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人物背后的面孔

爱百科 89 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明智,翻阅历史篇章,即使文化有差异,语言传承有晦涩难懂之处,但不变的是人性。读史,就是读懂人性。

可如今书籍媒体所展现的是人物的阳光面,正能量的宣导确实有必要,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可人无完人,人物台前幕后,历史塑造的形象有多高大,背后的不为传播的小故事就有多精彩。“铁骨铮铮”郭沫若是近代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如今再见到他的相关报道,无不是另一番面目,很多人都沿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评价,大家都知道的。下面就来说说,你不知道的历史人物背后的面孔,多是野史,无需当真,权当茶余饭后的消遣。

故事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流传自古的唐诗,常用于长辈和老师的谆谆教导,懵懂的孩童,虽不知粮食种植的过程,依然能通过诗词中入木三分的环境塑造和人物描写,读懂农民伯伯的不易。

殊不知,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次豪奢”。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李绅当淮南节度使时,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在李绅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其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滥施淫威,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故事二: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中“朱”就是指朱熹,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其思想成就颇高,其中最令笔者尊敬的就是格物论。在封建时代,物资缺乏,农耕为主,有格物致理,善于质疑的精神就难能可贵。传世的文章也有不少,例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元璋登基之后,为表血脉纯正,也强行和朱熹攀上血统关系,如此可见一斑。

和孔子可以一较高下的开宗立派之人,生活中必定是仙气飘飘,为世人所榜样,可传说并非如此。朱熹曾诱奸尼姑及儿媳的出处应该是《宋史》卷三十七:“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即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意思是说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这其实是一起政治事件,即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缘于宁宗时的外戚韩胄一度把持朝政,朱熹挚友、时任宰相赵汝愚则是其独断朝纲的主要障碍。韩胄欲打击赵汝愚,却又顾忌其门生故吏众多。于是,便谋划通过设立“伪学”之说,同时打倒赵汝愚、朱熹及其门生。作为监察御史的沈继祖上书弹劾,宁宗帝准奏,赵汝愚遭谪永州,朱熹被弹劾挂冠。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之后还把道学先生视作逆党进行清洗打击,被朝廷列为伪学逆党的官吏多达59人,朱熹自然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领袖。由此,迫使朱熹的众门生作鸟兽之散,或藏匿自保,或改换门庭。看起来朱熹的罪状是政敌污蔑,但是后来朱熹还在上表认罪时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等数条,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悔过自新......于是,他自己承认了!但是这是否出于被迫,就不好说了。因为宋代作为一个文集笔记盛行流传较多的时代,这样的一个事件,相关的材料却没有多少,感觉不符合逻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之所以为历史,皆是过往篇章,后世之人,不能纵观全貌,不可随意评论。

标签: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