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爱百科 124 0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白起,“战国四名将”之首。

关于白起的出身,有两种说法。

1. 据《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记载他的祖先是秦穆公的将领白乙丙(秦穆公时名臣蹇叔之子)。

2. 唐代诗人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则记载白起的先祖是楚国公族白公胜。白公胜谋反失败自杀后,他的儿子逃往秦国,后代世代在秦国为将,白起就是他们的后代。

我们今天的主流看法是第二种,即白居易家谱记载的楚国白公胜后人。因此,白起被认为是芈姓后人。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史书介绍在《史记》里,白起的介绍为: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意为:白起,郿县人,善于用兵,事奉秦昭王。昭王十三年,白起担任左庶长,率领军队攻打韩国的新城。

可以看出,《史记》上对白起的出场介绍很简单,出生地、先祖记载都没有,只是讲他的建功立业开场。

在昭王早期,就开始做左庶长。商鞅变法开始时,商鞅也是以左庶长起步。左庶长是秦国的一个爵位,有实权,是爵位等级里的第十等,由非王族人士担任,是首席的军政大臣。

由此可以看出,白起的起步很高。

白起的一生以战功立基业,也是以战争贯穿一生。

初次为将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白起以军功晋升左更(爵位第十二等),并担任主将进攻韩国和魏国。此时,韩、魏、东周联军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率兵进军至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秦军对峙。战争中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联军方面韩军势单力薄,希望魏军主动进攻,而魏军则倚仗韩军精锐,想让韩军打头阵。

白起利用韩、魏两国联军想保留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的弱点,先设疑兵牵制韩军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军。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在魏军战败后,韩军也溃败而逃,秦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公孙喜也遭擒杀。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秦军又图谋进攻西周国,但在西周国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下未能成功。战后白起因功升任国尉。同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此战使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战国形势图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又取垣邑,但并没有事实占领。魏城的夺取,却为秦国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合兵攻下了垣城。第二年,又率军夺取魏国的蒲阪和皮氏。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秦昭王二十五年(前282年),白起率军攻打赵国,夺取兹氏(山西省汾阳市南)和祁(今山西省祁县东南)。次年,又夺取蔺(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和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同年,白起率兵出崤山,进围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周君唯恐危及自身,于是派苏厉引用养由基的典故游说白起,白起称病撤兵。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白起再次攻打赵国,斩首3万并夺取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东)和光狼城。

伐楚之战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政治腐朽、不修国政,大臣居功自傲、嫉妒争功,阿谀谄媚之臣掌权,贤良忠臣受到排挤,致使国内百姓离心离德,城池年久失修。为全力进攻楚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白起随同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相会修好,两国暂时罢兵休战。

在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年)时,楚国出现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顷襄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楚顷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于是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闻后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

白起在分析秦楚两国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军万人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北),直抵楚国别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很近,楚国集结重兵于此,阻止秦军南下。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自城西流向城东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百里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经河水浸泡的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攻克邓、鄢城后,白起赦免罪犯迁往两地,又率军攻占西陵(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楚军大败,被迫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

楚顷襄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向西虽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此战秦国占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

次年秦昭王三十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在楚国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结盟休战。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长平前奏秦昭王三十一年(前276年),白起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两座城池。

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前273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韩国国相派陈筮求救于魏冉。魏冉请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和客卿胡阳率军救韩。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长途奔袭八天后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然后趁赵、魏联军不备发动进攻,大败赵、魏联军。此战秦军共俘虏三名将领,斩首魏军13万,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被击败,秦军杀死溃退渡河的赵军2万人。秦军占领华阳并乘胜攻取魏国的卷县、蔡、中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白起又率军经过北宅,进围魏国首都大梁。经魏国大夫须贾游说魏冉以及魏安僖王答应派段干崇割让南阳郡后,秦国才罢兵。秦国将观津送还赵国,并与赵国相约攻打齐国。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汾城,斩首5万并沿汾河修筑防御工事到广武。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道路)。

长平大战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愿降秦,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国愤怒必攻赵国。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国国君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此计议此事。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党郡,他们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

秦昭王四十六年(前261年),秦国派兵攻占韩国的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次年,秦昭襄王又派左庶长王龁攻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赵军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廉颇迎战。

史载,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似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所谓“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结果没有成功,“秦又攻其垒,……夺西垒壁”,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完全陷落。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从坚守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

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手,赵军士兵击伤秦军的侦察兵,秦军的侦察兵斩杀赵军的裨将茄,双方战事逐步扩大。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攻下两座城堡,俘虏四名尉官。七月,赵军筑起围墙,坚守不出。秦军强攻,夺下西边的营垒,俘虏两名尉官。廉颇固守营垒等待秦军粮草已尽则自退兵,虽然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此时秦军粮草将尽, 但赵孝成王仍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正面交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坚守不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于是派赵括接替廉颇。

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的同时,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领军。而原主将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且严令军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则格杀勿论。

赵括接任主将后,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而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两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垒,但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破。白起命一支25000人的突袭部队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并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作战失利,于是原地建造壁垒,等待援兵到来。

秦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亲自前往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兵。

到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编成四队,轮番进攻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最后赵括亲率精锐士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士兵20万向白起投降。

