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秦始皇本名赢政,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他13岁时继承秦王之位,由权臣吕不韦辅佐。后来,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秦始皇定了叛乱后,又趁机除掉了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
此后,秦始皇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并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秦始皇称帝后,对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使得大秦帝国强盛一时。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埋下了秦朝两世而亡的祸根。
首先,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先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如何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有必要说明一下,看历史不能以结果来说事。人们之所以认为秦始皇是暴君,原因是秦帝国二世而亡,结果秦始皇以及他做的很多大事成为了背锅者。从他执政到驾崩短短十多年间,他干了一个接一个的大事,我们熟知的有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辙、修筑长城等等。
但上面都是些基础工作,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社会治理的体系,即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对自己发明的这套政治体制,充满着无限信心。
在批评秦始皇的著名人物里,贾山、贾谊、陆贾、董仲舒、司马迁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儒生,或者说儒学出生。这就要说到焚书坑儒这个主要事件了。
「焚书坑儒」大家都有所了解,这也就给人产生了一个错觉,人们总以为秦始皇就是一定要罢黜百家,独尊法术。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秦朝建立之初,秦始皇对诸子百家还是持着开明态度的。而且,秦始皇在给长子扶苏寻找老师时,就选择了齐国的一位儒学大师淳于越。
但是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拿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可以想下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秦始皇实行此统一思想之法。焚书的主要导火索是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就是「焚书」。但是秦始皇保留了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的书籍。焚书其实是秦始皇面对复辟思想,做出的反击,为了统一思想,维护统治做出的选择。
说完焚书,再说坑儒,在焚书的第二年,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得到巨大权力和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开始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秦始皇听后,怒不可遏,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所以秦始皇「坑儒」也不是针对儒家学者,而是针对那些造谣生事的方士和一些投机倒把的儒生!因此,我们不可能说「焚书坑儒」就是秦始皇要灭了天下儒学,毛主席就是这样认为。毛主席曾写了一首诗送给了郭沫若,名曰《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该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那么,如何评价秦始皇,才算比较公允呢?
虽然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被大家批评早公多的皇帝之一,但他的历史贡献还是上的,特别是对中国的统一,对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中央集权制,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秦始皇是功远大于过的,被称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秦始皇的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
历史版图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更拓宽了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为华夏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广袤土地,就没有足够的资源繁衍后代;没有广阔空间,在上就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战略纵深就没有战略迂回空间。这些基本因素,都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时间成为世界灯塔的基础。秦始皇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历中
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加强君主
专制
秦王嬴政灭了六国以后,因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始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就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集中到自己手里。这样就形成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是符合他的中央集权制的要求,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推行新制,促进民族及文化的融合统一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包括: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这些功绩大家都比较熟知,就不用多解释了。我只说一句话,这些动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会尤其是统一文字语言,促进文化的融台一传承,从而保证了华夏文明得于薪火相传。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种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通过统一度量衡等多种新政,促进各国之间经济交流以及民族交流,加强了民族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
4.开依法治国与民主集中制先河
在湖北云梦县境内出土的大量秦简,包括著名的《秦朝十八律》在内,一举打破秦国只搞专制不搞法制的历史讹传。
因为这部秦律,涉及到秦国民生、吏治、徭役、手工业、军户等方面,非常详细与系统,很多事情都是有法可依的。最典型的法律条款,对秦朝公务员公车私用、民间放高利贷、男女婚外情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秦律很细致,细致到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法可依。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秦始皇的过:
徭役太繁重、刑法太严酷。
秦始皇统治时徭役太繁重,主要表现在征发大量民工超限度,并大兴土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按各国宫室建设样式在咸阳重建宫殿。公元前212年修建东西500步,南北五十丈上坐万人的阿房宫。秦始皇还为自己生前和死后享乐,费时十年征发民工约70万修建骊山陵墓。每年逼迫当兵服役人不下三百万人,丁男不足又征丁女,致使大量人口脱离农业生产,田地荒芜。刑法太严酷,实行一人犯法株连亲族、邻里的连坐法。由此使数十万人无孤伦为囚徒,大量逃亡山林又转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这种严酷的株连法开了封建王朝株连的先河,后来越来越严酷,一人犯法株连亲族发展为邻里、三族、九族乃至十族。这些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致使民心尽失。
我从秦始皇的功绩方面来分析秦始皇的一生,实质是针对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秦始皇虽然统治手法比较残暴,可是他的功绩任何一项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都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做了巨大贡献,所以功是大于过的,也是足够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的。所以人无完人,秦始皇只是在特定时代采用特别的手段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