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题材和写作方法最为独特。其他三部,写的是现实题材,叙事手法基本是平铺直叙,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唯有《西游记》,整体上故事脉络还算清晰,但除“大闹天宫”、“水陆法会”外,全篇好像只是一个个孤立故事的罗列,各个事件互不相干,人物、情节前后矛盾。
千万人读《三国》《水浒》《红楼》,对故事的总体认识基本一致,主要是对某些情节、细节的理解不一。但读《西游》,不但对具体情节、细节的认识、理解不一致,甚至对《西游》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有研究作者个人所处时代和思想的批判现实派,有对照佛道经典的宗教理论派,有综合其他神魔、志异小说的身份考据派,有脱离原著文本的奇思怪想派,等等。著述浩繁,洋洋万言,但却都“可惜了本来面目”。把一篇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构思精巧、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言幽默的鸿篇巨制,割裂、曲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荒诞无稽、形同儿戏。
其实,故事只是故事。《西游记》是小说,不是历史典籍、研究报告、纪实文学、新闻报道,社会现实、宗教经典、文学史籍,都是作者灵感的源泉、奇思的借鉴、使用的素材,给以作者的是启发和参考,只能为作者创造所用,而不是思想的桎梏。
读《西游》,研究《西游》,特别是“解读”《西游》,也只能是把社会现实、宗教经典、文学史籍作为参考、启发和借鉴,不能作为依据。作品本身,文本内容,才是作者思想和构想的承载者,要想真正理解作者,理解作品,必须是观点从作品叙述中出,论据从作品文本中找,论证以作品内容为根据。
《西游记》是一篇以佛仙神魔为素材的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为了增加神奇、魔幻色彩,不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直白地交代清楚,而是神龙首尾不见,草蛇灰线暗伏。读《西游》,一定要把全篇作为一个整体,前后照应,情节穿插,问题从未说明白的地方寻找,线索在矛盾的情节中挖掘,真相靠严谨的论证认定。
《西游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标签: 讲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