下来,这样自家的圣人,地位便可自动升级。明世宗的宰相张璁,将此道用于排孔庙内的座次,便为孟轲代替颜回成为“亚圣”,提供了理由。为什么呢?因为在陪侍“至圣”的四圣中间,孟轲不仅与孔颜一样,“少也贱”,而且自幼失父。虽说明朝统治者替他找了阔气的祖宗,说他是鲁国大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其实他父亲是谁也弄不清楚,靠母亲纺绩养活。人说他是子思的弟子,其实他自己就说那是“私淑”,没有正式拜师。这样,当颜回、曾 参、子思都被明世宗、张璁用正名论搞得陪座权大成问题以后,孟轲却既不受父子关系的牵累,又免受师弟名分的拘束,取代颜回做“亚圣”,不是名正言顺吗?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张璁像

但传统是顽强的,它总倾向于维护早已被事实所否定的名。 论事实,孟轲早成“亚圣”。 可是颜回仍是名义上的“亚圣”,到明世宗时,以此名义接受历朝皇太子主持的祭祀,已有八百多年。 即使贵为皇帝,要取消他的名义,也难得很。 明世宗和张璁取消孔子的王位,进而要取消颜回三人的主要配享地位,立即在朝廷中引起轩然大波。 反对之声的强烈,迫使明世宗君臣无法提出“亚圣”封号的转移问题,而且终明世也没有解决。

孟子抢了颜回的地位吗?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立足甫定,便沿袭金元两朝统治者的故伎,在狠整坚持“夷夏之辨”的学者名士的同时,又大力表彰孔孟之道。但即使如康熙那样有气魄的君主,雍正那样最善于引用《四书》道理来杀人的君主,也没能改变传统之“名”。直到乾隆九年(1744),即明世宗提出应该重排列圣名号之“实”两百年后,清朝皇帝才正式下令封孟轲为“亚圣”。但作为心理补偿,又封颜回为“复圣”,曾参为“宗圣”,子思为“述圣”,在孔庙中的牌位仍在孟轲神主之上。这不是掩眼法吗?亚者,次也,封孟轲做亚圣,就是宣布只有他才是圣人二世。至于孔庙中的牌位次序,谁还在意?于是,孔孟之道的名实统一,到此总算依靠“王法”实现了。

标签: 亚圣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