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爱百科 204 0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这句话也许是对“孔圣人”最好的评价,但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除了圣人,还有“亚圣”的存在,一直以来,最为人熟知的亚圣就是孟子,但其实,孟子心中有一个“亚圣”的人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的著名乐师、政治家,出生于今天的山东省新泰市,大约在晋悼公、晋平公的执政时期。师旷是一位盲人,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这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眼睛是怎么瞎的,却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令人尊崇的说法,正来自于孟子的描述,说是师旷自己,使用绣花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目的居然是为了可以专心练琴。

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这种在现代人眼中看似不可能事情,也许真的在那个年代发生,首先,师旷极其热爱弹古琴,天赋也是极高;其次,他是一个推崇清静无为的人,因此他会厌恶一切干扰他专心做事、弹琴的事情,所以,他为此将眼睛刺瞎,也是有可能的。此外,就算是从政时期,他也曾经自称为“暝臣”,可以看出来他是很容易就接受了眼瞎的事实。

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可是单凭这些事迹,可远远达不到“亚圣”的高度。师旷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功德,是敢于并善于使用合适的方法劝谏君王。相传到了晋平公执政期间,师旷已经成为了太宰,但是仍旧时常弹琴,一日,晋平公宴请群臣,喝了点酒就发起了感慨“当一国之主真不错,为所欲为也没人敢反抗,真爽!”这边群臣还都在忙着附和,那边本来正在弹琴的师旷,忽然琴也不弹了,站起身来,抱着琴就朝着晋平公说话的方向,一头撞了过来。

这一下可把晋平公及众人吓坏了,但是师旷毕竟是盲人,他只是撞到了墙上,但是琴却碎了

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晋平公忙诧异地问道:“爱卿这是为何?”师旷答曰:“闻小人之语,故击之。”这下晋平公可是郁闷坏了,连忙解释,刚才的话是出自他口,可是师旷却大声回答说:“咦!此非君之所言!”众人一听这大不敬的言语,纷纷打算就势把他拿下,但是晋平公虽常骄横,但并不昏庸,自己也察觉到自己失言了,于是摆摆手把师旷放了。

究其师旷的一生,有太多需要被铭记和研究的事迹,有六个流传到今时的成语,是很好的切入角度。第一个“瞽旷之耳”,瞽,就是指双目失明的人,瞽旷即师旷,由于双目失明,又对乐理有惊人的天赋,师旷的听力自然超越常人,成语的意思也就是形容听觉十分敏锐。第二个是“南风不竞”,南风,意指南方的军队,也就是楚军,讲的是师旷用他精湛的弹琴技艺,让楚军听的都很思念家乡,没有了作战的欲望。

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第三个为“支策据梧”,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表现了师旷在老年时的生活场景:和老友们拿着拐杖,打着节拍,辩论闲谈,载誉晚年。第四个成语是“赤地千里”,字面意思为被干旱的土地有几千里。其实这也是因为晋平公沉浸在歌舞中的恶果。至于最后两个成语“亡国之声,濮上之音”,其实都是为了讽刺为君者,不为子民考虑,只知道一味地享福取乐。

师旷为何被尊为“亚圣”,他不仅敢顶撞君王,还与六个成语有关

由于师旷精通乐理,又专注于道教的研究,所以后世的算命先生,乐工都将其奉为“祖师爷”,但是显然,师旷的人生闪光点绝不止这些。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知晓劳苦大众的生活是水深火热的,有普世的情怀,他的离去,可以说是重于泰山的,也难怪两百年后的孟子,尊其为“亚圣”。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标签: 亚圣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