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之三十四:孔子谈几个历史人物

爱百科 158 0

论语故事之三十四:孔子谈几个历史人物

(孔子评论的几个历史人物)子产、子西、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几位大夫,子产是郑国的执政卿,子西也是郑国的大夫,管仲是齐桓公小白的大臣,辅佐齐桓公成就齐国霸业。那么子产如何呢?孔子说,惠人也。子产在郑国做大夫时,为郑国人创造了许多福利,惠及郑国的百姓,所以孔子以“惠人”作为对子产的评价。

子西如何呢,孔子的答复是“彼哉!彼哉!”,按照李炳南《论语讲要》的解释,就是:那人吗?那人吗?这个评价,还有贬义,所以文言文中有许多这样类似“口水化”的表示。

那么管仲如何呢,孔子说:人也。回答很简洁,他说,管仲称得上是一个人了,这里的“人”,又可通“仁”,管仲为何称得上仁呢,仁在儒家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就要提到一件事情。

伯氏是齐国的一位大地主,因事被剥夺地产,有三百那么多,伯氏的采邑是在骈邑,大约在今天山东青州、临朐一带,伯氏被夺地后,生活困难,只能吃一些粗疏的饭食,但是伯氏对管仲终身都没有一句怨言!可见管仲的裁判合情合理,令伯氏心服,这个事情证明了管仲的“仁”。

本段涉及的原文如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对的人要在对的位子上)接下来孔子用例子来讲了一段用人的道理,有深刻的含义,他说,孟公绰如果做赵氏、魏氏的家老是很合适的,但是却不能做滕、薛二国的大夫,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公绰是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廉而贤,而“家老”则像今天的顾问,赵氏、魏氏都贪贤,即喜欢贤士,而二公的家老无职,即事情不多,所以孟公绰可为二公的家老。滕、薛则是两个小国,小国的大夫事烦,孟公绰的才能则不能胜任了。

这段说明了有些人的才能,可以做顾问、研究员,但是如果做具体的事情,就无法胜任了,有些人指挥打仗很厉害,但是如果去做思想工作,可能就不适合了。

本段原文如下: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论语故事之三十四:孔子谈几个历史人物

标签: 讲历史人物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