白起与手下将领谋划说:“赵国人民反复无常,之前秦攻下上党,那里的民众却全都跑回赵国。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将赵国降兵全部杀死,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前后斩杀赵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过早灭亡。战争结束后,秦军清扫战场收集头颅,因头颅太多而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被君猜忌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

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强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赵国的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韩,联合魏、楚共同抗秦,赵孝成王采纳虞卿的建议,在国内积极备战。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准备进攻赵国。白起此时患病,不能带军征战。

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长平之战中,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战死的给予厚葬,受伤的给予精心治疗,有功绩的设酒食给予慰劳,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会,浪费财物;赵国人战死的无人收殓,受伤的得不到治疗,军民哭泣哀号,齐心协力恢复生产。虽然现在大王所派的兵力三倍于以前,但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是以前的十倍。赵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向四方派出使节,与燕、魏、齐、楚结为友好盟邦。他们千方百计,同心同德,致力于防备秦国来犯。现在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加上外交成功,在这个时候不能攻打赵国”。

秦王亲自下令,也不能让他出发,于是秦王就派应侯(即丞相范睢)去请武安君,范睢对他说:“当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您率领数万军队攻打楚国,攻下楚国国都,烧毁他们的宗庙,一直打到东面的竟陵,楚国人震惊,向东迁都而不敢向西抵抗。韩、魏两国动员大批军队,而您率领的军队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却和它们大战于伊阙,大败韩、魏联军。现在赵国士卒死于长平之战的有十分之七、八,赵国虚弱,希望您能领兵出战,一定能消灭赵国。您以少敌多,都能大获全胜,更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

白起说:“当年楚王依仗他的国家强大,不顾国政,大臣们居功自傲,嫉妒争功,百姓离心离德,城池也不修缮,所以我才能领兵深入楚国,占领很多城池,建立功勋。伊阙之战中,韩魏两国相互推诿,不能同心协力,所以我有机会集中精锐,组织劲旅,出其不意地进攻魏军。魏军已经战败,韩军自然溃散,然后乘胜追击败军,所以我才能获胜。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军,不趁赵国恐慌时灭掉它,反而坐失良机,让赵国得到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现在赵国军民上下一心,上下协力。如果攻打赵国,赵国必定拼死坚守;如果向赵军挑战,他们必定不出战;包围其国都邯郸,必然不可能取胜;攻打赵国其他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夺赵国的郊野,必然一无所获。我国对赵国出兵毫无战功,诸侯就会产生抗秦救赵之心,赵国一定会得到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有利之处。”因此,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出发,坚持说自己还在生病。(《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范雎将白起的话转告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发怒,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于是另派王龁接替王陵攻打赵国,又派郑安平率军5万增援。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也没有攻下。赵军不断派出轻兵锐卒,袭击秦军的后路,郑安平也因遭到赵军的包围率部投降。楚公子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救援赵国,秦军损失很大。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见白起,强迫他前去赴任。白起叩头对秦王说:“我知道出战不会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获罪;不出战虽然没有罪过,却不免会被处死。希望大王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在国内养精蓄锐,等待诸侯内部产生变故后再逐个击破。”秦昭襄王听后转身而去。

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官爵,将其贬为普通士卒,命其离开咸阳迁往阴密,但白起患病,没有立即动身。过了三个月,前方秦军战败的消息接踵而来,秦昭襄王更加愤怒,于是命人驱逐白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猜测白起迟迟不肯奉命的意图,范雎就对秦昭襄王说:“白起被流放后很不服气且口出怨言。”于是秦昭襄王派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命他自尽。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到底有什么过错竟落得这般结果?”过了一会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白起随后自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战国策》记载为白起离开咸阳七里时,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绞杀。白起的副将司马靳也一同被赐死。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评价白起生于何时,史书并未记载,有一个说法是出生于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但是并无确凿证据证明这一出生时间。而他的自杀时间是很确定的,即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11月)。依此观点,白起还算长寿,活了75岁,在古代十分难得了。

由于白起先祖是楚国的王孙后代,因此,白起又姓公孙,因此,《战国策》将其称作公孙起。他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一生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未尝一败,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经历指挥了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因此,我们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千字文》记载),且白起的排名为第一。

白起一生为秦作战,大小战役参与有上千战了。史书记载他最初是昭襄王的左庶长。但是,他在惠文王、武王时期,肯定是在军队历年而上来的。毕竟,他不是秦国贵族后代,而且先祖也没有记载是秦国的高阶将领。

他一生战功无数,以军功封武安君。虽没有达到秦国最高的第二十爵位列侯,但是,他的功劳仍是举世公认。长平之战,使秦国东出的最大威胁,赵国元气大伤,最善战、最能战的敌人病了。后世的秦国君主,只要不昏聩,统一就是必然。

他坑降卒,到死前,十分悔恨。但我认为,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这样做。将士是为国效命的,有机会将国家最大的敌人削弱,必定会不计后果。

他是秦国最强的战神,为秦国一统定下了最关键的基调,打下了最大的功绩。他也是杀神,坑杀的士卒百姓,可能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多的。但是,他的功劳千古流传,他的事迹万古流芳。

他是白起,秦国的将军,中华的战神。

「中外历史人物」战国名将·白起 不败战神的曲折一生

标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